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反思

雨痕

<p>培训之前,我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老师”。虽身怀理想,欲奏出一曲天堂,而现实却是苦于没有方向。在听了陈为强老师的讲座后,我尝试着摸索出了未来的方向。总结为以下四点:</p><p>一、真心地热爱教育事业</p><p>被宋庆龄题词称为“万世师表”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朵又一朵即将绽放的花蕾,需要我们不断地用爱去滋养,去温润,去呵护。这样才能培养出“灵魂有温度、思想有深度、胸怀有大度”的生命。</p><p>二、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p><p>&nbsp;&nbsp;&nbsp; 在培训之前,我会习惯性的“拿来主义”,从书本上看到一些东西,便喜欢拿来用到学生身上,缺乏自我的深度思索。在跟随陈老师学习后,我明白了“教育是具有生成性的”,别人的再好,只可以用来参考,而绝不能照搬,因为当时的情境不是现在的情境、当时的人不是现在的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尝试,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才能逐渐摸索出属于我个人的东西,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属于我的独特的教育理念。</p><p>三、科学全面把握学科知识</p><p>陈老师的讲座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灵魂晚宴,给我的灵魂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讲座上,陈老师以虚实结合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想象四个步骤,以变与不变思想、对应思想、极限与转化等思想,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严谨求实且妙趣横生的课堂。让我懂得了教学不仅要观察到“点”,更要透过点觉察到“面”。带着求联、求活、求变、求延的思考,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朝着科学全面的方向更进一步。</p><p>&nbsp; 四、学会反思和研究</p><p>教师的思想要通过课堂转为给学生,所以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应该是气象万千的。不仅要有“朝气、和气、秀气”,更要有“大气、才气、灵气、喜气”,这样才能吸引住我们的学生,才能有效促进生命的内在成长,而这些则要求教师要经常反思和研究。这里要着重说一下陈老师带给我的启发,以前的我认为“教材就是权威”是不可能有问题的,但是从陈老师这我认识到了“教材也是人编写的,也会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的方向,而不是时时刻刻都按照它,不可变动。”</p><p>总之,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不仅找到了未来的教学方向,更懂得了学无止境的涵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陈老师

教育

思想

方向

讲座

教材

反思

学科知识

学生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