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因书法与思见住持相识,因书画,湘师人在一览亭先照寺创办了先照书院。一直以来,书院秉着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书画,国学等传统文化为媒介,以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体现“百家争鸣”的书院精神。</p><p> </p><p> 陈海平老师每次来书院都是禅茶一味,“先照思现”当代艺术展是在书院里喝茶时一下子爆发出来的“火花”。“先照”者,先照禅寺与先照书院是也,“思现”者,当谓观照禅之法象而展今之意蕴,与古为徒,居今稽古,思及未来。当然,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机缘的,就因为我们“相谈甚欢”,所以有了这个“果”。起先我的想法跟海平老师说的“格格不入”想法一致,“舞文弄墨”与“舞枪弄棒”怎能苟且。 </p><p> </p><p> 事物有区别,是因为属性异,事物有苟同,是因为相互之间有联系,风牛马不相及也相及,更何况都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艺术呢? </p><p> </p><p> “先照思现”当代艺术展从发起、考察、思考、定位、创作、布置等一系列活动,因特定寺庙环境,以佛教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展,艺术家的围绕着这一动机链,开启佛教的禅意大门,将呈现精彩与美好! </p><p> </p><p> 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都是“由衷倾诉”的艺术,作为媒介与材质都不重要,线条、圆圈、形状,单独本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通过自己的心声表达她独有的艺术语言。</p><p> </p><p> 在一个当代艺术展上,一个苹果心腐烂的痕迹,一滴水流淌的过程等等,都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而成为一个作品,这恰恰与传统书画的用笔和创作的相同之处,传统书画与其他事物联系也有一个模糊边际的边际相切,缘于吸纳与融合,公孙大娘舞剑可以悟书法。锥画沙,看漏痕,逆水行舟也可以悟书法的用笔。</p><p> </p><p> 在一次画展上,楼海洋老师在开幕式发言中说道,有很多人问他,说他的画看不懂。绘画为我的思想情感服务,我此时此刻所想所感,怎可能与别人相同,我的绘画自然不会与别人相同。其实传统书画的创作过程也是艺术家此时此刻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流露,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正卿的《祭侄稿》等等。再如被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中国僧俗两界闻名的弘一法师,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他的一生,我是用他的书法来理解的。38岁出家前,书法气势雄强,挺健而潇洒。遁入空门后,书风大变,超逸散谈,隐藏了锋芒,不露圭角,退尽了烟火气,简洁安静,散淡空灵,充满宗教哲学玄远幽思。62岁圆寂时的绝笔“悲欣交集”,是他继前两种笔体的第三种被称为“诡异”的笔体,毫无书法大家痕迹,俨然孩子般幼嫩笨拙,有“返老还童”之意。</p><p> </p><p> 书法、绘画、音乐、装置等艺术往往能反映人本身性格、为人、心境等,不仅是人体生命的对应,还是书者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白,情绪的流露和人品的写真。</p><p> </p><p> 殊途同归是结果也是愿望,人生在个性学识和审美化向上的差异,表现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不同,但是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都是冲突和和谐的共同体。一类较为沉静、规范、平衡且容易释读。另一类看上去感觉奇怪且令人愉悦。但是它们的大气和韵律都直接触动着人的心灵。</p><p> </p> <p> 朱浩良写于先照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