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文化与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研究论坛一一物理文化对中学物理教育的启示

徐瑞

<p>2020年11月28日,微微细雨的重庆,物理文化与创新教育研究论坛开坛论道。北京来的郭秀峰老师在开班典礼上做开班词。物理核心素养与物理文化教育密不可分,物理观念是物理文化的重要组成,没观念,何谈理念?没有理念何谈兴趣,没有兴趣就无法踏入物理学大厦之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只有系统学习,勇于实践,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具有科学精神,科学行为准则的物理教学,从懵懂开始,从少年开始培养物理科学素养和物理文化,夯实物理知识基础,传递中华民族智慧,是当代物理教育的重要责任。</p><p>本期论坛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方向,物理学科如何落实?物理教师如何研究实践?物理核心素养与物理文化有什么关系?如何串联融合?物理思维探索与实践应用如何创新?</p> <p>上午第一讲主讲解世雄老师,嘉应学院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院长,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继续教育专家组专家,梅州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导师,开创物理文化研究方向、科技史一一哲学史、物理学教学论等个人专著:《物理文化与教育》、《物理教学论课程的实践与探究一一卓越物理教师的理念与操作技能》、《物理教育的多维探索》。</p> <p>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存在于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国家教育培养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物理文化是科学文化的一个系统,其基本的要素构成是知识体系,观念形态、语言符号、社会组织。要将一个学生变成一位文化人,教师首先要有成为文化传播者的强烈意识。</p> <p>解老师主讲了“物理文化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的专题报告。物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物理文化是科学文化的基础,对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战胜伪科学的基础。科学文化是当今的主流文化,教师要与时俱进,重视物理文化的价值,只教授物理基本知识是远远够的,更需要强调物理学对当代社会发挥的作用,并形成和掌握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探究勇于实践的创造精神,把立德树人,科技强国的理念根植于教育思想中,推动物理教育科学探索的精神传递,才能跟上以科学交化为主流文化的新时代的步伐。</p> <p>苏明义老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北京卓铭助力教育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高中数理化》、《求学》杂志资深顾问,《高考》杂志的学科主编,《名师导学一一零失误训练》的物理主编。</p> <p>针对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物理思维教学,苏明义老师讲了《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思维培养》的专题报告。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即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答案必须经历的是思维的过程,需改进偏重于传统的知识讲授,用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思维训练、呈现思维过程才能培养思维能力,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据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想象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只重视传统的知识教授,忽视以思维训练为基础的教学,就失去了创造性思维和运用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想复习效果好,就应该强调思维的培养。</p> <p>苏明义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习题教学"为题,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习题教学,应关注物理学习的评价,应该以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为宗旨,围绕物理核心素养,具体要求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采用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方式,客观全面的去诊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p><p>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更新评价的观念,全面客观的去认识物理习题,物理教育中的价值,还需要积极的开发以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相适应的习题资源和教学方法。</p> <p>应用习题课教学,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苏老师主要讲了以下几点:</p><p><br></p><p>一、物理习题中的核心素养</p><p><br></p><p>二、传统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p><p><br></p><p>三、物理习题教学的创新</p><p><br></p><p>四、关于物理命题的思考</p> <p>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习题教学中,苏老师从学生学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原因说起,就物理观念的形成中,在新课标中是以能够形成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能量观,并且能够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为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建构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正确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到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够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的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的质疑,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体来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p><p><br></p> <p>王学森老师是天津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37年。曾在物理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究竟何时速度最大?》是与当时国家物理奥赛总教练联合发表的。是《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解题大典》、《高考物理精品试题全解》、《十年高考物理压轴题全解》、《高考专题训练与模拟试题》等物理教辅书籍的主编。</p><p>撰写并发表有关高考改革、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约七十篇,其中《高考改革研究报告》《完善国家高考招生制度的10条建议案》发给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能实现减负的课程设计与作息安排》去年被持有国务院聘书的重量级教育家转给了国家的多个部委。</p> <p>王老师介绍了芬兰、新加坡、日本、英国、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美国几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课程设置特点,解读了新中国几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就新时代如何实现人才培养和减负的平衡?新课程改革要怎样融汇中西?新时代能一考定终身吗?几个问题分享了他独到的观点。</p> <p>王老师介绍我国现在高考招生有裸考招生、强基计划招生、综评招生、面向落后地区农村专项计划招生、竞赛保送与外国语高中保送、双高艺体招生等模式,为了保障公平,我们还是要以结果评价为主,即以裸考招生为主。</p> <p>王学森老师在讲座中,还分享了近期他写的《高考改革研究报告》,提出的几点建议:</p><p>建议一:学生选科时一定要听从内心的召唤,选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基础好的学科,这样上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做喜欢的工作,心情愉快且容易出成绩。简单地说就是要扬长避短!</p><p>建议二: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成绩分11个等级;音乐、体育、美术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第11等级的同学要补考,D等级的同学也要补考,都合格了才能毕业,毕业证要记录各科成绩。</p><p>大学综评招生时使用高考科目与等级性考试科目共6科的合格性考试成绩。</p><p>校外减负是不可能的,减负只有靠校内,而像日本一样的减负结果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p><p>建议三:增加音体美课时,保证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或体活课,上好早操、上下午间操、开好各级运动会,中考、高考都要考体育。</p><p>建议四:把外语分数降为100分或120分,把外语减少的分值给体育,体育的分值不能超过50分。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真正的减负。</p><p>建议五:国家开始AP考试试点,这样打通了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课程联系,有利于尖子生的成长。建议用AP考试取代高校的笔试。</p><p>大学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等级性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AP考试成绩、体测成绩综评录取新生。</p><p>建议六:小升初入学后按成绩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每个老师都要既教实验班又教普通班。建议小学和初中逐步实行九年一贯制。建议学校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读书活动,到孩子父母下班学校再放学。</p><p><br></p> <p>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师的思维对话,在当下可能还有些现实问题面前显得有些矛盾和冲突,可是面对当前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方向,或许我们早一些秉持开放、兼容的心态去看一看,学一学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方向,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会有新的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