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材顶礼膜拜,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仅仅围绕教材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师“教”之,心生倦怠,望而生畏;学生“学”之,兴味索然,疲于应付。</p><p><br></p><p> 面对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多次召开教研会议,认为在新形式下,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创设“大语文”课堂,开发“大语文”创新活动,才是改变以往低效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大语文观”下,教师教学不能再把教材当作“圣经”,而是要强调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注重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补充、延伸、拓宽、重建、质疑和超越。</p> <p> 为促进“大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实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11月25日上午,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大语文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旨在通过课堂观摩和课后研讨的模式,探讨在“大语文”教学观下古诗词教学的新模式、新理念。</p> <p> “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诗词是感动天地的情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诗词是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教研活动在主持人张婷老师优美动情的朗诵中拉开了序幕。</p> <p> 语文组的李红阳老师是一位具有深厚学养和广阔视野的教师,几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这次和邓兆红老师师徒结对,她们积极探讨,巧妙设计,精心打磨,为本次研讨活动展示了两堂“大语文”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课。</p> <p> 李红阳老师执教的《长相思》,引用经典诗词进行情境的导入和诗意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她带领孩子们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和孩子们一起走入词境,以情带读,读中悟情,从而体味词人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无限情思,听者如沐春风,回味无穷。</p><p>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不仅关注知识的授予、方法的总结,更关注孩子们学习品质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引导孩子们认知、体会、思考,带领他们接触到了家国、生命这样严肃、严谨、深刻的主题。所以,这堂课,在分量上成其大,在内容上就其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具大视野与大情怀。</p> <p> 邓兆红老师通过李白的经典诗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来感知其诗歌的豪放、夸张的艺术特点,将优美的诗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融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p><p> 她带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鉴赏,在天门、楚江、碧水、青山中行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教者的从容大气与诗人的畅达快意浑然一体,课尾引用李白游览洞庭湖时写下的诗作,更是拉近了学生和诗人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兴趣。</p> <p> 接下来的评课环节,气氛热烈,精彩纷呈。姜红老师率先发言,从教学设计及学生活动两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接下来易娟老师、易霞老师、严容老师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地对两堂课进行了充分的评价。从课堂亮点到教学建议,从收获成长到反思学习,从困惑疑虑到大语文观下古诗词教学的发展方向,几位老师从等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点评课堂,精僻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p> <p>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和语文组老师全程参与,他们或颔首微笑,或奋笔疾书,或注目沉思......</p> <p> 这次教学研讨,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古诗词教学的方向:除了要描述诗词中的“画”,明诗中的“情”,我们还要塑诗词中的“人”;除了感受古诗词的音韵、节奏美,我们还可以从古诗词的词汇美、气象美、颜色美、形态美等方面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除了诗词本身,我们还可以拓宽诗词的外延,拓展同主题、同诗人、同题材诗句,学生通过比较,能更加深入地感悟到作品的人文内涵,感悟到同题材可有不同表达方式。</p> <p> 邓建军校长和蒋雪芳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了评价,邓校长还对语文组今后的教研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大语文”强调“大”,体系有序而博大,用大格局、大眼光诠释大文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具大视野与大情怀。创新活动强调“新”,活动独特而新颖,用新途径践行新理念,让学生在创新活动中更换新视角与新思路。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风格,像李红阳和邓兆红老师一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语文”之路。</p> <p> 大语文观必作于细,大语文观必趋于新,大语文观必成于实。学生一如待飞的蒲公英,好的语文创新活动恰似托举飞翔的良风,好风凭借力,送其上青云。</p><p>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愈发高拔、辽远、温润、恒久,那么大语文观价值的择选、传送、飞扬、扎根的使命就愈加生机焕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