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和谐互动,共育新人发展---记峰背小学家访活动

王培德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11月25~26日下午5点钟左右,我们全体教师在王培德主任的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全面开展了“单亲学生爱心访,生活困难学生资助访,学困学生激励访,心理障碍学生阳光访”的家访活动。</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热情,每到一个家庭 都能看到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都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家长们对老师前来家访的教育行为非常感动 并纷纷表示积极配合学校工作。</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在活动中,老师们经常利用课余,甚至是节假日等时间走进学生的家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家长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们采取"电话预约,逐个登门”的方法,一家一户去家访。针对班内比较内向的孩子,指导家长多鼓励、多带动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班内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孩子,指导家长在生活中也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针对班内书写糊涂、字迹潦草的孩子,指导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书写习惯和握笔姿势等...</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在家访中,我们还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上班或自己的生意,极少关心督促孩子,将孩子寄到校外的辅导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明白作为老师肩上的责任,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幸福•和谐</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  在这次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校园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透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构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到达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b></p>

家访

家长

学生

孩子

老师

家庭

教育

教师

学生家长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