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种味道,就叫家乡的杀猪菜</p><p>在内蒙古巴盟一些农村,一到冬天很多地方都流传有这样的说法“有钱没钱,杀猪过年。”杀猪菜是巴盟很多地区的名吃。在我小时候每到大小雪时,天气冷了,肉能放住了,猪也长到二三百斤了,庄户人家地里没活了,人闲了,受了一年该犒劳一下家人和自己了。这个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陆续开始杀猪。</p> <p>在河套平原的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也顶如办个小事宴。杀猪的主家会提前几天就给儿女们、城里的亲戚同学打电话;“什么什么时候杀猪,领上老婆娃娃回来吃杀猪菜哇”。这天左邻右舍都要帮忙,摆个三桌两桌是极平常的事。亲朋好友一桌,帮忙的一桌,家下人等一桌。还有串门碰上的,热情的主家都会让坐下来挤挤擦擦,红红火火,一起分享一年来的劳动成果!</p> <p>我的家乡,明安镇陶来村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进冬季大小雪之间,就天天听到猪的嚎叫声,那是乡亲们在杀年猪了。</p><p>昨天应二哥二嫂的邀请,我们一行几个人乘坐老公开的车,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回农村老家去吃"杀猪菜".说是去吃"杀猪菜"实际上不如说是亲戚们借机会聚一聚.说实在的,我们每天都吃猪肉,但是,都没有亲人们在一起时吃的香,吃的热闹,吃的有品位.亲人们在一起相聚,杀一头猪热热闹闹比过年还有氛围. 我们几个人加上二哥家的儿子女儿孙子外㽒左邻右舍相聚在一起,让这个农村小院沸腾起来了.热情好客的二哥二嫂忙里忙外,我们几个想伸把手帮帮忙,可是屡屡遭到二嫂的拒绝,我们也只好作罢。</p><p>在家乡的庄户院里,杀年猪是过年的序曲,可其隆重热闹程度却丝毫不亚于过年。一大早,二哥早早的生好火热上水,左邻右舍的都来帮忙了。揪耳朵、抓腿、拽尾巴,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猪抬到一个水岸上。杀猪的活谁都能伸上一把手,而捅猪刀子的活却不是谁都能做的,只有村中胆大的人才能做得来。二哥家邻居霍四哥,就是一位捅刀的好手。杀猪的时候,别人把猪牢牢地摁在土台子上,就见他十分沉稳地拿起杀猪刀,将刀背放在嘴里叼着,一手扳住猪嘴巴子,一只手放在猪脖子下边要捅刀的地方使劲拍打,将上面的灰土杂物拍打干净,怕埋汰了猪血。然后从嘴中取下刀子,口中念念有词:</p><p>猪,猪,你别怪,</p><p>你是人间一道菜,</p><p>今年走,明年再回来。</p> <p>年猪杀完了,这回,在旁边看了半天热闹的婶子大娘们就该上阵了,烀肉、做饭,忙活开了。主厨是张四嫂,当肉锅里冒出第一缕诱人的香气,二哥二嫂就开始出去喊人来吃猪肉了。先是左邻右舍,近亲好友,然后是村中年纪大的辈分高的,再就是在这一年里对自家帮助有过人情来往的,被找来吃肉的人越多,就说明这家的人气越旺。开饭了,每张桌子上4个大盘凉菜3个炒菜,一大盆杀猪菜,这就是流传在明安乡村里很有名气也颇有历史的杀猪菜。</p> <p>桌上虽然只有几个菜,但却随吃随添。人们一边大口吃着肉,喝着酒,一边高谈阔论着,近到地里的收成,年景的好坏,发生在村中的一些奇闻趣事,远到从广播中听来的大事小情,人们谈得热火朝天,吃喝得酣畅淋漓。大家的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富足和快乐,这是一般宴席甚至是结婚酒宴上都见不到的一种情绪,一种古老、浑厚纯朴的北方乡野村风。</p> <p>中国人的餐桌上从来就不缺少温情的滋味。在乡村,杀猪是件值得庆贺、期盼来年丰收的大事。</p><p>如果再有机会,一定再回一次陶来,再尝一尝地道的杀猪菜、乡土菜,在我的旅行记忆中留下一份我与美食的惊艳邂逅。</p> <p>本篇由李三影视传媒编辑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