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220【翟家】窟的传奇故事

ranka

<p>1944年的夏天,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现220窟北壁瑞像壁画正在逐渐脱落。而脱落的地方隐约露出色彩艳丽、线条挺秀的早期壁画。当他们小心翼翼对220窟主室四壁壁画进行了剥离之后,整间石窟四面墙壁上显露出了场面宏大、人物传神、瑰丽无比的初唐壁画,这让所有的研究者激动不已。所有到过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学者和艺术家都为这里的壁画所震撼。他们共同的感觉是,220窟的壁画绝非出自普通工匠之手,更像是大师作品。</p> <p>北壁~药师佛经变</p><p>七尊药师佛像站在莲花台上,流光溢彩,装饰华美。</p><p>南壁~西方净土变</p><p>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图景,天上佛像与菩萨庄严神圣,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跹。</p><p>东壁~维摩诘经变</p><p>被称为敦煌壁画的颠峰作品。画中的维摩诘居士,身体微向前倾,似乎正与文殊菩萨辩论着佛理,而另一侧的文殊菩萨在众菩萨、弟子的簇拥下神态自若地与维摩诘对问。特别是在“汉族帝王听法”场景中,帝王形象的塑造手法和风格看起来和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如出一辙,身在长安的画家与敦煌相距两千公里,那220窟的壁画与《历代帝王图》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呢?</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李工的故事~~</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公元637年,在长安的一座寺庙里,李工正在专注地绘制一幅维摩诘经变画。李工的笔下展现了居士维摩诘与文殊菩萨辩论的场景,神情十分生动,围观的人对他所画的菩萨形象啧啧称奇。在石窟的南壁,绘制着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妙图景:天上佛像与菩萨庄严神圣,地下歌伎舞伎身姿翩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此时,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已有10年光景了。这,正是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火红岁月。尽管李工的绘画技巧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要想进入翰林院成为皇家专属的画师几乎没有可能。感觉前途渺茫的李工有时候会想,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公元639年,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使丝绸之路迎来了自汉以来的第二个鼎盛时期,敦煌也成为史书中形容的“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就在此时,西域地区和新疆吐鲁番东南的高昌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对唐太宗来说,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西域的安宁是国家战略的既定目标。唐帝国迅速集结远征军,在广泛动员招募士兵的同时,也征召了一批文化人士和手工艺者随行,李工也在其中。他想,与其在长安城做一个没有名气又不受重视的小小画匠,不如到远方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机会做更大的事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唐帝国大军在大帅侯君集率领下很快就攻陷了高昌城。军队回撤之时,李工选择留在敦煌,他看到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此时的莫高窟经过隋朝的大力营建,已经出现了上百个洞窟,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李工来到莫高窟,仔细观看这里的壁画,前代的画匠们用他们质朴的笔触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佛国世界,让李工深受感动。</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李工和他的同伴们开始尝试着为敦煌的寺庙和洞窟绘制壁画。代表着长安前卫绘画风格的他们带来的这种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人物宛若宫廷美人一般的壁画令敦煌居民眼前一亮,很快李工就成为了敦煌画匠中的“都料”,这是工匠中技术级别最高的人。不久,李工接到了当地大族翟氏出资的一项重要工程——建造作为家窟的莫高窟第220窟,这是敦煌比较早的以家族为主导的石窟。翟氏是敦煌的望族,也是一个世代崇信佛教的家族。据记载,主持翟家窟营建工作的,是翟氏家族在敦煌大云寺出家的僧人道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学者们考证,大云寺就是今天莫高窟最大的大佛——35米高的 “北大像”所在的第96窟弥勒佛窟。如今,人们已经无法见到这座寺庙了,但窟前还保存有殿堂建筑的遗迹。受到道弘的委托,李工负责翟家窟的壁画绘制。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要经过复杂精密的程序,需要李工和石匠、泥匠、塑匠、木匠等不同工种的工匠一起,合作完成。李工和道弘共同确定了洞窟的设计方案:在洞窟东、南、北壁分别绘制维摩诘经变、西方净土变和药师经变画。</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盛唐时期,净土宗十分流行,所以,在石窟中绘制西方净土变成为佛教壁画的主流。所谓净土,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一个鸟鸣花香、四季如春的地方,佛陀在这里说法,聆听到真理的众生则享受无限的快乐。李工开始在翟家窟南壁描绘他的西方净土变——在巨型水池的中央,阿弥陀佛坐于莲花宝座上,周围拥绕着的众多菩萨正在悉心聆听,化生童子游戏其中,空中乐器不鼓自鸣,地下舞伎翩跹。李工用鲜艳明亮的色彩,流畅而精湛的线描,勾勒出歌舞升平、华丽灿烂的极乐世界。</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当李工在石窟北壁所绘的药师七佛经变画慢慢成形的时候,观者无不为其构图的新颖、气势的宏大所惊艳。画面中央的水池碧波荡漾,莲花盛开,水池之上有一宝台,以琉璃铺地,流光溢彩。平台上一字排列七座莲台,每座莲台上站立着一尊药师佛,合为药师七佛。当人们注目于这幅壁画,沉浸在由光轮、衣带、波浪般的纹理,组合成的广大繁复的旋律中时,仿佛真的可以聆听到宇宙的音乐。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所描绘的盛大舞蹈场面中,还出现了大型的灯树,这一场景与长安等地上元日赏灯的情景十分相似。</span></p> <p>上元夜,长安城中灯楼齐明,来自异域、风情万种的“胡旋女”舞动长裙,人们在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中享受无限的快乐。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将李工记忆中长安的景象永远记录下来。</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220洞窟的壁画中可以看到敦煌的艺术风格进入到全新的中原唐风时代,摆脱了印度、波斯的影响后敦煌艺术的独立成熟。<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正如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所说:220窟的壁画构图设色都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装饰绘画。</span></p><p><br></p> <p>本美篇根据学习强国河西走廊敦煌篇视频内容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