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月3日,我们一行由三个战友家庭组成的五人旅游小团队,迎着初秋清爽的微风,带着相聚的喜悦驾车出行,从西安出发,开始了战友相聚沿黄公路行的快乐之旅。 为方便大家联络, 因工作未能参加出行的战友岳队长,虽不能至,然,心与大家一起,他特意建立了6人微信群与大家互动,将每个人发出的照片和视频,配音制作成微电影,使我们的旅途更加温馨,更加快乐……</p><p><br></p><p>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史圣地司马迁故里韩城市。著名的司马迁祠和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就坐落在韩城市芝川镇。中午时分,我们到达司马迁祠前,沿着凹凸不平的司马古道,拾阶登上史圣风骨山巅,拜谒太史公祠墓,感悟高山仰止,咏颂千古流芳,静心聆听历史的回声。</p><p><br></p><p> 随后,我们参观了芝川渡口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园,耳畔是黄河的阵阵涛声,眼前的弥足珍贵的抗战史料,脑海里闪现着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保家卫国的画面,在心中缅怀着抗战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傍晚,安排好住宿,我们又几经探寻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韩城古城。商铺和美食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老城依然散发着活力。</p><p><br></p><p> 第二一大早,我们驱车北上,入沿黄公路,进宜川县境。过壶口瀑布,前往秋林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尽管游客稀少,门可罗雀,可两位老兵却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地边看边为我们讲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忙的不亦乐乎。</p><p><br></p><p> 车子驶向闻名天下的南泥湾,一路上的青山绿树,确有江南之感。路旁的农家小院,爬到墙外的南瓜,挂满枝头的大枣,让人垂涎欲滴。田野里,绿油油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金灿灿的稻田,五颜六色的花海,如诗如画,令我们如痴如醉。</p><p><br></p><p>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南泥湾奔赴延安,在此等候的战友党大哥夫妇热情的款待了我们。早晨起来,天气晴朗,党大哥带着我们一起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宝塔山。看到墙壁上题写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时,大家都兴奋不已,纷纷在此合影留念。面对庄严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党大哥又带着我们参观了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革命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件件简陋的生产工具,都是启迪后人,牢记历史的经典。在这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和历史进程,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p><p><br></p><p> 中午,党大哥在延安著名的1938街区,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陕北地方小吃,有热腾腾的油糕、洋芋馒馒、洋芋叉叉、浆水鱼鱼、子长煎饼、杂粮面片儿,面皮等等,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着党大哥的真诚与热情。我们就要离开延安去下一站,党大哥亲自开车送我们到高速路口,途中他还特意带我们到延安新区转了转。当晚到达延川县城。 </p><p><br></p><p> 清晨,我们在延川县城吃过早点就匆匆出发,直奔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的乾坤湾,这也是我们大家最期待的地方之一。车子行进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窗外,层峦叠嶂,风光怡人,美不胜收。经过山边一处观景台,我们在此休息,登高远眺,山山峁峁,沟沟梁梁一览无余。一同信步前往山顶一座庙宇,来到山门前,才知这是当地著名的白浮图寺,寺外鲜花环绕,院内佛音渺渺,宛若仙境。</p><p><br></p><p> 继续赶路, 道路两旁的枣树不时闪现在我们眼前,枝头随风摇曳的枣儿,仿佛向我们点头示意,看的人心里直痒痒,几次嚷嚷让杨政委停车,摘几枚解解馋,无奈他们如同当年一样,仍然是遵守纪律的模范。</p><p><br></p><p> 乾坤湾终于到了,我们一下车就直奔观景台,极目望去,一幅旷世绝伦的神奇画卷呈现在面前。印象中怒吼咆哮的黄河,在这里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悠然恬静的围绕着高山幽谷,用这样一个优美华丽的转身,惊艳了时光,从容了岁月。</p><p><br></p><p> 我们还了解到乾坤湾景区的清水湾、会峰寨等好几处景色都很美,大家正商议着下一站去哪儿,一位热心的当地老哥过来介绍,美女西文忙将随身携带的几袋铁观音茶叶送给他,以示感谢。 景区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沿途枣树属于景区,游客可凭票免费采摘。我们三个喜欢采摘的女士听了以后,兴奋的达到了沸点。杨政委刚选好停车的地方,我们仨就急速奔下了车,钻进枣树林里,美美的过了把瘾。随后,我们又来了地处黄河索道与古渡口的清水湾。这是黄河又一个华美的圆形大湾,圆中属山西界,奇美壮观与乾坤湾不分伯仲。我只是纳闷,这里的黄河水依然是原来的模样,因何被称为清水湾呢?带着几分疑惑,我们顺着游览阶梯往下走,想走近黄河看一看。中途在凉亭休息,两位老兵累了,我们三个女将继续下山探路。</p><p><br></p><p> 来到山下一个幽静的院落,偶遇一位身着环卫服的师傅,向他打听附近饭馆,他热心的直接给我们带路,随他上坡拐了个弯。呵,原来别有洞天,一湾绿水环绕的院落――清水官署,有一吊桥直通院内,我想清水湾的由来,一定与这里有关。在师傅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清水官署对面的清水古街上,找到一家餐馆,担心两位老兵找不到地方,师傅又忙转身上山去接。</p><p><br></p><p> 饭后,我们来到了黄河清水渡口,亲眼目睹岸边停靠的羊皮筏子,亲耳聆听黄河低沉湍急的涛声。回头我们又走进“清水衙门”,据说,这里曾经断过案。大堂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也许当年的官吏还真是廉洁奉公的,所以清水衙门才能保留至今吧。</p><p><br></p><p> 离开清水湾继续北上,当晚到达清涧县城。次日早七点出发,一个半小时后途经绥德县,在城南观赏了著名的绥德标志性建筑,有着“天下第一楼”美誉的石牌楼。在附近吃过早餐,又匆匆上路,过米脂奔佳县。</p><p><br></p><p> 中午时分,我们已入“佳境”,来到白云山下。据介绍,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到佳县时曾两次来过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他老人家在这里抽签的故事,因此,来这里的游人香客有着更多的期待和向往。在悠然静谧的山门前,我们翘首望去,湛蓝剔透的天空,白云飘渺,参天的松柏,葳蕤葱翠,掩映着倚山而建鳞次栉比的庙宇殿堂,著名的白云观就在山巅。我们沿着又高又陡又窄的石台阶向上攀登。据说这条路有730级,又被称为神路。漫漫上山路,我们感悟着数百年来岁月沧桑赋予神路的厚重与风韵,也在艰辛中坚守着向上的决心和信念。在真武殿对面,我们见到了毛主席当年看戏的戏台,和在他看戏位置所立的石碑碑文。还欣赏了启功、赵朴初、舒同、吴三大等名家给白云山题字赋诗的书法珍品。我们怀着虔诚之心,感恩亲朋好友、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祈福家人和朋友们幸福、健康、平安、快乐!</p><p><br></p><p> 下午3点到了佳县县城,入住的酒店倚山而建,山下就是河。安排停当,美女管家西文特意为大家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大餐。杨政委饭后原想休息一会,却耐不住我们几个人要去香炉寺的诱惑,他开车在导航引领下,很快到了香炉寺附近。政委正找停车位,只见一位高高胖胖,30来岁的女子,笑盈盈的过来打招呼,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就热心的当起了向导。</p><p><br></p><p> 这时已是下午五点多,我们来到香炉寺门前,可门已上锁,不免有些遗憾。在寺外巧遇一位男士,交谈中得知他是寺里的工作人员,虽已经下班,听说我们远道而来,便开门带我们进去一一解说,他还讲述了1947年10月17日,毛主席在此游寺览胜的故事。</p><p><br></p><p> 矗立在黄河岸边的香炉寺,在夕阳的余晖中静美如画,我们小心翼翼通过惊险异常的断桥绝壁,缩着身子来到香炉石顶上的观音庙,如凌空际,在此俯瞰黄河,奔腾澎湃,蔚为壮观。 站在香炉寺回望身后山上的县城,高大雄伟,坚固险峻的城墙,令人震撼。据记载,这座名符其实的石头城,始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距今已有936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宋代城墙的古城,又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称为铁佳州。神奇美丽的佳县,山水相映的人间仙境白云山,精美绝伦的黄河奇景香炉寺,历史悠久的石头城,都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p><p><br></p><p> 我们目的地是去富县与那里的战友们相聚。途经榆林市,游览了被誉为掌上明珠的红石峡。 一进门,红石峡外雄内秀的气质与风姿,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峡谷双壁对峙,两岸林木葱郁。那穿峡而过的榆溪河,带着力量与节奏的流水声,唤起了我记忆深处在甘肃景泰童年时哗哗的水打磨声响,一种久违的亲切涌上心头。有时候,生命中的一些机缘,往往都邂逅在这样的不经意间。此刻,眼前清幽恬静的自然风光,精美的石窟雕像,天然碑林似的摩崖石刻、题匾,给人一种欣喜和愉悦。</p><p><br></p><p> 从红石峡出来,那一幅幅雄浑遒劲的石刻,还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我在想,历代诸多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戍边将士在此抒情励志,除了表达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外,红石峡也一定是他们在那个年代里心目中所追寻的诗和远方,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最好的自己,也为榆林这座历史名城书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p><p><br></p><p> 车子驶入高速路直奔富县,想到将要与老战友相聚,两位老兵更是激情满怀。我们受到他们的感染,也急切地盼望着早点到达富县。战友张广军提前赶到高速路口接我们,他已将一切安排妥贴。战友相见,如同亲人,我们三人顿时也有了到家的感觉。 </p><p><br></p><p> 下午六点, 张广军战友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晚宴,还邀请了富县的其他几位战友来相聚。他首先代表富县战友欢迎我们,接着被我们称为“歌唱家”的吉百海和宋育录以歌曲《终生难忘战友情》和《送战友》拉开了战友聚会的序幕,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一个个老兵对那段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涯魂牵梦绕的怀念。大家不约而同地合唱了《打靶归来》,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歌声,唱出了老兵们当年的气势和此刻的心情,虽然岁月沧桑了容颜,却无法改变彼此心中浓浓的战友情。聚会洋溢在欢乐的海洋里,老兵们感慨万千,他们亲切的握手拥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军营,回到了装满青春故事的沙漠戈壁。作为当年军嫂的我们,分享着他们的喜悦,为他们光荣的曾经热烈鼓掌,为他们今日幸福的相逢举杯庆贺!</p><p><br></p><p> 9月9日是我们此行最后一站,途径黄陵县与战友杨建强取得了联系。早上9点半,我们到黄帝陵门前时建强已在那里等候。正巧赶上周末,杨建强请黄陵管理局工作的战友张永全过来一起陪同我们,张永全的女儿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见到我们就热情的当起讲解员。 我们敬仰几千年的黄帝手植柏、肃穆于祭祀庄严的大殿,虔诚祭拜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祭庙,谒陵…… 一个小时后,我们结束了在黄帝陵的游览,与杨建强、张永全道别,踏上返程。</p><p><br></p><p> 这一路,我们以“文史之乡”韩城为起点,从司马迁祠到宜川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从闻名遐迩的南泥湾到神圣的宝塔山、红色记忆中的王家坪、枣园;从黄河奇观乾坤湾和清水湾到绥德县的天下第一楼;从景色秀美的白云山到巧妙绝伦的香炉寺、铁佳州的石头城;从自然人文名胜红石峡到富县战友们的片片深情;从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陵到铜川的金锁关。沿途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使我们在视觉和心灵上得到久违的轻松和愉悦,美好的时光虽然非常短暂,但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和难忘的记忆。</p><p><br></p><p> 作为我们仨,也十分珍惜他们战友之间这份亲如兄弟,历经四十春秋洗礼的情义,我们相互关心,亲密相处,为他们的军旅情缘扩容加力,增添暖意。</p><p><br></p><p>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回望过去,经年如梦。在逝去的日子里,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纷扰,我们很少有过静心看日出的悠然。 如今,生命的时钟很快将为我们充满一个甲子。所以,我们此行没有刻意的规划路线,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襟怀思过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看现在,在这样开心快乐的大家庭里,简单随意,无拘无束的游玩,彻底舒展和放飞心情,乐在其中。一周的时间,我们余兴未尽,盘算下一次的目标,期盼着又一次的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