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月8日</p><p>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p><p>人生中的第一场马拉松在古城绍兴圆满完成</p> <p>真不可思议,从小对跑步甚是讨厌和恐惧的我,居然有一天也会入马拉松这个坑。</p><p><br></p> <p>要说马拉松这颗种子在我体内的萌芽,与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p><p>今年的春节假期,跟随尼泊尔的一家登山公司去攀登非洲之巅的乞力马扎罗山,三名来自厦门的队友都是长跑达人,特别是来自厦门大学的刘教授更是跑马高手,跑过全球各地的20多场马拉松。</p><p>同住一间房同住一顶帐的我俩特别投缘,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关于户外、登山、跑马、铁三……年龄比我大一巴掌,看起来温文儒雅的刘兄不仅跑马拉松,还能玩“铁三”,这让我惊讶不已。刘兄充满澎湃能量的体力和激情活跃的年轻态完全颠覆了我对博导教授的“老学究”形象。作为厦大会计系的博士生导师,他招研究生有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要会跑马拉松,或承诺开始练马拉松。</p><p>马拉松既能锻炼身体又可磨砺意志,对于能够坚持跑马的人来说,要克服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那点困难挫折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正如刘教授所说,没有什么困难是一场马拉松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场。</p><p>为了我的雪山梦,为了提高体能,也为了与刘教授的约定,从非洲回来后就开始了长跑训练。至今连头带尾才跑了九个月,本计划11.8绍兴“越马”报个半程马拉松尝试一下,在刘兄的“怂恿”鼓励下,壮着胆直接尝试全马了。</p><p>对我来说,今日之跑马真乃无心插柳之举</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入了跑马拉松这个坑以后,才知道这跑步不光是迈开双腿使劲跑这么简单。它是一项非常讲究科学的运动,需要严谨的训练计划和适合个人的恰当方法,体能和耐力要用跑量慢慢积累的,万不能急于求成。</p><p>刘教授评估了我的体能和平时训练情况,对我信心满满,制定了4小时30分的目标和战术方案,那就是前十公里一定要压住速度,不能太早兴奋嗨起来,否则后半程就会体力不支。</p><p>出发时在乌泱泱的人群中,我们始终以6’30左右的”龟速”前进。面对很多在第一公里就左冲右突奋勇超车的选手,经验丰富的刘教授预言这些现在拼命向前的人到后面就只有走到终点的份了。</p> <p>让跑步成为一种享受</p><p>快乐跑步,跑出逼格</p><p>这是刘兄的跑马理念</p><p>他跑前跑后不断让我们摆POSS凹造型</p><p>留下一路精彩</p> <p>偶遇一位励志的跑者 </p><p>更是一位轮椅上的强者</p><p>他的第93场马拉松</p><p>成为了“越马”的焦点明星</p><p>沿途的阵阵呐喊和尖叫</p><p>那是在为他加油</p><p>更是对他的致敬</p> <p>蓝色是这次半程马拉松的参赛服装。这里是全程和半程开始分道的地方。</p><p>看着半程的马上就是终点,好生羡慕的样子,而全马的漫漫征途才至一半,更艰苦的挑战还在后头</p><p>至此才明白为什么有“半马不是马”的说法了</p> <p>绍兴水乡的景是美,就是桥太多,不断的上下桥让很多的跑马老手折戟沉沙</p> <p>跑过10公里,踝关节的陈伤开始隐隐作痛。鲁迅故里那“坚持一下,跑完全程,就可以发朋友圈嘚瑟了”的标语是成为我继续奔跑的动力</p><p><br></p><p>跑过20公里,从无不适的右脚趾开始抗议。此时路边热情市民“跑步加油,跑好喝老酒”的口号激励着我继续奋勇向前</p><p><br></p><p>跑到30公里,只想找个理由让自己停一停,频繁的进医疗站,几秒钟的停留是对自己莫大的安抚。</p><p>此时对路边那些鼓舞人心的广告标语、热情市民的呐喊加油声已麻木无感,所有的一切仿佛与我无关,唯有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才是不停奔跑的精神支柱</p><p>到这时,放弃很简单,但意味着认怂和前功尽弃;坚持很难,但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p><p><br></p><p><br></p><p><br></p> <p>跑到35公里,身体已进入到极限,就是所谓的撞墙阶段。这是跑马的至暗时刻,此时身体处于崩溃的边缘,坚持下去靠的全是意志和信念。</p><p>跑马到后半程,身体就像是一台长时间高负荷运营的机器,所有的零部件问题全部暴露出来,身体上的短板也都一览无遗,这是检视自己发现自己最好的时刻。</p><p>看着手表上的配速和总用时,估摸着剩下的七、八公里只要6以内的配速还能实现4小时30分的既定目标,于是开始提速,跑了一公里就明显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到38公里时再次尝试加速,因身体不听使唤而果断放弃 冲刺,才不至于让自己在终点前崩溃。(图为每公里配速表)</p> <p>离终点的最后200米,已经是累趴的节奏,脸上挂着的是生无可恋的表情,拖着如灌了铅的腿,麻木而机械的跑向终点,感觉这最后的200米是如此的漫长。</p><p>刘兄看着我痛苦的神态鼓励说:球可以不进,但姿势一定要帅,冲刺终点一定有摄影师会给我们留下精彩瞬间。受到激励才勉强挤出笑容与刘兄一起牵手冲向终点。遗憾的是后来居然没有找到我倆并肩牵手过终点的照片。</p><p>终点后就是领奖牌处,面对人生中第一块金灿灿的马拉松奖牌,我的笑容和此时的身体一样僵硬而麻木。</p><p>久经沙场的刘兄跑完全程却是云淡风轻、神情自若</p> <p>人生就如一场马拉松,</p><p>比的不是谁起跑快,</p><p>而是看谁能笑到最后;</p><p>对自己狠一点,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p><p>坚持再坚持,直到自己把自己感动。</p> <p>感恩五人小分队的快乐同跑</p><p>感谢刘教授不离不弃的陪跑</p><p>待到跑马毕业的那一天,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也是刘博导带出来的”博士”。哈哈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