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越战纪实(下)

北国之春毛喜良

《风雨人生六十年》回忆录之四 <p class="ql-block">桥</p><p class="ql-block">这座桥</p><p class="ql-block">红河上窄窄的浮桥</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一同走过</p><p class="ql-block">你我手拉手</p><p class="ql-block">战友肩并肩</p><p class="ql-block">弟兄共患难</p><p class="ql-block">从这奔赴战场</p><p class="ql-block">又走进硝烟</p><p class="ql-block">为祖国</p><p class="ql-block">军人赴汤蹈火</p><p class="ql-block">班师凯旋日</p><p class="ql-block">有多少战友再没从</p><p class="ql-block">这桥上走过……</p> <p class="ql-block">  关于部队代号,我们部队在重庆驻地时,隶属于成都军区。代号是56030部队71分队。但到达云南前线后,归战时昆明军区(西线)指挥,故改为该区代号,35230部队71分队,所以,网络上出现的均为这个改后的新代号。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我还是对当初入伍时连队代号更有感情!</p> <p class="ql-block">越战纪事一一利剑出鞘。</p><p class="ql-block">南疆战火摧人急,卫国利剑指顽敌。</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17日拂晓大雨如注,在团主攻营2营4连偷渡红河,攻占越军第一道防线230高地后,我连奉命按时从瓦窑渡场浮桥渡过红河进入越南境内。</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万炮齐鸣,过河后我看到身边一米多高的芦苇和野草被炮火巨大的气流压在地下半小时没起来。我们作战任务是不顾一切向纵深进攻穿插。</p> <p class="ql-block">  I7、18、19日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隐蔽防守之敌的袭击,先后向205高地、171高地、198高地推进。因为是初上战场,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听到越军炮袭,不问青红皂白就地卧倒,宁肯嘴啃地面,姿势越低越安全。这也影响了进军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从越军炮袭的声音,就能清楚来自何方,炮弹离我们远近,是否需要卧倒隐蔽。19日早上,我连奉上级命令从198高地以急速奔跑4公里多的路程穿插抢占洋堂196高地,并要坚守三天三夜。</p> <p class="ql-block">  主要任务是切断越方南北主要公路(谷柳至平卢)12号线,阻击越军316A师北上增援之敌和南逃之敌退路。奔袭中,因为单兵负重大,大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体质弱的战士累得口吐白沫,甚至有的缺氧昏厥。</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更深刻的感到了平时训练中,高凱班长的魔鬼式训练,或者是有点法西斯的粗暴是多么重要。慈不掌兵,练为战,培养军人的血性,只有通过战场检验才知真谛所在。初次与越军交火,我连就击毙了部分越军并抓获俘虏4名,缴获大批越军武器弹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1日我连在196高地防守时。记得战场态势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地左(东)侧是越军,右(西)侧山脚下是一大块稻田并有一机井屋,(屋旁有一小水沟,防御3天,我班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此取水,水中有机油漂浮的油花,吹去油花灌入军用水壶放入净水片,就是我们难得的饮用水)一条机耕小路直通南北,稻田的西侧即是越军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  防御正面山脚下就是一主干道,再往南是越南的外约姆河,紧邻河南岸的就是二天后要攻打的167高地,因高地种有大片的菠萝,我也称它为菠萝高地。我连要扼守三天的就是阵地前的这条主干道。战斗任务是截敌打援。</p> <p class="ql-block">当时传达上级命令时,连指挥部讲,我连截击的是越军316A师,别称“白颊鸟师”,该师是越军的英雄王牌师,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都是旗开得胜。特别是在抗法战争著名的“奠边府战役”中出尽了风头,战斗力很强。</p> <p class="ql-block">越军316A师抗法时获胜的奠边府战役。</p> <p class="ql-block">  后来得知,316A师当年的军事顾问是大名鼎鼎的陈庚大将手下徐成功将军。上级的意图是让大家重视,这是块难啃的骨头。可给我们造成了些许心理压力。所以,战场心理学如何运用,怎么讲的恰到好处,也是学问。</p><p class="ql-block">越军阅兵,鼓舞士气。</p> <p class="ql-block">越战纪事一一固守阵地</p><p class="ql-block">占领196高地后,我连奉命坚守三天。全连在高地半山腰,构筑环形工事,我班负责高地西侧防御,对面800米左右大山上即是越军,因树木茂盛,灌木丛生,不利于我方观察。而我连守的高地则是光秃秃的山,不便隐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记得是下午3时左右,我和同班战友关富强、肖福华挖好战壕和猫耳洞后,迎着太阳面向西坐在战壕外面休息。突然从对面山上打过来一冷枪,子弹从我耳边穿过。可能是距离太远,也可能是敌人的狙击手射击技术还不过关,我侥幸逃过一劫。</p> <p class="ql-block">  防守阵地时有一段意外的插曲。傍晚时分,13军38师后勤保障车队因看错地图走错路,误闯我连阵地前沿山谷的这条主干道。连指挥所用电台向营指询问,是否有友军从我连防御前沿通过,回答是没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便认为是敌345师退却部队,经连队批准后进行阻击。但看到对面山上越军也在对其射击。当时我看到有两辆汽车被击中着火。我们感到蹊跷,暂停射击,派了一个侦察小组抵近侦查。经较远距离辨认,从着装上看好像是我们的人。</p> <p class="ql-block">  在越南战场,因为地形不熟。最可怕的还是晚上坚守阵地。记得当天晚上的口令是:“老牛一爬坡”。因为一个连队坚守一个高地,确实面积有点大。我班战友之间的防御距离间隔有十几米,互相之间难以照应。晚上守阵地,难免有打瞌睡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以防越南特工晚上偷袭。我只好将罐头瓶及有响声的东西放在阵地前沿20米处,也算多了条警戒,免得敌人偷袭,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时,从着火的汽车上跳下来两个人向我阵地跑来。后经询问原因,得知他们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误入敌我交战区。当夜幕降临时,我连掩护其友军车队脱离险境。</p> <p class="ql-block">  当晚在阵地另一方向防御的二排,就被越南特工人员偷袭,牺牲了一名战友,轻伤一人。因天黑情况不明,在互相射击中,击毙一名敌特工,逃跑一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坚守阵地的三个夜晚,仰望深邃的天空,阵地上死一般的寂静,我若隐若现看到左右两侧不远处,爬在战壕里紧盯阵地前沿的关富强和肖福华,心里安慰踏实。战场上除了手里的钢枪唯一信任的就是战友,若遇越南特工偷袭,我们三人可互为依托,互相策应 ,亦可无私为对方挡子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为什么战场上战友情胜似亲兄弟的缘故。当时,我想战友情是一种人间至情。特别是经历过战争则更浓厚。因为在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牺牲。我们将彼此交给对方,我们一起守护彼此的生命。人面对这种状况,情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得清楚的。同生共死,这就是战友情。比天更高,比地更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时也想起美丽的第二故乡山城重庆,此情此景,不由地默念起来:</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p><p class="ql-block">秦时明月汉时关,   </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征人未还。   </p><p class="ql-block">但使龙城飞将在,   </p><p class="ql-block">不教胡马度阴山。</p> <p class="ql-block">越战纪事一一进攻柑糖,血洒167高地</p><p class="ql-block">2月23日凌晨,云南西线标志性重要一场恶战,攻打越南重要城市柑糖市即将打响。此战将全歼越345师,重创越王牌316A师。我连担任营主攻,配属了82无后座力炮2门,重机枪3挺,喷火1个组。黎明时分我军强大炮火进行了排山倒海般猛烈炮击20分钟后,在炮火延伸间隙,我连在196高地—北瓜姚一线展开进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7:20分首先由我3排通过公路,涉水过河(外约姆河大约有15米宽)向167高地正面突破,(当时想:越军如果在此设伏阻击,我们全班将全部光荣在河里。后来上军校学过连、营进攻和防御课后,才知,岸边阻击防御纵深浅,遭首轮炮击后伤亡大,不利于撤退等。</p> <p class="ql-block">  看来传说中的越军军事技术和战术也不是浪得虚名。他们确实学到了中国老师的真本事)。连主力在后跟进,当我3排夺占滩头阵地向167高地进攻时,一排从167高地东侧实施助攻,协助我3排正面突破,8时30分8班首先夺占了167高地一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战斗非常激烈,8班长谢兴富牺牲,当我所在7班冲锋到该高地一开阔地时,遭遇越军交叉火力疯狂扫射,在我左侧2米的75年兵成都知青,班长彭元桑,被越军机枪打中头部,并将头盖骨掀掉,当场牺牲。在我右边的同年兵,四川资阳人、轻机枪副射手卢崇兴。从一道木薯杆搭起路障中的缺口处进攻,刚跃起两步被机枪扫中腹部重伤,被担架抬下战场后牺牲。</p> <p class="ql-block">  从卢崇兴受伤的地方看,此处应是越军故意留的缺口通道,若继续从这里进攻,将会遭到更大的伤亡。我卧姿匍匐前进到一木署杆拦的障碍处,丢掉除武器以外的任何东西,跳跃爬上木署杆障碍顶部,顺势斤斗翻越过去,跳入一低洼处。</p> <p class="ql-block">  只见身后机枪扫射的木署杆满天乱飞。侥幸冲过这死亡地带。看着身边牺牲的战友,打红了眼的我7班全体战士,也顾不得利用地形地物勇猛向前冲击,各种武器全部开火,复仇的子弹雨射向越军,消灭敌人若干。此时,也验证了那句:只有主动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占领167高地后,241高地和211高地敌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向167高地疯狂扫射。连实施了猛烈的火力夹击,并立即组织火力压制,我3排奉命从正面接近241高地用火力吸引敌人,此期间我排九班副班长英布也光荣牺牲,短短时间内我排牺牲四人。一排二排采取分班组交替掩护前进,从左侧和南侧向241高地发起攻击,约下午3点半左右我连夺占了241高地。</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占领241高地后,向下俯看我班战友卢崇兴在167高地牺牲的地方。清楚看到木署杆拦截的一道障碍物,明显预设了一个大缺口。我伸开右臂竖起拇指,分别闭左、右眼,用最简单的军事地形学目测法测出400米,这正是越军的标定射击地线,我才恍然大悟。身体灵活、动作敏捷的卢崇兴为何刚冲出几步,就倒在血泊中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在越南的20天里,吃的是761、762压缩干粮,喝的是稻田里面放点净水片的脏水,夜间提心吊胆,更谈不上休息,但没有一个生病的。这可能是精神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年轻。农村好像是有一句土话,“傻小子睡凉炕全靠火力壮”!大家常讲的:部队是不养老也不养小的特殊群体,是“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确实如此!</p> <p class="ql-block">  当然,轻机枪副射手身挂而个百发子弹匣和一铁箱备用子弹,也迟缓了他的战术动作。当时我就想,越军打了几十年的仗,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虽然说是牛刀杀鸡,以后战斗也不敢掉以轻心。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讲的!</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我3排奉命23号夜留守防御241高地,又开始了一个不确定的可怕夜晚。</p> <p class="ql-block">  在连火力猛烈打击下,残敌仓惶逃向280高地,我们奋起追击,大约下午6点左右,同2营6连胜利夺占了280高地,尔后打扫战场。</p> <p class="ql-block">  记得一天没吃饭的我们,炊事班从后面送上阵地的米饭,大家用沾满鲜血的脏手一人一个饭团,那个吃的香啊,好像还有一包榨菜,至今难以忘怀。这个米饭团,也可能是我这个北方人以后人生中,喜欢吃米饭的原因之一吧!人的味蕾,有时吃的也是难以忘怀的记忆。所以才有了人人体会很深的“妈妈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1979.2.23日这一天、这一仗,我7好像是牺牲了7名战友,负伤10余名。虽然毙敌几十人,但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天已经深深的埋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成为了永远的痛!</p> <p class="ql-block">  此战结束后,好像在战场上,又补充了一批济南军区和上海警备区的兵,我们7班有2个上海来的江苏和浙江省藉各一人。战前还有一个安微省安庆市会唱黄梅戏的帅哥,在7班一闪而过,好像是调走啦。这个人在我军旅生涯中也出现过。</p> <p class="ql-block">  我连24日夜在向柑糖市推进时,夜宿305高地附近宏西爱–郎堂之间一个凹部地带,又遭敌夜偷袭,连部司务员吴祖清牺牲。偷袭的特工好像是被我连的一个彝族班长击毙。</p> <p class="ql-block">越战纪事一一战场以外之趣</p><p class="ql-block">战场上好像我和关富强、肖福华是一个战斗小组。(肖在23日攻打167高地时,兼任排通信员)记得攻克柑糖后,我们在市区和郊外挨家挨护搜索残敌,若百姓大门未锁,进去查完则走,若与大门紧锁将破门而入。当检查到一户床下躲藏一位老人,看他对我们也构不成什么威胁,就没采取措施。战场上一个人的生命,就像一只蚂蚁一样。如果他有任何不正常的危险举动,我们即可就送他上西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搜到郊区一座小别墅时,应该是越南的中产阶级的家吧。经搜查,楼内空无一人。但闻到有一股浓浓的香蕉味扑面而来,楼上楼下检查完也没发现。准备撤退时,看到有一个地窑,担心地窖有越南军人 ,我向地窖丢了一颗手榴弹。尔后下去抬上来一筐熟透的香蕉。我们三人大吃一顿,没吃完又抬回来送给本班战友享用。当时想,战场上的青春也挺浪漫好玩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连在守一个铁路桥边的高地,掩护我军工兵在桥墩上打洞装炸药,以撤退时破坏铁路及桥梁并将其炸掉。那两天没有敌情,相对轻松。白天我们三个到柑糖市区一个水塘边发现有一群鸭子在水中游。我们打了三只,又到百姓家厨房取了一个铝洗澡盆和盐巴,到阵地上开煮,等煮到五成熟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转移,无奈的看到快煮熟的鸭子“飞了”。虽然没吃上,但也是战场上有趣的回忆。现在想起来感觉也有点可笑。残酷的战场生活,不单单是硝烟弥漫,你死我活。也有我们这些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年轻军人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越战纪事一一告别战场之夜</p><p class="ql-block">我连于3月8日奉命回撤,在越南回撤的最后一夜我们又坚守了250高地。至今清晰的记得:</p> <p class="ql-block">  那夜越南阵地上月亮是那么的明亮,洁白的月光洒在死一般寂静阵地上,当时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我抱着钢枪,卷缩在冰冷的猫耳洞里,遥望着神秘不可测的天空,心中在默默地祈祷,最后一夜啦,越南特工千万不要再来偷袭!就这样想着战后的和平生活,度秒如年的盼着天亮,一夜未眠!那夜的心情,我不知道战友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不是战争的亲历者, 几人能知晓,几人能明白!但愿此生不再有!!!</p> <p class="ql-block">  越战电影巜凯旋在子夜》插曲,许丽娟唱的《月亮之歌》是我的最愛。好像歌词是:</p><p class="ql-block">当我躺在妈妈怀里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常对着月亮甜甜地笑</p><p class="ql-block">她是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不管心里有多烦恼</p><p class="ql-block">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p><p class="ql-block">心儿像白云飘啊飘</p><p class="ql-block">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p><p class="ql-block">心儿像白云静静地飘啊飘</p><p class="ql-block">当我守在祖国边防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常对着月亮静静地瞧</p><p class="ql-block">她像你的笑脸</p><p class="ql-block">不管心里有多烦恼</p><p class="ql-block">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p><p class="ql-block">心儿像白云飘啊飘</p><p class="ql-block">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p><p class="ql-block">心儿像白云静静地飘啊飘</p><p class="ql-block">月亮 我的月亮 请你夜夜陪伴我</p><p class="ql-block">一直到明朝。</p> <p class="ql-block">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来诠释当夜的心情最为恰当!不知道导演兼词作者的尤小刚是否上过战场,但这首歌词将我那夜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黎明迈着珊珊的脚步,终来到了我的身边!此时抬头眺望异国的天空异常美丽!天亮后,我们乘坐云南省个旧市汽车运输公司车辆凯旋而归!</p> <p class="ql-block">  我 连回到祖国河口县进入凯旋门,受到了党政军和地方群众热烈欢迎,连夜又回到了云南省屏边县新现公社驻扎宿营,进行休整和战后总结。此时是我21年来吃的最好的阶段,全国人民寄来的慰问品应有尽有,全连官兵大饱了口福!</p> <p class="ql-block">  4月19日,我连完成了上级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作战任务,胜利凯旋回到重庆驻地营房。</p> <p class="ql-block">我7连自卫还击作战战况 </p><p class="ql-block"> 我连参战149人,其中干部9人(连长:杨发喜,指导员:朱家贤,副连长:杨明清,副指导员:雷朝富,一排长:高凯,二排长:余文和,三排长:刘祖东,四排长:帅西林,司务长:裴秀纯),战士140人,党员46人,团员79人,青年24人。从1978年12月19日接受作战任务,到4月19日胜利返回营房止,历时4个月。从2月17日奉命出国对越作战,至3月8日班师撤回祖国,历时20天,参加进攻和防御作战大小战斗7次(即:</p><p class="ql-block">攻打夺取167、241、280高地作战,先后在171、196、198、205等高地穿插防御和守桥等任务)。共歼敌70余人,抓获俘虏4人,摧毁敌火力点18个,缴获敌人各种枪支24支和大量的弾药。在整个作战中,全连干部和战士同甘共苦、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尤其是在攻打167、241、280高地时,战斗如此之激烈残酷,不少战友悲壮的倒在血泊之中,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幸存的弟兄含着眼泪,高喊着为牺牲战友报仇之声,继续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敢打硬拼、英勇顽强战斗,直至夺取最后胜利,圆满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和作战任务。连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不少班、排、个人分别荣立了一、二、三等功和奖励。但是,我连在这场捍卫祖国尊严的战斗中,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伤亡,先后有13名战友光荣负伤,血染疆场。有10名战友牺牲为国捐躯,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祖国南疆的热土之中,他们分别是:一班战士杨文祥,四班战士俸兴安,六班战士张光法。六班战士贡布多吉,七班班长彭元桑,七班战士卢崇兴,八班班长谢兴富,九班副班长英布,火箭一班班长朱友杰,连部司务员吴祖清。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边疆的安宁与和平,共和国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走进考场再启航</p><p class="ql-block">战后,中央军委从自卫还击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下决心走现代化强军之路。当年即取消了从优秀士兵中直接提干的规定,今后所有军官必须从军校培养。为保留一批经过战火考验军事素质过硬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战斗骨干,经考试送干部战士到各种不同层次的军队院校培养深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好像是1979.7月,连队通知我到111团作战会议室参加军校入学考试。接到通知后独自步行从沙坪坝杨公桥营区走到歌乐山下的团部。当我进入考场后,看到墙上挂着:北京军区步兵学校战斗骨干入学考试的横幅,环视室内有军校来的考官,正襟危坐的坐在台上。顿时我的心情有点紧张,记忆中考场有20人左右参加考试(可能每连选拔一人)。刚好和我同时入伍的同乡刘朝顺也在场(他好像当时在人人羡慕的团后勤工作)。我俩简单交谈了几句,心情慢慢的平静下来。考试题并不难,都是高中学过的课程。交完考卷,心想,我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在读书无用论的文革期间,他老人家坚持让我上高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否则,今天的卷子就答不上来。这一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9月份接到了军校录取通知书,又启航向中国的“西点”军校出发!</p> <p class="ql-block">  考试时和我坐在一起的乡友刘朝顺,现在我的家乡创业,事业有成!</p> <p>后续回忆录之五一一38年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