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金陵毅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志愿军老战士陈俞忻的珍藏记忆</font></h3>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20年10月25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中国人民志愿军</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font></div></h5> <h5> 2020年11月27日,志愿军老战士陈俞忻应邀为南京第十四所五部青年党员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做报告,亲身讲述70年前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h5>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 跨过鸭绿江 一路不平坦</font></h3><br>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受到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政治上颠覆、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包围,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br><br>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介入,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侵略矛头对准朝鲜和新中国。8月27日起,美军出动飞机轰炸扫射侵犯中国领土领空。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10月7日,侵朝美军肆意越过三八线北进,直逼中朝边境线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br><br> 面对美国的侵略行径和战争威胁,是忍让退缩、委曲求全还是奋起抗争、出兵参战?毛主席、党中央英明决策展现出的战略胆魄令人心潮激荡——“应当参战,必须参战”!<br><br> 美帝侵略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我们的共同心声。<br> <h5> 我是在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的,当时年仅17岁。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改编而成志愿军第三兵团60军野战部队。军长韦杰中将(后为张祖谅中将),政委袁子钦,下辖第179、第180、第181师。1951年3月18日,60军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于4月5日前集结于朝鲜伊川地区待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h5> <h5> 1951年5月,我跟随60军后续部队跨过鸭绿江。<br> 当时的北方天气还很寒冷,我们穿着棉军衣,身着背包、干粮、铁锹和苏式步枪,在黄昏时分从鸭绿江大桥上跑步前进,到达朝鲜新义州。回望祖国灯火闪亮,而朝鲜却是一片黑暗,依稀可见支离破碎的建筑废墟,静寂无声寥无人烟,一片历经战争创伤的悲惨气氛。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一幕啊!</h5> <h5> 一夜急行军直到天明拂晓,自己才和战友们身靠背包躺下休息。醒来后肚子饿了,就吃些炒面喝点水,晚上继续急行军。<br> 有一天晚上遭遇美军飞机轰炸,弹片在我身边 “嗖嗖” 飞过,地面掀起一阵阵烟尘,立刻炸出一个个弹坑。这时,我们的炊事班长不幸负伤,身背的行军锅也被敌机子弹打破了洞。行军露营时突降暴雨,我们就将雨披撑起来,几人一组避雨,背靠背短暂休息。<br> 几天行军后要过大同江,这是敌机封锁轰炸的重点。部队在几百米的江面上搭起浮桥,美军飞机在空中投下一颗颗照明弹,还不停的盘旋轰炸,我们在扑面而来的巨浪中,冒着生命危险,满头大汗跑步通过大同江……<br> 从祖国到朝鲜一路很不平静,历经枪林弹雨的急行军,十多天后终于到达朝鲜中部的釜山。<div><br></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二) 保障前线需求和运输通畅</font></p></h5> <h5> 服从上级安排,我被分配在60军二兵站。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志愿军大兵站从祖国运送来的军需物资,安全、快速地直接发送到部队基层单位,这是做好前线后勤保障供应的重要措施。每天除了站岗放哨观察敌情,防止敌机轰炸、修建掩体工事,必须做好军需物资的验收登记、堆放储存、隐蔽保护。<br><br> 我所在的60军二兵站,地处交通便利的石街门十字路口,也是防范敌机封锁轰炸的重点位置。夜晚执勤站岗时,只要听见远处敌机轰炸声音,立刻朝天鸣枪,给正在行驶中的志愿军汽车司机报警,提示他们灭灯隐蔽。有一天黄昏,我军两辆汽车出动时即被敌机发现,遭遇机枪扫射轰炸后当场起火燃烧,司机也倒在血泊之中。所以,当时有句顺口溜:“到了朝鲜地,受死遍机气(飞机)。先打卡车卡,后打萨拉米(人,朝鲜语)”<br><br> 1951、1952年冬季,正是我们面临的最寒冷、最困难时期。在冰天雪地、严寒刺骨的朝鲜战场,尽管冬衣单薄,粮弹缺乏,面对美军空中优势的轰炸攻击、最精锐的陆战队部队,前线志愿军官兵前仆后继、勇猛拼杀。他们赤脚涉冰河、单衣卧冰雪,以身堵枪眼、誓死守坑道。牺牲时依然保持冲锋队形,冻僵后化作冰雕也矗立在战壕之中。战恶魔泣鬼神,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h5> <h5></h5><h5> 面对朝鲜战场的局势变化,志愿军部队的后勤运输、物资供应非常艰难。因为缺少棉衣棉鞋,我的战友双脚被冻伤,最后被截肢,冻死冻伤者很多。我们坚守在冰雪覆盖的山沟丛林和掩体工事中,缺少营养食物,更吃不到新鲜蔬菜,有的战士得了夜盲症。我的鼻子流出的清水鼻涕,竟然冻成了冰棍。<br>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朝鲜战场,打仗就是和敌人拼刺刀拼意志,拼时间打保障。<br> 前方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我们就必须将前线最急需的物资装备及时送上去,保证战士身强力壮去打仗,有充足的武器弹药给养。大家齐心协力,用生命守护钢铁运输线,才能保证前方打胜仗!</h5> <h5> 志愿军前线作战的胜利,离不开后勤物资的有效保障,也凝聚着无数战友的奉献和牺牲。风餐露宿、条件艰苦无所谓,冰雪严寒、枪林弹雨更不怕。<br> 为了躲避成群结队的美军飞机狂轰滥炸,我们的工作都是将白天黑夜颠倒着来,夜晚冒着严寒肩扛负重,给部队战士送去给养、发放军需物资。天一亮就必须用积雪和树枝把道路隐蔽起来,保护来之不易的粮食和武器装备。<br><br>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央高层领导识破美国企图在朝鲜半岛东西两岸的元山、新安洲登陆、想把志愿军卡死在三八线以北的战略,部署加强了海防线工事构筑。我们奋力挖地道,二兵站也配备了重机枪,随时做好应战准备。</h5> <h5> 1953年春的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去执行前线物资保障补给任务时,突然发现上空呼啸而来的一群美军飞机。近200架敌机正向山沟俯冲,子弹一片疯狂扫射。顿时间炮弹落地爆炸,山林吞吐烈焰,遍地滚滚浓烟。<br><br> 我当时非常清醒:在这一片山沟深处,有志愿军的物资给养、弹药器材。公路洞口旁,就是一个隐蔽的汽车加油站。如被敌机发现,不但加油站将会引燃爆炸,山洞内隐藏的军需物资也会完全焚毁!千钧一发之际,我为了转移敌机视线,立刻和两位战友扛着马克沁重机枪、拿起支架、背着弹药箱,鼓足勇气跑上山顶,对准敌机迎面猛烈开枪。在敌机锁定我们位置开始反扑前,立刻和战友们撤回防空洞。<br><br> 三十秒钟生死时速,炮火烈焰中舍生忘死的英勇机智,成功的引开了敌机,汽车加油站保住了,山洞物资也终于保住了!跨越生死一线的战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h5> <h5> 回忆起我在60军二兵站的经历,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难忘的血与火的洗礼。<br></h5><h5> 面对敌机日以继夜的狂轰滥炸,许多部队官兵的流血牺牲和后勤军需物资的损失,什么绞杀战、细菌战,都没有征服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br>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是志愿军战斗意志的真实写照。<br> 战火中,我们特别关心每一天战场局势的进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奋不顾身保障前线供应,顶住敌机的狂轰滥炸,建成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三) 战火硝烟中的英雄60军</font></h1><br>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中,60军突破敌军阻击,插入釜谷里,渡过汉滩川,占领永平、东豆川里地区,割裂了美25师、土耳其旅和法国军队阵地,又连续与美军发生激战,一直进攻至北汉江以南地区。<div><br></div><div> 不久美军发起强势反击,一度割裂了志愿军的战线。此时60军左右两翼都已暴露, 3兵团电台车被炸,与志愿军总部失去联系。军长韦杰急命60军180师在北汉江以南组织防御,以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然而因美军机械化进军速度太快,志愿军的通讯联络系统中断,180师陷入了被敌四面包围的险境。韦杰再命60军179、181师解围,但都被美军强势轰炸击退。</div><div> 因180师的领导下达分散突围的命令,师部领导机构突围出来,部队遭遇重大牺牲战局失利。<br> 随后,60军作为志愿军总预备队,转移至谷山附近地区休整。<br></div> <h5> 1952年秋季,60军配属第20兵团,接替第68军担负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一线正面战场防御作战任务。<br> 1952年10月,张祖谅担任60军军长。面对韩军3师、5师和6师,60军先是组织了26次小型反击战,其中25次胜利完成任务,歼敌数千人。他们大胆穿插迂回、近战夜战,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战法给敌人制造出恐怖的“中国式葬礼”,受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通令表扬,极大鼓舞了全军士气。</h5> <h5> 1953年5月,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第一阶段60军奋战14天,作战13次,歼敌1735人,推进阵地0.5平方里,自己伤亡500余人。第二阶段60军179师和181师大胆采用敌前潜伏战略,在韩军5师眼皮底下埋伏歼灭3500人的大部队。结果一战成功夺占全部阵地,创造歼敌一个团的好纪录。而180师如法炮制,以2000人的部队进行敌前潜伏,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其后60军击退了韩军数百次进攻,巩固了新夺占的阵地。<br> 统算下来,60军在此战中扩展阵地45平方公里,歼敌14800余名。在志愿军阵地战阶段,可算是各军中独一无二的战绩了。《奇袭白虎团》,就是描写志愿军潜伏歼敌的故事原型。<br><br> 1953年7月13日,在金城战役中60军加入东集团作战,突破韩8师防线,勇渡金城川,进入白岩山和黑云吐岭一线。其后背水作战,顽强阻击敌军发起的凶猛反击。<br> <div> 最后在兵团首长的命令下将主力撤至金城川以北防御,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胜利结束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这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军威,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局势,逼迫美国侵略军在7月27日的停战协议上签字。</div></h5> <h5> 1953年9月27日,60军奉命班师回国。在2年多的作战中,60军共毙伤俘敌540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0余门,各种枪支6200余支。其歼敌数量在志愿军各军中仅次于38军居第二位。</h5> <h5> 作为60军的一名战士,我为部队的光荣革命传统和英勇作战史、为记载在军功章上的荣誉而骄傲自豪。</h5> <h5></h5><h3></h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为实现中国梦、</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强军梦贡献力量</font></div></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影《英雄儿女》中有句歌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什么战旗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div><br> 70年前,抗美援朝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出了新中国国威和军威,一扫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纪录。<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历史证明:</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国家和民族必须敢于亮剑,</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才能赢得不可撼动的大国尊严!</font></div><br>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定后,当我们60军军长张祖谅中将率部从朝鲜凯旋回国时,特地叫车在鸭绿江边停了下来,面对朝鲜国土三鞠躬后深情地说道:“不能忘了朝鲜人民的支援,更不能忘记永远长眠在朝鲜国土上的英雄烈士们!”<br><br> 至今,我难以忘却当年患难与共的战友们为国捐躯,难以忘却天空飘扬的共和国旗帜…… <h5> 1953年回国后,我曾被分配到60军179师(驻蚌埠)炮团,在团部担任文书、会计、组织干事。1965年集体转业后,先后担任14所组织干事、党支部书记,39所基建筹备组负责人;1979年调到28所任干部科长,1982年回到14所任研究室、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等职,1994年退休。<br><div><br></div></h5> <h5> 我和每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一样,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国防军工科研岗位勤奋工作,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br><br> 朝鲜战场的战火洗礼,就是我最难忘的记忆,最值得拥有的人生财富!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h5> <h5></h5><h5>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br></h5><h5> 其中的经典名句——<br> 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br> 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br> 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br> 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br> 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br> 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br>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br>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br>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br>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br>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h5> <h5> 10月20日下午, 14所党委书记赵栓成为陈俞忻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章的志愿军老战士陈俞忻</div></h5> <h5> 南京十四所五部的青年党员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聆听《抗美援朝:终身难忘的经历》报告后,与 “ 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老战士陈俞忻合影留念。</h5> <h5> 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br><br>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11月2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