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45年8月,父亲于长春。</p> <h3> 2020年12月4日,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父亲赵洪,原名佟钧铠,1920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1939年考入伪满州国建国大学经济专业读书,1942年因从事反满抗日读书会活动被捕入狱,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狱,1946年春赴张家口解放区参加革命,同年按党组织指示潜回长春从事地下工作,1946年秋入党,1947年奉命赴东北人解放区东北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学习,1948年按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调入辽宁师范大学任教至1990年离休。父亲毕生从事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教授,曾任全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理事长。</h3><h3> 原本打算较全面写写回忆父亲生平的文章,无奈这段时间身体欠佳并住院治疗,只好匆匆将之前写的随笔及照片整理重发,纪念父亲百岁诞辰,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h3> <h3> 一故乡</h3><h3> 我<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的老家-北镇县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部 ,是一座具 有悠久历史的辽西古城,面积 1782 平方千米,人口 53 万 。有满 、汉、回、蒙古、锡伯、藏、朝鲜、壮 、苗 、 达斡尔、白等民族,其中满族占总人口约 60%。早在新 石器时代,辽西流域便有人类活动,为中华五大文明发 源地之一(红山文化)。尧时属冀州,舜属幽州,西周 为燕国地,西汉置无虑县,魏、晋、北朝属昌黎郡。辽 置显州治奉先县,辖山东县和归义县。金改山东县为广 宁县,元置广宁府。明设广宁卫 ,清置广宁府 ,康熙</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年(1665)裁府为县。1913 年改为北镇县,因医巫闾 山为北方镇山得名。</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北镇盛产粮食、油料(大豆、花生)和鸭梨等。矿 产有硅石、铁、锰、磷、石墨、石棉 、云母、萤石、金 矿等。药材有元胡、黄柏、桔梗、柴胡、天麻 、赤芍、 苍术、黄精、五味子等 218 种。野生动物有兔 、刺猬、 狐等。土特产主要有鸭梨,沟帮子烧鸡、水馅包子和熏 猪蹄。西部医巫闾山主峰望海山海拔 867 米,是东北三 大名山之一。城西北镇庙创建于金,城东北有崇兴寺双 辽塔,城内还保存辽代鼓楼,明朝李成梁总兵石牌坊, 均为国家或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镇古城已有千 年历史,经辽、元、明、清朝不断修缮,形成了规模宏 伟的青砖城墙,并建有五座城门。可惜,解放后未加保 护,特别是文革期间惨遭拆毁,现仅存留一段十几米长 的残墙。父亲家就在南门里的西税课司胡同,解放前这 条胡同不长,共住 5 户,最大的四合院是冯家,1913 年 张作霖的把兄弟、奉军 28 师师长冯麟阁驻防北镇,此房 为其公馆。其余 4 户为赵家(清朝皇亲)、里家、李家 和佟家(父亲原名佟钧铠),均为大地主。佟家有南北 两院落,大小 40 余间房。解放后多次拆迁,曾建小学校, 现今已全部建设为新商品住宅小区,旧时的房屋连一砖 一瓦已无踪影。沿南大街向北是母亲家老房旧址马家胡</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同,胡同还存有几百米,两旁均为带院子的平房,临街 房都已翻盖一新。母亲家是世代菜农,据说几位舅舅都 是种菜、储菜的高手,家庭生活属于自给自足类型吧。</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崇兴寺双塔始建于辽代(1055-1123),东西对峙, 均为砖砌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塔,塔尖的莲座长杆顶端 上镶有珠宝,色泽如金,光彩夺目。双塔高耸入云,时 隐时现,故有"双标塔影"之称,为广宁八景之一。崇兴寺 的庙殿及宝贵文物(石碑、石灯笼、大藏经、佛像等) 1960 年还保存完好,文革期间全部毁坏。现已重修,香 火旺盛。</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父亲的佟氏家族是满族旗人,隶属满洲正蓝旗,世 居东北。父亲现在还依稀记得 40 年代家中一直保存家谱 和家族世系图,那是一本厚厚的手抄本,清朝道光年先 祖从北京佟氏家族抄来,可惜解放前夕丢失了。父亲的 祖父是个读书人,光绪甲午科的举人,北镇县里的乡绅。 家里书香门第氛围,大门上挂着乡亲们送的"经魁"牌匾, 堂屋起名"宝乐堂",一幅木雕对联:"宝珠玉,莫如宝善; 乐清闲,既是乐天。"我爷爷早年曾参加奉军,做文秘副 官,后回北镇做"保甲所长",也算县里的头面人 1929-1936 年间,爷爷先后在黑龙江林甸县、穆棱县、长春宽城子 警察署任署长,后因工作不力,不懂日语,被革职回家。<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927-1937 年间,父亲在老家读小学,期间有两件事 记忆深刻:一是 1930 年随母亲(我的奶奶)乘长途汽车 (刚开通),转火车去黑龙江林甸县探亲,第一次坐火 车,第一次到大城市哈尔滨,第一次逛了"秋林公司"大型 商城,第一次见到俄式大教堂,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 彩。二是 1931 年秋,大哥(我大伯父)从沈阳(在省立 第三高中读书)跑回家,讲述"九一八"后日本关东军野蛮 占领沈阳,凶残镇压中国人的罪行,给父亲幼小心灵留 下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不可磨灭的印记。</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p>北镇县鼓楼</p> <p>北镇县双塔</p> <p>北镇庙</p> <p>北镇医巫闾山</p> <h3> 二 追随父辈的足迹</h3><h3>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3 年 10.10-10.19,追随父辈足迹之旅之一</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9月,</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回大连,发现父亲明显衰老,眼力、听力、记忆力大</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不如前,但每当回忆解放前的成长经历和革命斗争,他 却异常的兴奋,看得出他对自己在几次历史关头的选择 绝不后悔且感到骄傲。这一刻,我突然很想真正了解父 辈那一代人,走进我的故乡,走进那段苦难艰辛的历史, 清楚我血统里的遗传因子,我是谁的问题不也就迎刃而 解了吗?</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0 日我独自一人背包从北京乘动车去锦州,开 启自己的寻根之旅。锦州辽西重镇,我的老家北镇归锦 州管辖。我的母亲 1940 年至 1943.12 在锦州第一国高(初、 高中四年制)学习,毕业后回北镇教小学。父亲 1946 年 初为寻求革命道路,从北镇到锦州东北流亡学生中探知 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在北京举办东北大学生补习班,他又 从锦州到北京,首次接触到共产党组织,再次走上革命 之路。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游老城区及古塔公园。</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1 日乘大巴前往老家北镇县,途经凌海市,这里有 萧军纪念馆。萧军(1907-1988),辽宁凌海人,中国当 代著名左翼作家,东北作家群领军人物。萧军对延安文 艺座谈会有历史性的贡献。毛主席评价他"极坦白爽快的 人",其代表作"八月的乡村",唤醒一代热血青年投身于 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萧军说:"我平生只有 4 个目的:1. 求得祖国的独立;2.求得民族的解放;3.求得人民的彻底 翻身;4.求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 "我的父亲 1946 年初,在北京西单东北学生补习班期间</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经中共华北局城工部王用孚和马之林介绍,秘密进入解 放区张家口。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解放后任北京市 委第二书记,文革被迫害致死)亲自接见谈话,布置地 下工作任务。父亲还拜会了华北军政大学校长成仿吾, 法学院院长何干之和文学院院长萧军,后又到萧军家访 问。因同属东北辽宁锦州地区老乡,萧军十分热情,他 说离开东北十几年了,非常想回东北革命,但因他的作 家知名度太高回不去了。他热切希望父亲趁身份未暴露, 回东北的大学做学运,配合伟大的解放战争,加速推翻 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至此,父亲打消参加华北军政大 学学习的念头,毅然返回敌占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父 亲同那一代东北青年知识分子一样,怀着对祖国东北的 满腔炽情,坚守内心的理想与信仰,在经历了为了祖国 的独立与日满反动派激烈抗争后,又为了人民的解放, 再次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的战斗。</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2 日逛北镇县城,寻访父母老家房屋旧址,已无任 何遗迹了,重游(1972 年出差曾顺路回老家)医巫闾山 风景区,北镇庙及双塔。13 日乘大巴到沈阳,游北陵公 园,1936-1938 年,父亲在北陵旁的沈阳农科高中(后改 为沈阳国立第一高中)读书。1946 年 5 月,父母在老家 北镇订婚,20 天后到沈阳结婚(我的姥爷当时在沈阳医 学院教务处工作,我的大伯父在沈阳铁路局工作)。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年夏天,老家亲戚捎来一张珍贵照片,26 岁的父亲和 20 岁的母亲在北陵公园的结婚旅行合影纪念照,父亲一身 中山装,身材修长,母亲身穿旗袍,美丽大方,如今父 母已携手度过 67 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 后建设年代,文革时期的曲折道路和暴风雨考验,迎来 改革开放的春天,享受了晚年的幸福。他们早已过了"金 婚"、"钻石婚",直奔"白金婚"2016 年。</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4 日乘火车到鞍山,入住我熟悉的东山宾馆,第二 天游千山公园,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 999 座,其数近 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 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 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千山 的金秋十月,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处处金黄,触目皆 是染霜红叶,是摄影采撷收获的黄金季节。千山,是自 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 景观的主体。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 20 余处,这 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 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 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 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早晨的千山景区雨后 空气沁心,秋风瑟瑟,除了 3 个背取山泉水的退休老人<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外,山中又是仅我一人沿着木制栈道,按指示路标轻松 爬山。20 分钟后开始攀登通往无量覌景点石板台阶路。 无量观在千山天上天风景区内,无量观亦名无梁观,传 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龙门 派第八代弟子刘太琳创建,后屡有修缮。观内外主要建 筑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南天门、八仙塔、祖师 塔、葛公塔等;老君殿创建于清代康熙初年,嘉庆、道 光及同治年间均有修葺,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塑像;三官 殿系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7)创 建,因祀三官大帝而名; 慈航殿,原名慈航阁,中供慈航道人圣像。观前山腰间 有一石台,台上置石桌石墩,四周环以短石垣栏柱及石 板,相传昔日常有仙人羽客栖 集于此,故人称"聚仙台"; 台东有八仙、祖师、葛公三塔。沿山门拾级而上至西峰, 峰顶石台,名振衣岗,岗北山峰,古称拜斗台,昔为观 内道士朝拜北斗之处。 观之周围峰峦叠嶂,松海环绕, 有南天门、钟楼、万年松、正直松、石龛松等众多名胜 古迹。无量观整个建筑依山随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阶梯 状,层层而上,气势壮观,布局自然,结构巧妙,是东 北著名的道教宫观。</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父亲 1939 年初考入伪满洲国建国大学,成为二期 生(该大学 1938 年建立,当年招生为一期生)。入学后 不久,通过阅读大量中外进步书籍,促进了他作为东北</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热血青年民族意识的觉醒,更激发了爱国主义的热情。 1940 年春,他与另外 3 名进步学生发起成立完全自愿、 松散组织形式的"读书会",旨在通过同学间交换阅读进步 书籍,传播反满抗日的爱国主义思想。后来读书会活动 归国民党"东北抗战机构"指导,当时长春各大学并无共产 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1941 年暑期,"建大同志会"(读 书会已取消)的十几人以旅游名义,在千山无量覌聚会, 交流反满抗日活动情况。下山后,成立"建大干事会",父 亲任三期生小组组长,并负责编辑抗日秘密刊物- "前哨", 进行更加激烈的反满抗日斗争。,在无量覌景区,一位 董先生与我打招呼,原来他退休后在鞍山市道教协会工 作,办公室就在无量覌。董先生得知我游访千山无量覌 的目的后,表示并不知道建国大学的这段抗日活动历史, 他要去大连亲自采访我父亲。另一位王先生鞍山一中毕 业,我的大学鞍山同班同学他都熟悉,令人感到天下之 大,世界之小。我们三人不知不觉畅谈了 1 个多小时。。。 我谢绝了他们共进午餐的邀请,但收下了临别赠送的两 本道教书。</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追随父辈的足迹之旅之二:</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早餐后乘 20 路汽车到工 农广场下,沿省实验中学一侧的人民大街向南步行,20<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分钟后看到了"空军航空大学"校门,站岗的哨兵威武不可 侵犯,正巧遇到一位出门的年轻英俊的空军军官。我上 前小心问:"这里解放前是伪满建国大学的校址吗?"答: "是的",问:"可以进去参观吗?",答"单位提前联系办 理手续,不对个人",问:"院内还有伪满建国大学的旧建 筑吗?",答:"都没有了,全部楼房都是新建的",军官 显得无比自豪,最后问:"可以拍一下外景吗?","不可 以,有规定",军官斩钉截铁地回答。保留几座伪满时期 建国大学的旧楼,不正好见证了日本侵华历史吗?再向 南,我理直气壮地走进长春大学的正校门,绿树成荫的 校舍都粉刷一新,经打听,院内还保留 4 座原建大的老 楼。一座临街的三层绿色音乐学院教学楼,两座黄色的 平层花园洋房,分别是图书馆和健身中心,另一座灰色 四层楼是第一教学楼(旧楼三层楼,原为建大的学生宿 舍楼)。</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33-1936 年父亲在长春七中读初中,家住在宽城 子警察署宿舍,过着吃穿不愁的优裕生活,商店里出售 白俄喜欢的"黑列吧","烤红肠",夜晚铁路俱乐部上演外<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国电影,举办舞会,街上跑着四轮马车。1939 年父亲入 伪满建国大学经济专业学习。建国大学于 1937 年正式创 立,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总理张景惠兼任校长,实际 决策权在日本关东军,这是一座为巩固日本在东北殖民 统治,培养伪满洲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大学。大学学制 6 年,每期(年度招生)学生 140 人,日本生 70 人,东北 学生 50 人,其余为台湾籍、朝鲜籍及白俄。学科设置: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高等数学、地理、满洲史、西 洋史、心理学、诗经、论语、日本语、第二外语(德、 英、法、俄任选)、国家论、民族学、儒学、农学、西 方伦理学、战争与战略、地政学、计划经济(真的很惊 奇!)、统计学、簿记学、日本宪法、中国法制史、民 事诉讼法、刑法、商法、武道论、共产主义思想批判等。 还有军事训练、柔道、剑道、骑道、农业训练等。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学校内的读书环境还比较宽松, 学生可从图书馆和中国问题教师处借阅到大量进步图书, 父亲回忆读过的书:社科类有孙中山《三民主义》及梁 启超、陈独秀、胡适、谭嗣同、蒋介石梁漱溟、周谷城、 艾思奇、何干之、薛暮桥、郭沫若等人的著作;文学类 有鲁迅、巴金、茅盾、丁玲、高尔基等人的,著作;哲学 类有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著作;日译本马恩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帝国主义论》、</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国家与革命》、河上肇《经济学大纲》等。阅读进步 书籍让父亲进一步认清了日本侵略者所宣传的"王道乐土 "是弥天大谎,伪满洲国更是傀儡政权,只有打一倒日本帝 国主义,中国人民才能彻底改变亡国奴的地位,光复东 北大好河山。他决心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冲决一切罗 网"(谭嗣同语),献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事业中。</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42 年 3 月 2 日,日本宪兵队突然逮捕建大 16 名" 建大干事会"成员,4 月 7 日,伪满洲国最高法院(现 461 空军医院)宣判父亲有期徒刑十五年。从此直到 1945 年 8.15 日本投降,父亲在伪满新京监狱度过了三年多的非 人生活。(1954 年,应最高法院审判日本战犯法,庭邀请, 父亲撰写了控诉日寇侵占东北屠杀与迫害东北青年的 《控诉书》,详尽地描写了监狱中政治犯所遭受的种种 酷刑、虐待、摧残、侮辱和奴役罪行,该文现存于中央 档案馆。)临近中午,我坐上 6 路汽车到重庆路下,迎 面看到了熟悉的长春百货大楼。1947 年 1 月,父亲为掩护党的地下工作,维持生活与工作日常经费,从老家要 了200多大洋,在当时的"长春消费公社"(现长春百货大 楼)一层租三节柜台,办了个"草原书店"。1945 年 8 月, 日本无条件投降,父亲从吉林市监狱获释。8 月 8 日,因 苏联对日宣战,日伪当局将长春监狱关押的政治犯全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转移到吉林,第二天,苏军飞机轰炸长春,与父亲同住 一间的经济犯不幸被炸死身亡,父亲真是大难不死。</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945-1946 年初,出狱后的父亲政治上处于彷徨期, 父亲对当时的"东北青年联盟"(国民党)和"新青年同盟"(</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共产党)都不了解,想走一条不问政治的中间道路, 与几名建大同学成立"东北青年学会",不足一个月时间, 因政治见解不同,几十名同学就各奔东西了。父亲回忆, 对苏军打击日寇的功绩称赞和频繁违纪的困惑,对国民 党政府的正统观念和对接收东北大员的搜刮钱财的劣迹 的痛恨,造成父亲当时对政治的迷茫。1946 年 4 月,父 亲在张家口参加党领导的地下工作后,5 月接到中央华北 局城工部指示,在沈阳与左安接头,领导关系由华北局 转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二处,处长苏静(解放后曾任解放 军副总参谋长)。左安,日本东京帝大毕业,后秘密入 党长期从事隐蔽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打入廖耀湘 兵团司令部任上校参谋,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不 朽功勋。解放后左安任四野情报处副处长,后遭诬陷入 狱,妻离子散,放逐青海劳教至 1965 年,文革又被关进 监狱,1979 年彻底平反,回复正师级待遇,在广州军区 离休。1946 年 8 月,父亲回长负责长春大学的学运工作, 同年 9 月,经左安、赵彦介绍,宣誓加入共产党。在两 种命运决战前夕,父亲领导并发动长春大学爱国学生配</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合解放军的主场战,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通过组织" 读书会",办壁报,印传单等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与国民党的特务进行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47 年 6 月,解放军已兵临长春城下,国民党开始 疯狂镇压民主运动,长春各大学的特务监视并抓捕进步 学生,父亲因有过被捕的经历,果断分五批将几十名革 命进步学生转移输送到长岭县西满军区(解放区)。7 月 20 日父亲带领最后一批 5 名学生及母亲,经九台县上河 湾村渡过松花江,过五常县抵达哈尔滨(中共中央东北 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所在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 天,父母从此离开白区,再次上学(东北军政大学,东 北大学),读书,1948年,按研究生职称留校(东北师 范大学)任教,开启了 40 年(1950-1990)平凡而又曲折 的教书生涯。</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下午,我乘 62 路汽车在桂林路下,走到原东北师 大第四教职工宿舍,我们家 60 年代居住的日本二层楼房 已全无踪影,如今全部是新盖的七层楼,一切都很陌生, 没有一点留恋感。吉林艺术学院的老楼外墙挂上黑色大 理石面,颇具艺术色彩,记得在附中 6 年学习期间,每 天下晚自习回家路过艺专教学楼时,总是看见练琴房玻 璃窗里女孩弹钢琴,弾扬琴的身影,感觉她们好轻松啊。 今天附小、附中的老楼都加高了几层,据说母校的学生<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已超万人,创收过亿,发展飞速啊。东北师大校园内变 化更大,建筑群中只有原校部楼、物理楼、历史楼、数 学楼等老楼翻盖一新,母亲原工作单位新建的图书馆楼 最为雄伟,南边造型奇特的现代化体育馆堪称吉林省第 一,据说是全国篮球比赛的吉林队主场。</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5 日乘火车到长春,走访父亲大学读书的伪满州国 建国大学旧址(现为长春空军大学和长春大学),父母 从事地下工作的掩护点-现长百大楼,1949-1985 年父母在长春居住过的旧址及旧楼,东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 附小教学楼和东北师范大学。</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追随父辈的足迹之旅之三:</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7 日乘高铁去哈尔滨, 我的出生地。1947 年 8 月初,父母及部分长大学生被东 北局城工部接到哈尔滨城工部招待所。时任东北局城工 部部长的李立三两次接见父亲,听取长春地下党学运工 作和来解放区参加革命的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关心问题 和要求。不久,李立三同志亲自给大家做一深刻有说服 力的报告,讲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分析了解放战争的形势与任务。立三同志还单独与父亲 谈话,回顾过去执行左倾路线给党的革命事业造成损失, 讲述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树立后,中国革命才一步步走向 胜利。(李立三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回到延安,多次向全 党同志检讨过去的左倾路线错误,号召全党同志学习毛 泽东思想,团结一致,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后被 中央安排东北局工作,解放后做全国总工会工作,文革 惨遭迫害,自杀身亡。)9 月末,母亲在哈尔滨陆军医院 生下我。10 月,父亲按组织安排随来哈尔滨办事的东北 军政大学副校长何长工同志去军政大学(北安)学习,<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2 月末,转学到东北大学(佳木斯)。1948 年 3 月,吉 林市解放,东北大学迁校到吉林市,8 月父亲结业分配留 校工作。母亲 1948 年 3 月,去城工部土改点绥化县刘家 乡小学任教,1948 年末,母亲调东北大学图书馆阅览室 工作。至此,解放前父母波折动荡的生活结束了,新中 国的美好生活在召唤,不过更严重的考验和曲折的生活 还在后面。</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0:00 我乘车来到西大直街,一位中年人告诉我, 西大直街几经改造,老建筑只剩下哈尔滨铁路局(原中 东铁路局)、哈建工学院、哈中医研究院和哈尔滨博物 馆。昨晚上网搜寻,关于解放前哈尔滨陆军医院仅一条 信息:据哈尔滨建筑史志记载,1933 年哈尔滨陆军医院 在大直街建成。哈中医研究院的前身是护士学校,再以 前就无处考证了,我想也可能就是陆军医院吧。博物馆 是典型的两层欧式建筑,市民凭身份证免费参观,进去 后却大跌眼镜,大部分房间出售珠宝玉器和旅游纪念品, 少量文物挤放在几件小屋内,略显寒酸。离开博物馆向 北行不远便是大名鼎鼎的秋林公司,我记得七、八十年 代出差到哈尔滨,一定排队买俄式"大列吧"和烤红肠带回 长春。12:00 我在哈市著名的老"上"字小吃店用餐,一瓶 哈尔滨冰纯啤酒,一盘松仁红肠,一份小白菜汆丸子砂 锅,一份手撕饼和一份糯米馅饼,共花费 41 元,真的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好吃。餐后我又忍不住买了一瓶"秋林格瓦斯"汽水和一只 "马迭尔"雪糕,格瓦斯汽水 1900 年由俄国引入哈尔滨, 汽水由麦芽糖原料发酵而成,气味特殊香甜,50 年代我 儿时最喜欢的饮料。普希金说:"对俄罗斯贵族而言,格 瓦斯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再向北行走 15 分钟,来到了久仰的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是一座洁 白、庄严的西欧古典式大楼。日伪时期为哈尔滨警察厅, 赵一曼烈士等曾囚禁于此。1947 年,东北人民解放军政 委罗荣桓提议在此筹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 年 10 月 10 日正式开馆,1953 年 1 月 1 日周恩来曾亲临视察,并 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全馆分抗日战争馆和解放战争 馆两大部分,主要陈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 北地区牺牲的具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其中包括罗登贤、 杨静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革命烈士的事迹和 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另外还有《大刀进行曲》 的作者麦新,杨子荣、董存瑞、朱瑞等烈士的事迹和照 片,共 232 位烈士的文物资料 1.4 万余件,陈列面积达 1031 平方米。《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 列》展示了在东北 14 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 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 日英烈的事迹。《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通<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过展示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方面对哈尔滨地区人民的残暴统治,来揭露日本侵略者 在政治上残酷镇压东北人民,在经济上不择手段掠夺财 富,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专制统治的殖民统治罪行。 馆 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包含了抗联军事斗 争、密营生活、文化学习、群众支援等各个方面,包括 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用过 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等珍 贵革命文物。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弹弹壳,是侵 华日军暴行的罪证。走进展厅时,不必听太多的讲解, 就会在眼前浮现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 14 年的种种罪恶, 能够近距离地领悟为国捐躯并不久远的英烈,激发起强 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苦难远离了 人们,展览警示世人,永远不要忘记为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忘记意味背叛。下午,游索菲 亚大教堂,逛秋林公司,晚上漫步在中央大街,松花江 畔,高大的防洪纪念塔灯光璀璨。</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短短 8 天的追寻之旅匆匆结束了,但终于了结了我 多年的一个夙愿。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他 们的一生平凡而曲折,年轻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的生死考验,中青年时投身于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 火热实践,遭受了历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苦难和<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文革的残酷斗争迫害,改革开放后又为党和人民勤奋工 作十几年,离休后安享晚年。这次追寻之旅,自己孤身 一人,重走父母解放前出生、成长、学习、参加反满抗 日和共产党的地下斗争的各个地点(张家口、绥化、北 安、佳木斯未去),感性地体验和想象他们当年的真实 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思考和追问他们当年的人生理想 和为之奋斗的革命行动。2007 年我退休后每年都几次回 大连看望父母,随着岁月的流失,他们一天天衰老,但 始终过着自己动手平静简朴的生活,我有时总是嫌他们 不够潇洒,不够享受,其实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生活理 念和生活方式。青春是一把标尺,正面刻度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和谐。。。生活背面 刻度理想、激情、学习、冒险、实践。。。这把尺衡量 每一个人,无论是何出身,是何种族,是何年代。今天 我们向青春致敬,是用这把尺衡量并拷问我们与父辈们 相比的不足和差距,激励我们永远铭记前辈和先烈为民 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理想和功绩。追寻 之旅的意义不仅仅是怀旧的情怀,更多的是承载传承前 辈和先烈未竟的理想与事业的决心。</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2009 年父亲写完了《九十忆旧》回忆录,但回忆文 章仅写到 1949 年,其中的苦衷我认为一是他作为解放前 那一代具有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理想</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并进行殊死斗争的进步青年,面对解放后背着沉重的家 庭包袱,无休止地被审查、检讨、反省,不被重用,多 次调离教学第一线,文革被关押、被批斗的残酷现实和 坚守共产主义信之念间的苦恼与困惑。二是写解放后的 事必然要涉及许多熟悉的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如 何评说参与那段历史的悲剧的个人担当与责任?东北师 大一位老教授(1947 年 7 月随父亲最后撤离到解放区进 步学生之一)说我父亲是一位解放后长期遭受不公待遇 却不灰心,坚持理想,踏实工作,1979 年彻底平反后不 居功至伟,继续奋斗的人。我最近看《拒绝奴性》(中 共秘密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传,2012 香港出版)才知道, 1949年中央就对地方党、地下党工作人员实行16字方针: "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把党的革 命斗争史武断简单篡改为军事斗争史,难道不是严重歪 曲了历史吗?解放后,因左安被政治诬陷牵连,1955 年 肃反运动时父亲被隔离审查,后解除审查,但不承认他 的党籍并动员加入民盟组织。(实际上当时已外调证实 父亲 1946 年入党,但怀疑父亲出身地主家庭,怀疑参加 革命动机不纯,内定为控制分子,父亲却一直不知内情)。 今天我们一定要正视历史,破除迷信,独立思考,明辨 是非,纠正错误,这是无数前辈和先烈用生命、鲜血、 苦难换来的一条深刻教训。</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每一个家庭,每一位亲人,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鲜 活的故事,父辈们已经或正在离我们希望我们能走进、 了解、挖掘、探索、记录他们尤其是他们年轻时的内心世界, 不仅继续激励我们这一代人,更为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 资料和历史教训。</span><br></h3> <p>父亲(最后一排左一)在建国大学班级同学合影。</p> <p>1946年5月,父母在沈阳北陵公园大门前结婚纪念照。</p> <p>1996年5月,父母金婚纪念照。</p> <p>2006年5月,父母结婚六十周年全家福照片(于北京亦庄家)</p> <p>2015年秋,全家最后一次合影留念(于东北师范大学南园小区)</p> <h3> 2020年12月4日,写于北医医院住院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