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br></p><p> 本文作者:南柯一叶 </p><p> </p><p><br></p><p> 刘思齐75岁时,去毛岸英牺牲地大榆洞看望……</p><p><br></p><p><br></p><p> 2006年5月12日,朝鲜的大榆洞,迎来了一群中国客人,为首的正是毛泽东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后改名为刘松林)。</p><p><br></p><p> 此时离毛岸英牺牲已经56年了,这是刘思齐第5次来到朝鲜,却是她第一次来到毛岸英的牺牲地。</p><p><br></p><p> 她曾4次入朝鲜去毛岸英的墓前祭拜,但一直没有去过毛岸英的牺牲地,她永远记得她第一次去朝鲜祭拜毛岸英回来时,毛泽东曾说:“思齐,你将来有机会,你还是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主席的这个心愿,她一直放在心上。</p><p><br></p><p>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更是他引以为傲的儿子,而他牺牲时年仅28岁,多么的年轻,前途大有可为,而生命却在那一瞬间戛然而止。</p><p> 刘思齐曾在文章中写道,去大榆洞是一种朝圣的心情,那个地方的痛,层次更深,更撕心,因为那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那块土地上浸透着他的鲜血。</p><p> 如果他的生命是被一颗子弹结束的,刘思齐的感受或许会淡薄一些,但是他是因为凝固汽油弹而牺牲的,那个过程太惨,让人不敢想象。</p> <p><br></p><p><br></p><p> 56年来,她曾4次进入朝鲜,却始终没有勇气前往毛岸英的牺牲地祭拜。</p><p><br></p><p> 56年的时间,让一个少女变成了老人,但她心里对于毛岸英的思念与柔情,却从来没有改变。</p><p> 她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毛岸英的墓前坐上三天三夜,但这个愿望她永远没办法实现。</p><p><br></p><p> 毛岸英当年牺牲的地方已经被重修,就连旁边的作战室也都修起来了,还标志了出来。</p><p> 孩子们在毛岸英牺牲的平台上,取下了一罐土,在刘思齐看来,这是毛岸英的英灵,她把他带回家了,守着这罐土,就像毛岸英陪在她身边一样。</p><p><br></p><p> 此时,刘思齐已经75岁了,耄耋之年,她知道,这大概是她最后一次来朝鲜了,她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年迈、疾病可能让她再也不能来扫墓,所以这一次她带着她的孩子、毛泽东的所有子孙,将来有一天,她不能来了,孩子们会代替她的,毛岸英是他们永远的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