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催更的声音听到了,谢谢大家的厚爱。终究放不下执念,不愿错过雅典马的奖牌,今天一早一个人去轰炸了一下碉堡山,26.2迈,在家门口补偿了在死谷留下的遗憾。小事耽误了大事。</p><p><br></p><p>忙完了小事,现在继续做大事。</p><p><br></p><p>看完第十二集,雯导说:你把蛤蟆石和小树林跳过了。</p><p><br></p><p>嗯?蛤蟆石和小树林都是什么典?</p><p><br></p><p>前两天在小群里倒是听到蛤蟆石这个词,我没往心里去,因为我没能把它跟我路上见到的任何特别的地方对应起来。看来真快队另有故事,如果是在朋友圈,此处我该写“难道我去了一个假的B2T”,外加偷笑,撇嘴,尴尬三个表情包。</p><p><br></p><p>扫尾队的小伙伴们,知道的告诉我,我们经过蛤蟆石了吗?有什么特别故事没有?</p><p><br></p><p>小树林我肯定没见着,这一路上看到的可以称得上树的,大概只有三种,矮松树,更矮的带刺小灌木,和更更矮的几乎趴到地上的带刺不带刺的小小灌木。更更矮的小小灌木有看到几处成片的,但那不能叫小树林。松树,我从来没看到有两棵挨着的。这一路,只要是我能够够得着的松树枝,没有一根我没有拽过的。有些地方,要是没有松枝可以拽,估计我就得留在那儿了。要有成片的树林,我哪能那么费力?</p><p><br></p><p>写完这一段,到手机视频库里翻了一下,赫然发现,小树林原来是真实存在的:</p> <p>看来记忆再次出现了偏差。</p><p><br></p><p>Sabre在11集的后面留言:你游记题目没取对,没看到断片啊。</p><p><br></p><p>那是因为她才只看到11集。现在就断了片,而且是越断越严重。</p><p><br></p><p>是脑子缺氧,还是我太紧张,只顾着脚下了?</p><p><br></p><p>记忆有没有出现空白先放一边,反应迟钝是有具体实证的。</p><p><br></p><p>不管是爬山跑步游泳骑车,我的手表都是一直带着的。我是数据控,喜欢随时看各种数据。但这一次,走到一半,我不得不把表从手上摘下来放到包里,因为我发现手腕上被手表磨出了几道血道,汗水浸泡后生疼。手表把手腕磨破倒是新鲜事。第二天晚上回家洗澡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冤枉手表了,手腕的血口子不是手表磨破的,而是被树枝刮破的,因为左手小臂上,到处都有刮出来的血道。</p><p><br></p><p>还有手套,后半程想戴,遍寻不得,以为丢了。回了家收拾衣服才发现,手套就在裤子兜里,伸手即得。</p><p><br></p><p>看了第十二集,仙女批评我敷衍潦草。我也对第十二集不满意,敷衍潦草不是本意,加快进程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记忆模糊了(这个我可以推给时间),跳过这一段没写多少是无奈的选择。</p><p><br></p><p>好了,重新回到最后的大坡。</p><p><br></p><p>在说这个大坡前,我们稍微往前倒一点点带。</p><p><br></p><p>在倒数第二个碎石大坡和最后大坡之间,是一个一个缓坡,到处都是断树残枝,怀疑是一条季节河,冰雪季节过后会有大量流水。</p><p><br></p> <p>我感觉这一张就是倒数第二个大坡,如果错了请纠正。</p> <p>这应该就是那段缓坡。从陡坡走到缓坡总是会让人心情舒畅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已经近在眼前,望远镜峰的身躯变得越来越高大,也越来越清晰。胜利已经在望,我们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p><p><br></p><p>事后复盘,姚总把我们的走错路,归咎于我们忽略了前人堆放的用来指路的石堆,没有意识到那是路标,以为是什么人堆着玩的。但现在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觉得是我说了一句话,误导了大家,让大家先入为主了,然后才会发生忽略路标的事。</p> <p>陈虹有随手拍照的好习惯。有她这张照片,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我们现在的情况。</p><p><br></p><p>从缓坡上来,我们看到的望远镜峰就是这样的,正面是冰川碎石,很陡峭,左右两翼有植被,坡度看起来缓一些。</p><p><br></p><p>按照前面得出来的经验,山脊好走,有植被的地方好走,很容易得出结论,要从两翼的一边走。</p><p><br></p><p>我往两边看了看,觉得左边坡看起来更缓,看起来也像有路,就说:路肯定在左边的山脊上,我们从这儿上去,走到山脊上,沿山脊上就行。</p> <p>坏就坏在“肯定”二字,姚总腿快,一到坡顶,拔腿就往左边跑。走着走着,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她,转头告诉我们,前面的路越来越难走,成片的带刺灌木丛,过不去。大家都不禁对我们前进方向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p><p><br></p><p>Brian是我们扫尾队自带干粮的向导,一路上都捧着手机,像是看风水的阴阳先生。他低头查了一下maps.me,说:偏了。剧本上画的线在右边。</p> <p>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将错就错,继续从左边找路上山(图上紫线);二是回归右边,按剧本路线上山(图上蓝线)。</p><p><br></p><p>如果回归右边,那我们刚爬的这部分就要作废,下去再上来,这有点让人舍不得,所以Brian建议将错就错。</p><p><br></p><p>我坚决不同意,因为我看了地形图,从左边上,要比右边多200米的爬高才能上官道,而且不是剧本路线,不确定性太大,到了上面遇到悬崖,上不去就难办了。</p><p><br></p><p>争执不下,我不得不搬出老资格:我是学地质的出身,是专门培训过怎么看地形图的,这儿你一定要听专业人士的。</p><p><br></p><p>这句话的效果很好。听完这句,大家不再争论,开始一起往下走。</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aa2rl8w" target="_blank">断片死谷(十四)</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