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时间:2020年11月21日</p><p>地点:灵山中心小学</p><p>参与人员:钟文惠、吴丽姿、李小燕、韩昌仕、周文慧、韩锐、裴一琳</p> <p>本次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p><p>一、学习文献,提炼专家观点</p><p>二、交流碰撞,交流支架意识</p><p>三、教材分析,梳理教学支架</p> <p> 本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钟文惠老师就本次活动内容提出了要求,她指出,每位成员要积极参与到课题活动中来,珍惜每一次交流的机会,让我们的活动得以升华。</p> <p> 本次交流活动,每位成员都精心准备了交流的资料和教材。每个年段都分工明确,准备充分。</p> <p>一、学习文献,提炼专家观点</p><p> 钟文惠老师针对第一个讨论内容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p><p>1.查看了相关资料后有没有困惑?</p><p>2.文本中的支架有没有提炼出来?</p><p>3.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遇到困难?</p><p> </p> <p> 二、交流碰撞,初显习作支架意识</p><p> 吴丽姿老师就本次交流活动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搭建支架后,学生仿写还是有困难。她认为学生仿着仿着就写成了范文,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本来搭建支架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梯子,让学生的习作慢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是现在发现反而写不出来。</p> <p> 钟文惠老师认为,这个是现状是有可能的,那这里面的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仿写的梯度没有打好。仿什么?仿他的语言结构?还是仿文章的条理结构?还是告诉我们先有什么再写什么?所以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那现在大家就带着这个问题,去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仿写的一个梯度呈现出来。</p> <p> 针对习作支架教学的问题,韩昌仕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p><p> 学生仿写困难,搭建支架的梯度不够,会不会是选取的范文离咱们现实的生活太远了?学生可能会跟咱们的实际生活去进行强化,进行一个对比。建议选取范文时联系我们的日常实际生活,然后书写习作时再缩小,立足于学生自己的生活。</p><p> 李小燕老师则认为,文章里面体现的支架是很清楚的,他这篇文章里搭建的支架,一个是学什么的问题,还有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他已经很明白了。先是搭建范文例文的支架,接着是仿写的支架。确实,如果能搭建联系生活实际的支架会更好。</p><p> 在提炼专家观点的讨论过程中,我们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交流活动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我们得交流活动得以升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p> <p>三、教材分析,梳理教材支架</p><p> 活动进行到第三个环节,我们组每个成员已经分工合作,提前梳理好不同年段的教材分析。</p><p> 在分析教材支架的时候,我们发现,三年级第八单元和六年级的第五单元有一篇叙事文是同样的主题,都是写《今天玩得真开心》。如何在不同年段里搭建不同梯度的支架,是我们下次讨论的重点。</p><p> 本次活动虽然接近尾声,但我们的交流永不停歇,期待这样的交流活动,期待我们的思维碰撞能闪现最耀眼的火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