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考试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考试成绩更是成为衡量学生优异的最大尺度,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小考大考不间断。然而同样是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每个家长的做法却不同。三流家长只看成绩,二流家长抓学习习惯,一流家长能帮助孩子成长,快看看你是属于几流家长呢?<br><br></h3> <h3>01<br>三流家长看成绩</h3> <h3>三流的家长看成绩,这样的家长简单地以成绩好坏来给孩子定义价值,这类父母一般有三种表现:<br><br><br><br>1.打击孩子自信心<br><br>例:你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分?你平时是怎么学的?<br><br> 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导致之后的自信心越来越差,好的学习状态一定是充满自信心的。家长这时候应该做的是给予鼓励和信心。<br><br><br><br>2.情感绑架<br><br>例:我们天天辛苦工作挣钱,还不全是为了你!就考这点分数你对得起我吗?<br><br> 曾经我也听到过这句话,听到这句话的第一感受就是“可是我又没让你为了我啊”。全为了孩子,这个责任太大了,孩子承担不起它带来的压力。这样的对话会引发争论,也让父母觉得孩子不懂感恩。<br><br><br><br>3.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作比较<br><br>例:你看某某怎么就每回比你考的分数高呢?<br><br> 当我们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时,常常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但,不是孩子考得好,家长就有面子,孩子考得不好,我想说家长的面子和孩子无关。不要因为自己给孩子不该有的压力。</h3> <h3><br> 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一定要掌握教育方法,不能把成绩当作唯一标准。<br><br><br><br></h3> <h3>02<br>二流父母抓孩子的学习习惯<br><br><br><br>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流的父母懂得抓孩子的学习习惯:<br><br><br><br>1.自学预习、专心上课的习惯<br><br>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不懂的部分。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br><br><br><br>2.善于提问、切磋琢磨的习惯<br><br>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br><br><br><br>3.独立作业的习惯<br><br> 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br><br><br><br><br><br><br><br></h3> <h3> 有人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抓好习惯,再谈成绩。这些习惯,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对孩子以后有莫大的帮助。</h3> <h3>03<br>一流家长帮助孩子共同成长<br><br><br><br>一流的家长拥有三种“心”:<br><br><br><br>“荣辱不惊”的平常心:自家的孩子自家爱,把成绩高低看淡一些,把对孩子的爱看重一些,眼光长远一些,就是平常心。如果孩子考得好了,父母积极鼓励,帮助孩子继续努力。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父母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br><br><br><br>“诲人不倦”耐心:学会管理孩子,去理解宽容,并且学会蹲下来,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而不是去管住孩子。<br><br><br><br>“胸有成竹”的信心:信心支撑学生渡过一道一道难关;同理,信心也支撑家长面对孩子成绩的一道一道难题。</h3> <h3> 对于家长来说,比起分数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比上一次有进步。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那就没什么遗憾的。而懂得努力的孩子,又怎会不优秀呢?所以家长们,当您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时,无论成绩好坏,家长千万不能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情绪化。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