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第五章 漫话消失了的母校

chjzh 陈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后,重返初中的母校,母校已人去楼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年笑颜今难回,古稀回首话沧桑。</p> <p>  (一) 建在明清建筑群上的母校,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p><p> 古代,武昌开门见山,举步遇水,是一座城市大花园,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我们母校四十六中学位于“天杰地灵”大花园中的蛇山东面的脚下三道街,历史上三道街附近曾有“学道、粮道、盐道”三个道台衙门因此得名三道街。三道街区域可能长期是省府衙门及封疆大员的驻跸地,因此三道街这一片区域似乎沾了“天子脚下”的气息。</p><p> 四十六学驻地不知是那位“道员”的办事机构,沾的“气息”特重。学校建在“道员”遗留下来明清古建筑的花园里,花园里有面积很大的操场,操场周边是建筑群,有一定规模,形体较壮观,建筑较精美,布局统一,体现了明清建筑艺术传统和独特风格。二栋二层楼的楼房,每层面积很大,每层楼两边都有长廊(内凉台),楼内二排房间,中间留有过道,每排三个教室,二个双向楼梯。教室里双人课桌,排四行。按标准54人一个班,同学坐好后,教室后面还有较大空间。教室里冬暖夏凉。另有E字形带“把”三栋平房。一道弯弯曲曲长廊把三栋平房联成一个整体,联体里带有几个天井。建筑物的粱、柱、檩直接结合,墙体都以砖包,楼房、平房、长廊、天井等地面、台阶踏步都是大青石铺成。</p><p> 整个学校建筑风格,雍客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晣而且又富有人情趣味,虽然岁月悠久,但威严不失,天子的气息仍在。</p><p> 古代建筑的大气,有一种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里面。看着木质的结构、石质的建筑,在心底里会有一种很静很静的感觉,以达到人为自然,它深深地浸没在中国文化的含义中,宁静,悠远。大气磅薄、历史厚重。</p><p>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有文化底蕴和美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p><p> 现在回过来看,四十六中学,云高云深、卧龙藏虎,为国家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圣地。</p> <p>  (二)相看两不厌,只有蛇山绿。</p> <p>  </p><p> 读初三时,学校把我们班调到正对蛇山那栋二层教学楼二楼中间的教室。那时的蛇山还是原来的山,如你站在二楼教室走廊上朝蛇山望一眼的话,面前呈现一幅满山绿色清新的景。绿,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卷。你疑视对面的蛇山,蛇山似乎也一动不动的看着你,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山与人相依之情油然产生。蛇山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那醉人的绿令人感到温馨与自然,缓和抑郁、紧张和焦虑,带来换然一新自律和协的感觉。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绿色在视野中占25%以上,就能有效消除眼睛的生理疲劳。优美环境对学习很有帮助,每天晨读在走廊里面对蛇山如画的景中学习,背涌古诗、背读英语单词是何等侠义。</p><p> 初三课程增加,学习难度愈深,学习紧张了,上课时盯着黑板超过四十分钟,眼睛腱状肌一直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而适时做眺望远处的动作,多眺望远处绿色植物,缓解眼晴疲劳非常重要。下课铃一响同学们涌出教室,很多同学喜欢到二楼长廊上远望绿色成一体的蛇山缓解眼睛疲劳,清醒头脑,迎接下一节课的新内容。蛇山的独特风景给予我们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生活、学的好环境,下课走廊上眺望绿体我们学校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p><p><br></p><p> 心中那岁月的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永不再来!</p><p><br></p><p><br></p><p> </p> <p class="ql-block">(三)寻找母校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写回忆母校的文章,写作时感觉有些困难,赘牙诘曲,不知从何说起 ,提笔空无言,难以用文字表达,笔也设有神。后来,我找出了原因,时间跨度太长,匆匆提笔,没有投入心思去感悟,准备功夫没有做到家。</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到医院为老伴拿完了药时间还早,我决定利用剩余的时间到母校校址地去一趟,找一下有关“母校”文章的写作感觉。头顶着雨夾雪,一路心情忐忑、惶恐、激动冒着寒风穿过胭脂路来到三道亍三步二步就到原母校四十六中学的校门口,门楼依旧是那么筒朴,对焦还是原来门,设有什么变化,不知门内现在的故事!但是我感觉现在的门楼缺失我们上学时“天天向上”的那种精神气。进入大门看到校园却是面目全非,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教学楼不在了,古树不在了,大门里正当面树立了一排三层楼的搂房,原明清风格的小天井的平房有的拆掉了,有的改着它用,市政和建五号地铁的需要校园里的大块折迁,临操场还隔起一溜院墙……。此刻,我感概万千,读初中时在这里渡过了快乐日子,留有青春时期最美的一段记忆,今天记忆深处的梦变得有些支离杂碎,原母校校址上仅留下的一点点影子:“变了味的门楼,变了形的明清的平房,……。”顺着零零碎碎影子的寻找,仿佛隔世穿越时空隧道,脑海里呈现出了青春年少时的画面,清晨在教学楼二楼走廊背涌英语单词,学校里浓浓的读书气氛。脑海里这一切是那么熟悉,仿佛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原学校明清建筑风格的平房,檐下装饰木格线条轮廓模糊可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早晨一走进校园,就有一股清香在校园里弥漫着,穿过教学楼就看到操场边矗立着一棵棵庞大的绿树,苍老的树干仿佛在诉说悠久的历史。它那如铁的树干,又仿佛有着直冲云天而不倒之坚毅。操场的周边三面旁都是是教学楼,在每一栋教学楼里,弥漫着知识的气氛,每当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都会发出朗朗的读书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有说有笑来到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p> <p class="ql-block">在母校,我经历三个春夏秋冬,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我们的初三(3)班人和事仍记忆犹新,班风正,学风浓,刻苦学习。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p><p class="ql-block"> 欢笑在这里挥洒,同学们的汗水在这里留下,我们的努力在这里付出,多少老师的辛勤话语在这里写下…用肩膀托我们到高处去领受人世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 我报名参加新疆兵团的建设,临走前到学校办有关方面的事,班主任王金香老师专门找我谈了话:嘱咐我远离家乡要学会照顾好自已,第一,人一辈子政治上不能犯错误,第二,要做展翅的雄鹰。岁月流淌几十年,至今王老师的话仍旧清晰,时而在耳边响起,王老师的话永远鼓励我们积极向上。</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不但在德,智、体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也很关心学生,一件事存放在我心里几十年,初三时的冬天一个晚自习课时,气温很低,王老师走到我跟前摸了一我的裤脚问我:冷吧,怎么不多穿一点?我未吭气!过了几天王老师叫我从家里拿布票来学校给我免费做一条棉裤。这条棉裤一直伴我到塞外边疆的农场,伴我初到边疆时抗风雪,温暖我的心。增强我抗严1的抗体和一个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我们班英语的陶育明老师语言标准,教态亲切自然,饱满热情和最佳的心境激情教育、感染了我们,与我们学生产生了共敏,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回忆就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在岁月里它会发出悦耳的声响。学生时代是多么美好呵!是我们生长的开端,一去不可再来。 </p><p class="ql-block"> 一片树叶,一只小鸟,都是校园中最美丽的风景,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母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地方,是由丝丝缕缕记忆编织成的水墨画,在岁月与历史的流程中,她赋予我的灵性与理念,在学校这三年中,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学校给我们的关怀,同学的友情,这一切都足以令我回味和咀嚼一生是独属于自己的思念。离开学校五十五载,重拾青少年(初中阶段)回忆,三年里母校老师们传教我的的文化知识,给我们品德的熏陶,师生情深似海。无论浪迹天涯还是两鬓斑白,母校是我灵魂的属地。母校设有消失,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收藏,母校永远在我心里。记录那段令人铭记渐渐逝去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的母校!感恩母校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学笔于2020、11、26</p><p class="ql-block"> 改稿于12、29</p> <p> (四)我的恩师</p> <p>  岁月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时光总是让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溜走了。离开母校不知不觉的五十五个春秋。温暖的夕阳下,我们总会想起学生时代的事,想起青少年的岁月。也想起了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奉献多年的老师。从小学到中学教我的老师二十人之多,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他——龚老师。我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老师。</p> <p>  龚老师是一位男老师,当时四十来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双乌黑发亮的眉毛。我印象中他身上总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衣风领总是扣得整齐,身材板正的,走路姿势和坐姿仍是军人特有的气质,这与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密不可分的。他的声音带有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有点低哑的,却带着说不出魅惑,</p><p> </p> <p>  龚老师的话不多,分量却很重,上课话语里的每个字,都轻轻地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他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节课都仿佛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龚老师的课中我记忆最深的有一堂课上的是:朱德写的《我的母亲》,龚老师带我们熟悉课文,先朗诵读课文,对我们进行情感渗透,再初步了解 文章的结构,然后开始讲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当讲到中国当时的局面时,龚老师的声音低沉,先引入家风、家教的话题,增加文章深度。塑造人的人格和思想品德。使我们学生了解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往往传承着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立业的一些教诲。龚老师讲解说,家庭教谆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p><p> 并从课文中找出关健词仔细品味,如:着重讲文章中“和平”这个词?龚老师说:和平”指中国农民憨厚温和、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难严重、惨烈,也最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最后“吃大户的反抗”这种行为也遭到了最血腥的屠杀。 </p><p> 再找出关健句子讲:“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龚老师着重讲 “竟”的准确、含义丰富,即寄托了母亲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遗憾。通过词字的讲解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含义与深度。</p><p> 在写作方法方面:龚老师重点讲夹叙夹议,特别强调文中的议论句使我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升华,为我们学写散文打了基础。</p><p> 这篇课文学完后,龚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我的××”。我学习仿朱德写“我的母亲”文章的夹意夹舒的写作方法,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母亲》,上课时,龚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了我的文章,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慢慢使我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再加上龚老师的帮助,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p><p> 龚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我们:多读书、多观察社会实践,积累知识,把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精品句子、短文。经过长期坚持训练、积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p><p> 龚老师的这个要求我不但在当时的学习中这样做了,在而后的生活,工作中也在坚持,获利匪浅。这次疫情中政府为了安全要求我们呆在家不出门。无所事事的我,为了消闲、混混(或打发)时间,180天时间里在美篇平台上我写了32篇文章,基本上平均6天的时间写一篇文章。其中11篇文章美篇定为精品推荐。写写作速度之快,主要原因是个人兴趣,我一直在按龚老师当年讲的要求在做积累知识的事,几十年来我喜欢把一些发生了的特别事件和一些有意义的事不拘形式三言二语或者豆腐块式小文记录写下来,近几年玩微信更方便了写些感悟、随笔小块文转发。疫情期间把几十年的碎块文片找出来阅读选择性汇总,加工提升一并逐成文。才有6天一篇文章的速度。这与50年多年前龚老师的教谆分不开的。感谢恩师!</p><p> 初一上学期快期中时,有一天早上一进教室到座位上刚坐下来就听到同学们低沉细语,我抬头看黑板上龚老师写的几个很大的字“同学们,再见了”,再一问同坐的同学,原来是龚老师调回湖南老家,再也不能教我们了。</p><p> 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p> <p class="ql-block">  老师您像一支蜡烛,发出的一份光,照亮了我!指导我…</p><p class="ql-block">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您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感恩龚老师!令学生受益一生。眷眷师恩,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敬笔于2020、9、22</p><p class="ql-block"> 为文章结构需要:本篇文章中讲课情节的“字”“句子”描述为虚构,望谅!</p> <p class="ql-block"> (五)情洒古琴台</p> <p class="ql-block">  武汉市四十六中学65届三(3)班同学再聚首,情洒琴台。</p><p class="ql-block"> 一场别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在农历十一月(冬月)初九,这是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一个初冬也是2020年最后的一个月,2020年是普通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坎坷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疫情”,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喜悦。回望这一年,最想说的一句话,糟糕的一年终于一点一点过去了。致敬过往云烟。今天快乐的在琴台公园开展65届三(3)班同学离开母校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特殊的时间、特定的地方,独辟蹊径温故“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与钟子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一梦千年,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伯牙与子期于山之滨相识、相交、相知,伯牙的琴声空旷高远,子期心神领会曰:意在高山,伯牙的琴声低沉透澈,子期神会曰:意在流水.山嵯峨,水泱泱.皆取志向高远前途无量之意.这伯牙与钟子其是一对千古传涌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其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俞伯牙与 钟子期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的故事世代上演着。</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p> <p class="ql-block">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启示人生苦短、知音难求,要珍惜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同窗惜别五十五年,各自奔祖国的东西南北,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历尽沧桑、尽历艰辛,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瞬间古稀年已老、白发苍苍老翁、老妪相聚琴台重温同窗梦,再叙同学情,快门响起那一刹,留住美好回忆,欢歌笑语感染了古琴台,往前还有明天……。友谊难得,知音难寻,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情、战友情应该很好的珍惜!</p><p class="ql-block"> 日月轮回、享受夕阳余晖,同学情到深处自然浓,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随笔2020、12、25</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跨度长,文章中的内容与历史情况如有不苻?請老同学、知情的朋友告知,以便更改。</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的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p><p class="ql-block"> 作 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