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行(上)

蒙太奇

<p><br></p><p>江西婺源早已是全国热门景点。去过江西许多的景点,婺源却一直没去。</p><p>这次顺便前往,是因为三十年前的那个联合国科考项目,对乐平和景德镇地域的山山水水记忆犹新!</p><p>当然原则是不进景点,只是回味那的风土人情……</p><p>听说李坑挺有名气,就导航到那吧。</p><p>但不会进“李坑”,只是在沿途选择有特色的“非旅游景点”去露营和欣赏自然的生活气息。</p><p>一进景德镇婺源这个地域,山山水水和建筑就开始秀美起来。</p><p>青山绿水白墙灰瓦那是人与自然最完美的衬搭,这也是中国劳动人民审美的极高境界,是典型的“诧寂之美”。</p><p><br></p> <p><br></p><p>来到李坑,路口就马上有人围上来,</p><p><br></p><p>“吃饭、住宿、导游……要不要”。</p><p><br></p><p>我说:“我露营的”。</p><p><br></p><p>“啊?!”全都“树倒猢狲散”了哈哈。</p><p><br></p><p>到跟前一看,“全封闭中国式”景区。</p><p>立马走人。</p><p><br></p><p>另选一个级别最高的景点“江湾”看看啥情况。</p><p>到达一看,是“李坑”的翻版!在外面是啥也看不到的。</p><p><br></p><p>具朋友说,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篁岭”,就是许多国人和摄影菜鸟去打卡的地方,打卡“标准照”就是各种颜色的所谓“晒秋”,其本质就是:由旅游公司出钱让这个村庄的所有原住民都迁离,然后招聘工作人员假扮成原住民,每天拿着那些“千篇一律”的晒秋物摆弄给游客和摄影菜鸟们拍摄打卡。</p><p>这种“中国式”“摆”出来的旅游景点,只是迎合“到此一游”打卡的模式,它的生命力会长久吗?如果还能长久,那真是我们社会的“悲哀”!</p><p>我是不接受这种方式的。</p><p>立刻从“江湾”掉头,然后在沿途寻找非旅游景点的特色村庄露营。</p><p><br></p><p>标准是:有原住民的特色村庄、有山有水、水旁有沙滩或草坪方便扎帐篷、周边自然景观优美……</p><p><br></p><p>在沿途终于看到一个比较达标的地方,车拐进去,在自然河流的岸上还有免费的停车场,把车停下,下河床一看,沙滩平整,十分理想!</p><p>乘着天还没有完全黑,迅速扎好帐篷,接着在车旁生火做饭。</p><p><br></p> <p><br></p><p>这个村叫“汪口”,是一个古村落,我们从它几百年前的祠堂就能看出。真的是非常的考究,堪称经典之作!</p><p><br></p> <p><br></p><p>事后才知,这个古村落也是个景点。但原住民都在村里居住生活:</p><p><br></p><p>清晨整个村庄在各家公鸡此起彼伏的高歌中苏醒,妇女们有的挎着一篮子衣衫来到天然的水溪旁洗衣,那“砰、砰的”椎衣声依然是那么的动听!有的扛着锄头来到村边的“自留地”打理那绿油油的蔬菜瓜果;男人们在干活前,坐在自家门前的石板上泡上一壶茶悠闲的品尝着;孩子们就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在村旁的空地上欢快的玩耍……</p><p><br></p><p>这是一幅怎样的生活画卷啊!一切都充满生机……</p><p><br></p> <p><br></p><p>这样活生生的生活景象不是远远的生动于那些“被围起来摆出的场景”吗?</p><p><br></p><p>入夜,一切归于平静,钻入帐篷,一觉天明……</p><p>但是不愿起来。因为出门十几天在野外露营来,今晨是第一次下雨。</p><p>淅沥沥沥的中雨是下了近五个小时,只到近中午雨才停下来。</p><p><br></p> <p><br></p><p>起床收拾好后就近吃个午饭,依然是村前这条河里的特色野生鱼,的确是非常的美味。&nbsp;</p><p><br></p> <p><br></p><p>跟老板娘聊起村里的特色,了解到村里老房子还是不多了,我问她,这附近有没有没开发旅游的古村落?她看我那么喜欢古村落,就介绍说,她爷爷的老家古建筑保护的不错,上一周她刚去过,那个古村落就叫“理坑”。</p><p>那明天就去理坑。今天还要再逛逛汪口,慢慢的欣赏它的“生活气息”。</p><p><br></p><p>“你今晚还要在河滩上睡觉吗?”坐在饭店门口的一个男子问。</p><p><br></p><p>“是啊,你们这里也是不错的嘛。”我说。</p><p><br></p><p>“今天河道要灌水发电哦,你那个位置会被淹掉。”</p><p><br></p><p>“啊?我的天哪!得亏遇到你啊,要不晚上我得在水上漂了!”</p><p><br></p><p>原来他是发电厂的职工,负责汪口村这一段,说是刚接到通知的。</p><p><br></p><p>谢过他,去河滩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也跟当地人明确了水无论如何也涨不到我现在的位置。</p><p><br></p> <p><br></p><p>下午带着莱卡继续在这个村子的周边慢慢欣赏和发呆。</p><p><br></p> <p><br></p><p>夜晚入帐,一觉天明。</p><p>钻出帐篷就看水位,发现昨晚扎帐篷的位置已经消失在水中……</p><p><br></p> <p><br></p><p>水边虽然是露营的极佳位置,但安全性是一定要充分考虑的。我的做法是,一定要询问原住民水的涨落情况,最有把握的是问两个人以上。这个是不能疏忽的。尤其是在雨季。</p><p><br></p><p>吃过早餐,收拾好行囊,向“理坑”出发。</p><p>路上遇到那位发电厂职工,停车专程向他致谢,他说不用客气,这是他的职责,即使没在饭店遇到我,也会去我帐篷那喊我换地方的。</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