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并形成常态、形成机制、形成氛围,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我校现面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普及宣传。</p> <p> 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象征着大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心与支持。</p> 什么是艾滋病 <p>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p> 艾滋病发病症状 <p>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p>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p> 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p><p>① 性接触传播。男女之间异性传播已成为HIV传播的主要方式,而女性对HIV的易感性比男性高4倍。</p><p>② 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主要为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血液及血液制品。</p><p>③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分娩过程及产后等。据美国CDC的调查结果,在≤13岁的小儿HIV/AIDS中,70%以上都是在围生期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p> 艾滋病的防治措施 <p> 艾滋病虽然是一个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我们可采取的防治措施有:</p><p>(一)预防血液传播</p><p>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p><p>2、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p><p>3、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p><p>4、患者需要接受打针(注射)和治疗时,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绝对不能共用注射器。</p><p>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技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p><p>6、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p><p>7、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p><p>8、不要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p> <p>(二)预防性接触传播</p><p>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乱性。</p><p>2、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p><p>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强身健体勤于锻炼以加强自身免疫力的方式预防艾滋病。</p> <p> 艾滋病离我们很近,可能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随时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艾滋病也可以离我们很远,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生活的质量、卫生,以及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接触感染艾滋病的途径。</p><p> </p> <p> 艾滋病不是洪水猛兽,面对艾滋病患者时我们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关怀,因为相比病痛,歧视和孤立更可怕,关心艾滋病人,远离毒品,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预防艾滋,从你我做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