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回顾自己这几年的所思所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好家长?好家长的定义又是什么?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父母,优秀的孩子。我特别羡慕那些每天自律高效学习的家长,不仅因为养育孩子的需要,更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我在陪伴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也渐渐完成了自身不同阶段的开悟。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家长也需要遵从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首先是实现自我的需求,引导孩子完成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 我们和孩子是不同的个体,清楚各自不同目标,能为我们解除很多困惑。<br><br>从养育孩子到教育孩子,家长需要掌握和学习的地方太多。随着孩子的年龄变化,所需要的知识也会随之而提升,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领悟,反思,实践,才能更好的完成自我的蜕变,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的成长。<br><br>下面从四个方面说一下自己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悟! <h3><b>一 让自己成为一名热爱学习的家长</b><br>作为一名家长,自我学习是输入,教育孩子是输出。我们自身的学习成长,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阅读、听书,是最简单的自我学习方式。我喜欢在闲暇时间看一些书籍,也喜欢在开车时听书。我乐于跟教育理念相通的老师和家长交流,探讨育儿的经验。通过这样简单的学习方式,拓宽自己的认知,解答目前所遇见的困惑,思考人生中面临的困境,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br><br>虽然这些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在无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r><br>我自身的学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另一部分是解决孩子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学业学习、健康、社交、青春期叛逆等。<br><br>学业学习是孩子的主旋律,也是我自己学习过程中非常关注的一部分。如何做到心中有乾坤,未来有规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我不是一个老师,应对孩子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学业我也深感不足,但是抱着有问题和孩子共同解决的心态,抓住学习的主要问题,享受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结果中反思与改变,会有很多的收获。<br><br>前段时间通过考霸的学习,我特别认同学习一定要回归课本,课本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脱离课文,不重视基础,不学会从基础中迁移知识,最终会乱了阵脚。平时把基础打扎实,给孩子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孩子自信,家长也更加从容。明白了这个学习的道,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所误导。<br> <br>另外一个我特别关注孩子健康的问题。孩子一旦孩子生病,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就打乱了,父母也会焦虑。关注孩子生病的前因后果,重视给孩子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坚持运动、饮食调理、睡眠和休息、自己适当储备的养生知识。只要自己能付出,孩子就有反馈。<br><br> 学习是给家长的井里源源不断注入活水,滋润了孩子,也灌溉了自己。 家长能够保持一颗爱学习的心,抓住自我成长和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h3> <h3><b>二 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做一个欣赏型父母</b></h3> <br> 无论是控制型的父母还是骄纵型的父母,通常都是被动反应,而不是积极主动。和善而坚定的父母寻求的是解决方案,能够认识到必须先改变自己,在行动之前先观察并思考,引领孩子,消除自己的内疚感,也会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不完美,允许反复尝试。这是《正面管教》这本书谈到的一个观点。<br><br>如何才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经历的种种事情?其实挺难的。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有一些固化,都会想当然认为,比如孩子同一个知识点一直错,作业本老是落在学校,不按时起床,作业拖拖拉拉...... 很多时候,我们的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而是忽视了他们优秀的一面。不是我们没有看到,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永不知足。<br>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一些行为特征,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心理预期。<br><br>比如孩子与好朋友因为一件小事情发生摩擦的时候,是全面肯定还是全面否定孩子内心的想法?或者是主观揣测,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有一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其实我一直读不懂这本书的底层逻辑,直到与青春期的女儿交锋多次以后,我慢慢意识到这本书的底层逻辑是让我们内心真正的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做一个有原则、有秩序感的父母。<br><br>接纳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我们有思维的惯性,从0-6岁孩子完全依赖我们开始,我们主导了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从孩子7岁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变得不那么听话,我们还是一贯的认为孩子的生活是需要我们的主导的:一天的作息安排、上什么样的兴趣班、周末从事什么的活动等等,都希望我们家长来决定。<br><br>当孩子与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也会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对或者不对,我们不真正的俯下身跟孩子交谈,他无法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无法了解他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问题。尊重孩子,平等的对话,无论对与错,剖析自己是第一步。<br><br>我们成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孩子倾诉以后,慢慢引导,给与一些合理的建议。比如好朋友之间的摩擦,虽然自己有理,但是行为和语言上反应过激了,他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主动向好朋友道歉,我会特别鼓励这样的行为。<br><br>带着和善而坚定的心态,欣赏孩子进步的一面,让他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h3><b>三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重中之重</b></h3><h3><br>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多能力的汇集,它们需要引导、示范,通过不断地练习、试错,让孩子积累更多有效的经验,来获得这些的能力。一蹴而就或者包办代替,对孩子自我成长没有什么帮助。试错、反省、再实践,有时候慢反而快。<br><br><b>1.遇到问题独立去解决的习惯</b>:<br>有一次孩子用枚举法做数学题,漏了几组数据。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明白孩子不愿意多写字的心理,其二时对于枚举法有序分类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时候我会鼓励他先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路,然后再一起翻看数学书中的例题,比对自己解答的过程与课本不一样的地方,让他自己找答案,重新尝试,允许他再次犯错。<br>通过示范,让孩子慢慢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直依靠父母的帮助。<br><br><b>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b>:<br>儿子一直以来非常好动,做作业的习惯也是很毛躁。提笔即是练字,是舒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家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孩子经常会偷懒,会马虎。在作业的过程中,我会细心观察孩子作业的情况,及时表扬他写得认真的地方:这个字写得真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呀?这种情况下,他也会留心观察自己的书写,会写得更加认真一些。<br><br><b>3.做事情要坚持的习惯</b>:<br>坚持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一开始需要家长的坚持加一些外部的工具。<br>比如孩子坚持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如果没有一项工具,很难让孩子坚持阅读500多天。21天,100天,365天,每一个阶段设立一个阶段目标,完成后及时奖励和反馈。同时利用一些社群、打卡程序、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坚持下去。<br>运动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利大于弊,但是坚持每天运动又是很难。我的经验是不要太贪心,坚持一项运动,每天10分钟,无论跳绳、跑步、仰卧起坐,都是可以的,同时给孩子找一些同伴,一起运动,更容易坚持下去。<br>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厚积才能薄发。找准一项目标,从坚持7天开始,慢慢养成坚持的习惯,对于孩子而言,坚持的力量会让他更有毅力和自信。<br><br><b>4.自我安排学习计划的能力</b>:<br>孩子写作业拖拉,慢,没有主动性,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在没有学习<b>《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b>这本书的时候,我基本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希望孩子自我觉醒,能够快速的写完作业。这本书籍让我有了新的认知:专注力在不同年龄时不同的特点;时间管理需要借助一些实用的工具。<br><br>不同年龄的孩子专注力的时间各不相同,比如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专注力在15-20分钟左右。我了解到这些信息之后,跟孩子进行了一个沟通,让孩子知道自己无论在课堂还是平时做作业,超过20分钟坐不住不是他自身的问题,而是年龄的问题,让他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我会主动的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上课的专注情况,也会让孩子自己评估上课的有效时间。比如我得知他上数学课经常出神,做小动作,我就让孩子自己留意大概几分钟以后出神了,如果15分钟,我首先肯定他这个专注时间是符合他的年龄,鼓励他下节课能够再多坚持5分钟。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给与积极的肯定。现在孩子上课的专注力也进步了不少,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br><br>每次写作业之前都让孩子简单列一列清单,然后预估一下时间,结束以后进行简单的复盘。自己为什么可以完成目标?没有完成目标,是否要改计划,改一下写作业的习惯。量化的数据可以看到事情进行过程中的问题,而不会一味的指责孩子。<br><b>孩子的行为会有反反复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孩子不想改变,有时候可能是曲折进步着。我们用一双睿智的双眼,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与正面反馈。</b></h3> <h3><b>四 培养孩子的感恩力</b><br>家国天下,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一个家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虽然这句话很空泛,但是疫情让我们知道了,没有国,哪有家。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一项长久的教育规划。<br>先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洗碗、做菜、洗衣服、叠被子、折衣服、扔垃圾、买菜、搬东西...... 家务活不仅可以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同时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br>我们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动,做公益事业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一种善文化的传播。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把这份责任和担当传承给孩子,滋养他们的心灵。<br></h3> <h3><b>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才能有更优秀的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是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陪伴是一种幸福,也是一个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什么是好家长?一个自我心灵愉悦,内心丰盈,家庭幸福,走在自我实现道理上的人,孩子也会慢慢因我们而改变!</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