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舅九十大寿

tss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十三日,小娘舅九十寿辰庆典,在儿子、儿媳、孙子的精心安排下,在苏浙会茂名南路店隆重举行。宴请宾客不收礼,白吃白喝赠礼品,别出心裁,一反常态,儿孙孝顺,老人欣慰,宾客敬佩。今天,老爷子格外高兴,穿着孙媳妇特意购买的红羊绒衫,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满脸红光,鹤发童颜,福星高照!我们高兴地看到,老人家走过风雨九十年依然健健康康,身板硬朗,这是范家人的福气,也是范家人的骄傲。让我们衷心祝愿老寿星松柏长青,日月常明,福同海宽,寿比南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娘舅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出生第二年,外公外婆应聘担任大通纱厂细纱车间的机修工头头和拿摩温,举家搬迁,定居崇明,住在堡镇大通纱厂职工宿舍35号。小娘舅由大10岁的姐姐、我的母亲带大,俩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陪玩耍,一起长大,姐弟情深,血脉相连。小娘舅在上海读书期间,学校离我母亲香烟桥的租屋、后来是下海庙附近借的房子距离很近,礼拜天学校放假,他经常走路去看望阿姐。我老妈都会露两手,烧两只可口小菜,热情款待和犒劳犒劳小阿弟。母亲心灵手巧,不仅烧得一手好菜,而且经常变换着花样,我和小娘舅都爱吃她烧的小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娘舅是堡镇小学和私立民本初级中学毕业生,他上一年级时,堡小在杜少如的旧居内,上二年级时,堡小搬到民本中学校园里了,就在关帝庙大雄宝殿的东北边。1945年抗战胜利,小娘舅初中毕业,考入上海中正中学高中部暑期班(寄宿生);1947年考入浦东洋泾土木工程职业学校;1949年解放后,该校合并到上海市立工专学校;1951年,小娘舅大专毕业,分配在上海市工务局设计处;1954年,中央建工部成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院,并设立上海分院。当年就将原上海市工务局技术处的全部技术人员归并到上海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院。文革时该院与建工部脱钩,成为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小娘舅为该院测量室测量队队长。小娘舅参加工作后,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感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他坚持白天上班,晚上读夜大学,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边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自学成才,由大专生升格为大学本科生,是市政设计院首批聘任的高级工程师之一,曾任该室主任工程师。他是设计院的业务尖子,负责过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控江新村等上海市重点工程的测量工作。退休后也闲不住,曾担任专家组组长,代表上海市政设计院,对新疆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重点工程进行设计工程监测验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娘舅忠厚老实,善良本份,为人低调,宽人平和,随遇而安,慎待人生。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业务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尽心竭力;在政治上不靠前不落后,不树敌不深交,洁身自好,明哲保身,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小娘舅一生事业有成,爱岗敬业,孝敬父母,忠孝两不误;伉俪情深,相伴意长,相濡以沫,彼此尊重;家庭和睦,夫妻和谐,四世同堂,孝子贤孙,教子有方,一对儿女、孙子和甥女个个都有出息。小娘舅一生平平安安,一世健健康康,一生顺顺利利,一生福禄寿俱全,美满幸福。小娘舅身上凝聚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为人处事是范家当之无愧的楷模,他是我们晚辈学习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娘舅是周边左邻右舍齐声称道的大孝子。外公高血压中风,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小娘舅和外婆精心护理,悉心照顾整整八年,享年87岁。病人虽然长期臥床,身上穿的衣服裤子总是干干净净,床上盖的被头和垫的床单褥子都是清清爽爽,没有一点异味,更为惊喜的是背部和屁股上没长一块褥疮,医生护士见了都是竖起大拇指称赞,敬佩。凡是外婆做不动或做不了的事情,事无巨细全靠小娘舅,他事必躬亲,白天上班,下班回来就照顾全身瘫痪的病人,花费的心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为了保持老人的血脉通畅,避免生出褥疮等疾病,每天坚持为老人翻身、擦洗、换衣、消毒、按摩、理发修面,床上床下的伺候,八年多来,天天如此,打破“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传说。外公走后,外婆失去依靠,没有收入来源,经济拮据,没有劳保和医保,雪上加霜,全靠小儿子接济,独自扛起赡养老人的重任,长达十年之久。外婆晚年小毛小病不断,都是小舅妈陪同去医院看门诊,老人家临终前期得了感冒,发烧咳嗽,小舅妈带着外婆到地段医院看病,庸医按感冒治疗,不见起色,小病拖成大病;小娘舅就用自行车推着老人,到横滨桥北边的第四人民医院就症,诊断是肺炎,吃药打针,小娘舅天天用车驮着外婆到医院吊盐水,然后再推车送老人回家。来回折腾了好多天,终因地段医院的误诊,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没能挽回外婆的生命,走时享年97岁,小娘舅陪伴母亲走完人生最后一段里程,他以实际行动履行了: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反右斗争中,兴起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引蛇出洞。小娘舅工作单位的领导指定他作为知识分子和非党人士的典型代表大会发言,未曾料到小娘舅的发言语惊四座,发自肺腑的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赞美社会主义好,通篇讲话满满的正能量,找不到半点错头。关键时刻,小娘舅经受住了组织考验,有惊无险,顺利过关,逃过一劫。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批斗和改造对象,先是社会上的国民党残渣余孽地富反坏右,后是党内的叛徒、特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再是知识分子,举国上下都成了惊恐之鸟,人人自危!小娘舅作为社会上对知识分子谑称的“臭老九”,区区一介草民,小小平头百姓却能安然无恙,毛发无损,全身而退,安全降落。确实很不容易,很不简单,令我刮目相看,佩服的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拥跃参加支内支边上山下乡运动,几乎触及家家户户的神经,我们范家也不能置之度外,独善其身。先是,工务局内定的支援东北建设名单上,小娘舅赫然在列,被外婆知道后坚决反对和阻拦,说是在上海呆得好好的,去那么远的东北做啥?老人家亲自找到工务局领导,诉苦求情,大打悲情牌,软磨硬缠,硬被老外婆搅黄。后是,我的二娘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二娘舅是招女婿,入赘沈家,他是上海锅炉厂锅炉车间的技工,哈尔滨锅炉厂成立后请求上锅厂支援,二娘舅调到该厂。他上有年迈体弱的老岳母,下有还未上学的一子二女,妻子在街道工厂工作,微簿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全家,她的母亲只好在弄堂口摆康乐球卓,挣点辛苦钱贴补家用。哈锅厂领导根据二娘舅家庭实际困难,大发慈悲,照顾他从生产车间调到供应科,担任长驻上海采购组釆购员,业务和家庭两头兼顾,此乃不幸之中的万幸。再是,我的小阿姨跟随丈夫从上海螺丝钉厂支内、调到成都标准件一厂,全家长途跋涉,迁徙四川,定居在人生地疏,举目无亲的成都,小姨夫一直做到退休,苦尽甘来,他居住的成标一厂职工宿舍楼拆迁(没有独立厨卫的一室户),分上一套二室一厅的电梯房,遗憾的是他辛苦了一辈子、都没来得及好好享福就因病去世,撒手人寰!最终漂泊在外,流落异乡,客死他乡,悲上加悲,夫妇俩人在第二代中算是运气较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范家外甥,第三代小辈中的老大,1965年参加高考,因政审不合格名落孙山,正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政治处,在崇明商品粮户口,即城镇户口的应届和历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预备干部,我就报名应聘,成为上海支边青年。支青、知青,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中央定性上海支青为上海移民,不是知识青年,不能享受知青回城政策,我在新疆一共呆了45年,2011年落叶归根,新疆是我梦牵魂绕的第二故乡。大娘舅的女儿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红卫兵到上山下乡的知青,分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插队落户当农民。大娘舅心疼女儿,动用各种关系,千方百计将女儿从关外调回关内,调到上海附近的浙江湖州小三线兵工厂,后又随夫调到浙江衢州,种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这在当时看起来是件令人羡慕的美事,其实是害了女儿!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没有变化快,1979年,中央决定老三届复户回城,身份已变的表妹无缘享受政策,成了一大缺憾。我们晚辈里只有小娘舅的儿子运气最好,没有吃多少苦,上山下乡就分在上海郊区崇明县北堡镇的乡村插队落户,没有多久调入市属工交公司崇明车队当售票员,后当驾驶员,过渡过度,很快就调回市区公交公司。六七十年代的公交公司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够体面、“旱涝保收”,尤其是工交司机,有过“万人争考一个岗位”的招聘盛况。1966 年文革爆发时的高中初中六届中学生、这一代在中国有个专有名词称之为“老三届”,这些人被剥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掐指一算,这些人也是“插队落户”的主要族群,后来当然不乏突破先天不足的精英,例如改革开放之后以 30 岁之龄进入大学就读之士,大多数“老三届”却成为现在社会上最弱势、最没有专长的族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小娘舅有缘相识,有幸相知。论辈分他是我的母舅,论读书上学,咱俩是堡镇小学和民本中学的校友,是我的学长和前辈。他读初中时的教室就在民本中学办公楼的楼下,15年后我读高中时的教室也在该楼的楼上,是巧合还是天意?应该是上天注定。我和小娘舅情深意重,他对我的出生和悲惨遭遇深表同情,我俩年龄相差只有15岁,代沟不算严重,很容易沟通交流。我们经常联系,关系融洽,见面时无所不谈,畅所欲言,相谈甚欢,相映成趣。崇明堡镇、大通纱厂、堡镇小学、民本中学是我俩永远的记忆,挥之不去,忘之不却,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对我来说,小娘舅是我唯一健在的亲人,今生和母舅的缘分只有一次,下辈子再也见不到,他在,我还有个去处,可以经常看看他,拉拉家常,叙叙旧,一起怀念故乡,一起思念亲人,一起想念我的母亲,所以,我要倍加珍惜,要多加孝敬!借此机会,向小娘舅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祝老人家生日快乐,精神矍铄似南海云鹤,身体康健如南山劲松!</p> <p class="ql-block"><b>老寿星小娘舅</b></p> <p><b>寿翁</b></p> <p><b>四世同堂</b></p> <p><b>祖孙三代全家福</b></p> <p><b>儿子、孙子与爷爷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晚辈们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儿媳妇、孙子、重孙女向老寿星敬酒</b></p> <p><b>祖甥三代</b></p> <p><b>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b></p> <p><b>老寿星左边:孙子、亲家公</b></p> <p><b>范家姓范的晚辈们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女儿、侄媳、外甥媳妇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外甥、外甥媳妇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侄儿、侄媳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外甥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侄媳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外孙女和外孙女婿向老寿星敬酒</b></p> <p><b>亲友与老寿星合影留念</b></p> <p><b>儿女亲友向老寿星敬酒,纷纷送上最真挚祝福</b></p> <p><b>儿女亲友向老寿星敬酒,纷纷送上最真挚祝福</b></p> <p><b>亲家公和亲家母与亲友共同举杯畅饮长寿酒,喜进长乐餐</b></p> <p><b>重孙女在顽耍</b></p> <p><b>生日蛋糕</b></p> <p><b>老寿星在切生日蛋糕</b></p> <p><b>老寿星在切生日蛋糕</b></p> <p><b>老寿星生日许愿、吹蜡烛</b></p> <p><b>老寿星与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b></p> <p><b>老寿星向亲友们拍手致谢</b></p> <p><b>馈赠礼品:杭州定制的长寿面一盒、王家沙寿桃和定胜糕一件(两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