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做中华少年—林西县第三小学经典诵读比赛

CiK-

<p>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之道,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初学伊始,了其经络,而后悟其道之精髓所在。</p><p> 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文学,将中华民族经典诗文中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代代相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我校学生的文化底蕴。林西县第三小学于2020年11月27日举办了以“诵国学经典,做中华少年”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比赛。</p><p> </p> <p>   历史千古,文之悠悠;晴空万里,童声传诵。中华好少年,不仅有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慷慨激昂,也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豪迈;不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执着追求,也有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果敢担当!中华好少年,身着华服舞姿摇曳,弹奏一曲琵琶感受白居易的半世沉浮;手持摇风低声叹息,鼓瑟吹笙之中品味曹操的知音难求;头戴纶巾谈笑之间,举杯祭奠明月体会苏轼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叹。</p><p> 一声声,如同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琴弦拨弄着每一位观众的心;一幕幕,仿佛个个小精灵穿越到某个历史时代见证着作者的心路历程。</p> <p>   国之经典,传承无限。不仅仅是对文学的继承发扬,更是在诵读过程中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方块字,独领风骚、自成一派的中国话,无不在彰显我国地大物博、根底深厚的特点。正是这样伟大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这熠熠生辉的广袤国土谱写赞歌,为这滚滚流淌的万千河流吟诗诵词,为这皎皎明月举杯畅饮,为这缕缕孤烟黯然伤神……</p><p> 中华少年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歌颂祖国崭新的画卷,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手指排浪、掌托大海。</p> <p>   读圣哲之言,品圣哲之心,发圣哲之悟。学生诵读时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慢不急。诵读出经典悠扬自得的中和之音,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可出新。经典诵读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传承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日日诵读浸润,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活出生命的深度和高度。</p> <p>  “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如生”,读之忘物;“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读之忘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读之忘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之忘机;“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读之忘我。学生们遨游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看到那一个个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一个个为国捐躯的将领,令我们似乎也看到了秦朝的短暂,看到了唐朝的繁华,看到了灿烂的宋元文化……</p> <p>   国学经典作为以儒家经典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涵盖了宋明理学,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一直坚持经典诵读,日日晨诵,目的也正是如此。学生们在台上歌颂祖国母亲的伟大,怀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也会心怀感恩的赞美教师的默默无闻,感动于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更懂得珍惜当下、把握时间,不让“万事成蹉跎”的悲剧成为自己的人生写照。国学之经典,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奔腾不息!</p> <p>   岁月清浅,时光潋滟,为何一转眼,刚刚才发生的事竟成了从前。一场一场精彩的演出慢慢接近尾声,每一帧画面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努力拼搏的滴滴点点,可能当时苦如今却也变成了甜。</p> <p>   悠扬的琴声奏不完泱泱大国的经典,朗朗上口的诗句写不完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曲要终,人要散,我们把所有的精彩片段镌刻心间,继续传诵祖国壮丽的诗篇。林西县第三小学“诵国学经典,做中华少年”经典诵读比赛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我校领导正确有力的组织指导,也离不开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家长朋友们热心积极的帮助、各位指导教师精心耐心的指导和我们每一位可爱的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方方面面凝聚在一起才拥有了这场视觉听觉盛宴。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是感慨万千,那就带着这次的收获继续向前,共同致力于属于我们、属于孩子,属于林西县第三小学的璀璨明天!</p><p><br></p><p><br></p><p> </p><p> </p><p> </p> <p>撰稿:陈燕燕</p><p>摄像:陆文超 李加南</p><p>审核:王玉敏</p>

经典

诵读

国学

中华

林西县

少年

而后

祖国

传承

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