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记载文明进步的“甲骨文”发祥地——殷墟

大智若愚

<p>2019年10月12日我和发小、老同学陈兰奎(临清市医院专家大夫)携夫人,一行四人开车去安阳、邯郸旅游,主要是想看看仰慕已久,中国发现最早甲骨文发祥地“殷墟”,欣赏一下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10月13日上午我们怀着敬慕和好奇心情走进了殷墟博物院。</p> <p>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我国商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都城之一。</p> <p>1899年,殷墟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由于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买回,他对这些甲骨上的文字非常感兴趣,便仔细进行了研究,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p> <p>殷墟发现至今,甲骨文共发现15万片左右。其中有三次重大的发现,这些甲骨片上记载了商代的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手工业、农业等各方面的内容,为人们研究商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p><p>甲骨文单字发现近5000字,已释读并由学界公认的有1500个字,甲骨文已“六书”齐备,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指事六种功能。以象形、会意、形声字为主,正是商朝人用双眼观察大自然的事物体现在文字上。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从而产生——甲骨学。</p> <p>浏览完殷墟我们又驱车到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袁林</p> <p>这是袁世凯墓和亲笔书法</p> <p>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p> <p>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面上中华大街头中段,占地面积360亩。这里原为武灵王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的地方。丛台湖位于公园正中,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望诸榭,湖边建有长廓,假山,花圃,茶亭,饭庄,湖中碧波荡漾,丛台北侧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古董建筑----七贤祠,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杰出人物韩厥,程婴,公追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而好建成,栩栩如生。七贤祠西院为历代书家的撰书碑林,丛台东湖上的望诸榭,是为纪念战国时期限的著名军事家乐毅而建,乐毅自魏往, 被子留任为亚卿,曾率秦,韩、赵、魏、燕王之师代齐,克城70余座屡立战功。公园西部为动物园,北部为各类花圃和游泳池,东南部为露天剧场和儿童乐园。</p> <p>2019年10月15日我们收获满满,怀着无比喜悦心情,安全回到温馨的家—临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