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探风雅无穷意,肯把金针度与人——“廖蔚芬名师+研修体”“青蓝活动”纪实

育才中学王芙蓉

<h3><b>佛说: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b></h3> 本学期开学初,在学校“金针度工作室”的安排下,我有幸与青年教师张盼盼结为师徒。半个多学期以来,我们师徒二人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初接到担任盼盼老师师傅的任务,我诚惶诚恐,顿觉身上担子重大。主要是自己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足,盼盼老师是一个上进的徒弟,为人热情,工作积极,平时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都非常认真,教学的基本功相对扎实,能力较强。相信今后她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定会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div>  </div>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听完盼盼老师的课以后,我认真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对于好的地方,提出来一起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帮助其改正。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本学期师徒结对计划。<div>  师徒二人按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坚持每周互听评课 ,做好听课记录,评课实用有效。听课本所记录的内容是有形的,在交流中思想碰撞的火花是无形的,在这有形与无形中我们的教学水平在提高,教学感悟在逐步深刻。</div> <p> 为人师者,持身需正。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听完盼盼老师讲授《咬文嚼字》,在课后的交流中我肯定了她在教学上的创新,并及时点出了她在文章结构梳理方面的不足。告诉她,文章的结构犹如人的骨架,是文章立起来的脊梁,决不可以轻视马虎。</p><p> 年轻人干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干劲,但在遇到挫折时也难免会有点懈怠。作为师傅,我将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她,鼓励她:教语文,要把它当成做学问,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以生命的热情去对待,要持之以恒,方可不辜负这份职业。</p><p> 教无定法,盼盼在与我互相研讨、深度备课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将绘画引入《湘夫人》的教学中,以让学生作画“水屋”的形式,深刻理解屈原“筑室兮水中”的真实用意。独特的教学设计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p><p><br></p><p><br></p> <p>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徒结对也使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强烈的感受到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我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我也在努力的充实自己,勇于向自己的薄弱面进行自我挑战。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我还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在教学中反思、总结中提炼、在自我完善中逐步凝聚自己的教学特色,然后才能在“一桶之水中去舀取一瓢之水”,施与他人的同时亦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 </p> <p>  “能探风雅无穷意,肯把金针度与人”,师徒结对只是一种形式,它内在的的意义在于合作之上的携手前进,同生共长,我们欣喜于这种成长,感动于这种齐心合力。愿我们保持初心,坚持自我,不断自省,做一个有情怀的语文人!</p><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