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天,我班成功召开了二年级期中家长会。会前,给每一位家长准备了陈皮柠檬膏,是我自己熬的。陈皮是班上的一个孩子送给我的,他听到我嗓子不舒服,就送了二两陈皮过来,我就拿它熬成了陈皮柠檬膏端给大家喝,希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柠檬膏经炖盅熬12个小时,已经有些药膳的味道了,家长们不一定喜欢柠檬膏的味道,但我相信大家都会喜欢这份心意。</p> 一、班级情况介绍 <p> 目前,男23+女21共44人,其中插班生4名,无论家长还是小孩,均快速融入了新集体。</p> 被爱凝聚的集体 <p>这学期,我们发生了六件大事:</p><p>1.开学拓荒保洁</p><p>2.教室绿萝、桌垫指甲刀</p><p>3.石燕湖、海立方研学旅行</p><p>4.交通劝导</p><p>5.校运会</p><p>6.烤全羊</p><p> 我们班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做好事不需要别人感恩他,甚至不需要别人记得他,只要知道自己的行动给别人带了快乐和幸福,他们就很满足。我何其有幸,和这样一群优秀的家长合作,带着将会比他们更优秀的宝贝。</p> 被解放的双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学路队</p><p> 曾经,我们班路队是家长护送的,家长们需要工作,难于抽身,这项工作确实给很多家长带来了烦恼。现在,南门、北门、就餐都是由路队长带队出发,不但解决了家长的难题,也锻炼了孩子管理能力。虽然,路队前期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现在都得到妥善解决,孩子们路队也变得越来越好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板报</p><p> 曾经,我们的黑板报是家长轮流出的,其实有些家长并不擅长美术,甚至有一次黑板报4人小组只有一人能胜任工作,其余家长便不好意思地说:“辛苦你了,我们给你打下手,结束了请你吃饭。”(好有爱的团体)</p><p> 现在,这个难题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家长不擅长画画没关系,我们的宝贝很擅长。每月黑报班主题确定以后,设计小组的成员定会提前会设计好图纸,高效完成任务,而且他们的黑报班越出越漂亮了。虽然我们班孩子的作品要和别的班家长的作品放在一起评比,或因此而评不到好的等第,但我依然会坚持让孩子出黑板报,我依然认为我们班黑板报设计组的五个孩子很棒,不仅我看见了这一点,我们班的孩子也都看见了。有一次班上的孩子说:“张老师,他们好厉害,我们的黑板报真漂亮!”</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扫除</p><p> 曾经,大扫除是按学号轮排了,家长们一周一次,全面清扫教室卫生。现在,大扫除由孩子们负责,大家很有责任意识,虽然,每天卫生打扫需要盯着孩子们和他们一起做,但卫生质量我们慢慢来,相信他们会越做越好。</p> 意义非凡的流动红旗 <p> 流动红旗的评比涉及方方方面面的内容,路队、卫生、指甲、眼保健操、课间操、早读、就餐、渔人时光等等。这学期开始没有家长的协助,孩子们自己带路队、打扫卫生,其余各项事务也由小干部组织,班主任只是从中协助。孩子们成长起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本学期我们班能获得流动红旗非常不容易。但我不会因此而放弃由学生组织班级日常事务的决定,即便没有每次都获得流动红旗,但我分明看见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孩子们在校学习绝不仅成绩这一个指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才是我的最终目的。</p><p>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上周五我和李老师都不在学校,可班长和代课老师都说我们班表现还不错,这说明我们班孩子已经习惯了在受纪律约束的环境中生活而不是受老师约束的环境下生活,这对班级未来发展至关重要。</p> 二、学习情况介绍 <p> 二上学习情况分析</p> <p> 和一年级对比,二年级分数极差缩小了,“只只蚂蚁爬上树”目标进一步实现。同时,家长们也应该看见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高分(95以上)呈下降趋势,这绝不是我们的个别现象,而是年级现象。阅读和作文会拉开孩子们的差距,二年级尚且如此,若不及时跟上来,往后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p> 三、语文学习建议 阅读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文学习,必须树立“大语文观”</p><p>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必须参加各种课外生活,放开眼界。孩子还小,需要充足游戏时间,不建议孩子报班太多,从小就奔波在各项学习任务中,只有让他们好好休息了,他们才更有动力好好学习啊。</p><p> 学生必须大量阅读,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只有将丰富的语言积累内化,成为自己可以活用的语言,阅读、表达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p><p>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说,想要出口成章,阅读是最基础、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随着中考高的改革,阅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在未来,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分数,如果阅读能力不过关,连卷子都做不完,考试更是会吃大亏!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公开演讲中的原话。</p> <p> 这张照片一时间轰动班群,瑞熹小朋友的藏书跟书店差不多了。当然,我们班爱阅读的小朋友很多很多,作为孩子们的语文老师,得知孩子们这么爱阅读甚至欣慰,感觉我们班前途一片光明。</p> <p> 前段时间我们班已经把“快乐读书吧”的五本书读完了,从孩子们的读后感、续写、摘抄的情况来看,孩子们看书效果还是很好的。接下来咋们班再统一购买4本书,全班共读。书到以后首先阅读《吃黑夜的大象》《小巴掌童话》</p> <p>阅读方法</p><p> 1.可以引导孩子复述读过的故事;(复述可以考察孩子阅读效果,让孩子将故事记得更清楚,同时,复述故事的过程也培养了孩子语言组织能力)</p><p> 2.读书过程中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请教家长等;(老师要求共读的书目属于精读书目,囫囵吞枣地看一遍是不合适的。)</p><p> 3.圈画好词、好句。(摘抄的词语应该是有背诵价值的,方便以后运用到写作中去)</p><p><br></p><p>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p><p>一周的阅读圈画,在周末做成摘抄。(有时间的还可以做成阅读小报)</p> 背诵 <p>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趁记忆力最好的时段,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p><p> 我们班从一年级就开始“每周一背”,现在仍在坚持,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还是很有价值的,未来孩子们定会因此收获更多。</p> 写作 <p> 如果二年级不练习写作、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年级才开始写,或许三年级能应付,四年级编一编也能写出来,五六年级肯定也会出现成绩断崖。写作非一日之功,前期的积淀非常很重要。说实话,教室里的三张海报是我这学期最骄傲的事情了,不整理都不敢相信我们的崽崽居然有这么多作品了。</p> 书写 <p>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写了一段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p><p> 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提到书写我总是缺点底气,但书写真的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们要多多费心引导了。一个人的字好看的标准应该是在任何作业中都是好看的,孩子的字好与不好我在这就不做评断了,家长们都看得到。</p> 预习 <p>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至少3遍;</p><p>勾画生字词语;</p><p>标自然段序号;</p><p>一类生字注音和描红;</p><p>旁批:提出或画出不理解的问题。</p><p>(这一项作业如果家长落实得到位,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p> 复习 <p> 1.功夫在平时:平时写完自我检查;老师批改完及时更正;先完成作业再玩;定时;</p><p> 2.考前两天做知识整理:字、词、句分类,不要题海战术。</p><p> 3.对症下药,激励复习法,从复习中寻找成就感,让复习成为乐趣。</p> 四、希望家长配合的事项 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 <p> 打扫教室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p><p> 1.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p><p> 2.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碗筷、倒垃圾。</p><p> 3.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p> 培养时间观念 <p>早读:8:00</p><p>卫生值日13:45(一周一次)</p><p>下午上学14:00</p> 保证每天与孩子及时沟通 <p>1.了解在校学习以及与同学相处的情况</p><p> 家长们应该在为人处世这一块多多教导孩子,引导他们与人为善,让孩子们真正做到“不欺人,不被人欺。”家长们都认为“不欺人”很好做到,都格外关注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不被人欺”呢?在此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班上经常发生的案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案例一</p><p> 早上过来整理书包,A把水壶放在了B的座位上,B(内心不满,因为这类事件发生过多次了)把水杯甩给A(水壶碰到了A的手臂),A(很气愤,觉得对方在打他)立马打B,B(莫名其妙)立马打回去,两人因此打起来,刚好被我撞见制止。</p><p> 这中间但凡有一个人在动手之前先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事情绝不对发展成打斗。</p><p> 如:早上过来整理书包,A把水壶放在了B的座位上,B(内心不满,因为这类事件发生过多次了)说:“怎么又把水壶放我这里,请拿回去。”(问题到此应该就能结束了)</p><p> 又如:早上过来整理书包,A把水杯放在了B的座位上,B(内心不满,因为这类事件发生过多次了)把水杯甩给A(水壶碰到了A的手臂),A(很气愤,觉得对方在打他)说:“你打我干嘛?”B肯定会解释:“谁打你,我是把水壶还给你。”(问题到此应该也能结束了)</p><p> 很遗憾,整个过程并没有人在动手之前说一句话,谁也不曾表达自己的情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案例二</p><p> 课间十分钟,C和D玩碰撞的游戏,双方各自把双臂抱于胸前撞击对方,游戏越玩越激动,C失了分寸把D撞到在地,D(很气愤,觉得对方是故意的)站起来立马打C,C(莫名其妙)立马打回去,两个人越打越气(都觉得自己收受了委屈),直到被我看见制止。</p><p> 这中间但凡有一个人在动手之前先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事情绝不对发展成打斗。</p><p> 如:课间十分钟,C和D玩碰撞的游戏,双方各自把双臂抱于胸前撞击对方,游戏越玩越激动,C失了分寸把D撞到在地,D(很气愤,觉得对方是故意的)站起来立马说:“你轻点,都把我撞到地上去了,痛死我了。”C肯定会道歉(问题到此应该能结束,两人还能继续愉快玩耍)。</p><p> 又如:课间十分钟,C和D玩碰撞的游戏,双方各自把双臂抱于胸前撞击对方,游戏越玩越激动,C失了分寸把D撞到在地,D(很气愤,觉得对方是故意的)站起来立马打C,C(莫名其妙)立马说:“我正准备道歉的,你打我干嘛,刚才我又不是故意的,不小心撞重了。”D:“哦,那你以后轻一点。”(问题到此应该也能结束,两人还能继续愉快玩耍)。</p><p> 同样很遗憾,整个过程并没有人在动手之前说一句话,谁也不曾表达自己的情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案例三</p><p> E和F一起玩,E给F取外号,F很难过,跑过来跟我说E给我取外号。</p><p>我:“你很讨厌别人跟你取外号对不对?”</p><p>F:“对。”</p><p>我:“那你有告诉他你现在很难过,你很讨厌现在的他吗?”</p><p>F:“没有。”</p><p>我:“那你现在就自己去告诉他你此刻的心情。”</p><p>F:“他不会听的。”</p><p>……</p><p> 如:E和F一起玩,E给F取外号,F很难过,说:“你能不能别说了,你这样弄得我很不开心,可以吗!”(听到F这么难过,相信E会停止当前的行为)</p><p> 又如:E和F一起玩,E给F取外号,F很难过,说:“你别说了!你这样太没礼貌了,听着烦死了,我们还能不能好好玩!”(听到F这么坚定的回应,相信E会停止当前的行为)</p><p> 遗憾的是,整个过程F没有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希望别人来替他解决。</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类似上面三个案例,班上不定期就会上演。如果孩子们学会与人为善,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勇敢地做自己,这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span></p> <p>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p> <p> 未来,愿你我一心,携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