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4小时前 阅读3</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你无法在皖南描摹最烂漫的秋色,因为你不是来早了,就是来迟了。即使你每年都来,叶子总是欢腾着她们的节奏,让你觉得今年依旧没有在最合适的时候来看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可她也不会让你失望,山野里,窗台上,溪水间,无数的深黄浅黄,艳红酱紫,深灰墨绿各种颜色充斥你的眼睛,只要你静下心来原来叶子是这么多彩斑斓,而你永远时间不够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对皖南的秋色有天然的亲近感,画面是每个人心里的那一幅画,炊烟,小溪,粉墙黛瓦,梯田,背景永远是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山,随意搭配就是你推窗看到的巨幅山水画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皖南的秋天是欢腾的,农人忙着晒秋,画家忙着写生,村里的年轻人上上下下忙着经营自家的民宿,老人在一旁帮村从自留地里割一把韭菜,屋后鸡圈里掏三四个鸡蛋,把大锅烧得滚烫,一勺春天的菜籽油倒进去,等快起烟时下鸡蛋,把城里人最爱吃的柴火饭用铲子铲上一大块,快手炒得热气腾腾,最后撒一把韭菜满屋飘香,所有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的辛苦都烟消云散。</p><p><br></p> <p>塔川</p> <p>入夜渐微凉,主人早早地收拾好院落,闲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电视剧,也算陪着几个来得晚的旅客。他们刚吃了晚饭,打一局掼蛋消消食,双方旗鼓相当一局掼蛋还没有分出胜负,不觉已经快十点了,老板起身来到客人面前观战,不经意的说了一句,“你们明天几点吃早饭啊?”</p><p>“我们拍完日出七点半回来吃吧。”穿马甲的中年男子答道。“不早了,再打一牌就散了,明天还要起早呢。”他对面的高个男子飞速起着手里的扑克牌,左右一敲一卡,最后一牌开始了。</p><p>主人锁了门,上楼了。不一会,楼下灯也关了,客栈在大山深处悄无声息。</p><p><br></p> <p>卢村</p> <p>皖南永远有比你起得早的人,你也永远数不清有多少人摸着黑爬上山坡等日出。</p><p>日出是适合秋天的暖光,当东边冒出一线金边,周围就有一群人欢呼,这种欢呼不能手舞脚蹈,是手忙脚不能乱,忙着按快门,脚却要定定地站好自己的位置,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见缝插针。金边,红光,耶稣光,云层厚薄,是朝霞满天,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藏在深闺人不知?总是琢磨不透,或者说算计不到,只有坚持不懈等到天大亮又大亮,这才有定数。</p><p>日出总是吊足人的胃口,谜一样地吸引早起的人。</p> <p>皖南的民居古时候是有规制的,做官的,经商的,教书的各不相同,从天井和院落大小,雕梁画栋的内容等都有区别。</p><p>这里的祠堂都保留得比较完好,也是古时候议事和祭祀的场所。</p><p>从民居出来看祠堂,总有豁然敞亮的感觉,可能是徽派民居太昏暗,院墙太高天井不大的缘故。</p><p>每天都有不少孩子来古村写生,想要画好中国画徽派建筑是必修课。</p><p>我来西递是看应天齐艺术馆,据说是他二十年前发现了西递村,经过八年艰苦创作,完成载入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版画史的《西递村系列》版画作品,西递因此名闻天下,西递村为此建了“应天齐艺术馆”。</p><p>如果说导游巧舌如簧的讲解会让你头晕,那么应天齐艺术馆是个清净的地方,他非常形象简练地告诉你徽派建筑的特点,你会从这些特点中得到启发,力量感是版画吸引我的地方。</p><p><br></p> <p>西递</p> <p>石城</p> <p>菊径</p> <p>篁岭</p> <p>唐末黄巢起义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移民。篁岭的曹氏先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开始了南迁。</p><p> 不仅是篁岭,整个婺源,甚至整个徽州府都是北人为避战乱南迁的重要一站。譬如徽州府内随意散落的古村中都有一本珍藏的宗谱上的遥远记载。“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处宅院之名,但更深远地讲,它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奋进的写照。</p><p> 从此篁岭一脉的曹氏,就用一张封条——“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为自己的出身还有名望做了名片。</p><p>——摘自(百度)</p><p>我在五桂堂和竹山书院遇雨,看雨落在五桂堂天井里的大缸中,一枝荷叶笔挺,雨点落在大缸里化成大圆小圆。</p><p>雨越来越大,找个米浆店躲雨,店里依山有个挑出的阳台,有一张桌子找个凳子坐了,看山色空蒙水汽蒸腾。</p><p>下了半小时,雨小了。走了没几步,天放晴,一束束光线把山峦照亮,有云气的山顶被映得像雪山,暖色的阳光把山上的植被都镀上金光,树枝上草丛里水滴晶莹,我先把眼睛吃饱,等再拍视频时,那种欣喜已经退潮。</p><p>匆匆,我们都是过客。</p><p><br></p> <p>婺源清华镇</p><p>我在清华镇见到了撑着油纸伞的婺源。</p><p>她们取材大自然,用明亮的色彩在粉墙黛瓦间流连,扮靓属于自己的家园,也让我们惊叹一份热爱的坚守。</p> <p>察关</p><p>溪流是大地的眼睛,天空在这里投影,大山在这里驻守,我摄不了万一,只能蜻蜓点水。</p><p>皖南是属于秋天的,皖南也是四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