聚焦“学本课堂” 发展核心素养 ——高屋建瓴启新知 携手研学锦官城(三)

田雅琪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研花开,馨香满怀。迎着初冬的霞光,沂水第二实验小学的六位老师和来自全国各省的教育同仁齐聚成都,参加《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深度学习策略与教师课程力提升研讨会》。</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1月29日上午,重庆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龚雄飞院长向我们做了《从教本教学到学本教学转型升级》的报告。</p> <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首先,龚院长指出了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从中国教学改革的四个阶段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以及改进措施。</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阶段:教学型课堂。龚院长播放了一首改编的歌曲《心太软》,诙谐的歌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老师以“教”的方式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阶段:导学型课堂。龚院长播放了一段教师上课时的视频分析了现在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老师“满堂问”。并指出密集的追问、琐碎的引导并不是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拥有“思维”的自由。</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龚院长深度解读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没有暴露问题我们就进行启发,这是徒劳无益的。应该先学后导,以学定导。</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三阶段:学导型课堂。龚院长举了一个“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例子,指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以学生学习中暴露的真实问题来确定教学起点。</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四阶段:学本型课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龚院长以一个三人小组合作案例告诉我们合作互学的重要性。还强调小组合作必须强化每个学生的个体责任,关注到全体学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龚院长总结出一个范式是先学后教,互助展评。三种学法就是自学、互学、展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短短的两个半小时,老师们或欣赏,或沉思,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一个个惊喜的收获,此行甚欢!</p>

课堂

院长

教学

学生

老师

学本

先学后

互学

合作

启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