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

呼噜王

<p>  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3年),王实自太原迁至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由此时始计,宗支繁衍,家族渐大,历经700余年,至今传至二十八世。</p> <p>  王实在静升以佃耕为主,兼营豆腐小业,为人实在,口碑甚好,一日救助一得病老人于家中,老人病近痊愈在村落周边散步,发现这里有一块风水宝地,嘱王实以后在此兴以土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王实辛勤经营,始置薄田自耕。王氏自第三世进入明朝,从耕读传家向手工业、商贾发展,家族从八世起由于读书人渐多,向商宦发家趋势明显。</p><p> 王家从十三世进入清朝,得益于十世以后经商积累资本增厚,清初投机贩卖牲畜,捐战马效忠清朝廷,又受命为清军筹集军马粮草,受康熙帝褒扬,从而成为巨贾大商,官僚士绅,灵石四大家族之一。也就在这一时期,王家大兴土木建筑,形成五巷六堡一条街的格局,今统称为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p> <p>  高家崖建筑群又称视履堡,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历时16年完工,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总面积近二万平方米。</p><p> 入堡大门朝东,门洞上方镶“寅賔”二字,出自《尚书·尧典》:“寅,敬。賔(宾),导。”,意为恭敬迎导日出。</p> <p>  王家大院风姿绰约,又因多部影视在这取景拍摄而名声大噪。</p> <p>  敦厚宅亦称乐善堂,红灯高挂,门楼高挑,这是王家十七世,刑部山东司郎王汝聪的住宅区。</p> <p>  大门前照壁,“狮子捧绣球”。</p> <p>  房子布局前堂后寝,尊卑老幼有序,主仆等级分明。</p> <p>  乐善堂匾额下,木雕图案为八蛮进宝,八蛮指代胡人。</p> <p>  正厅门柱上楹联:“铭先祖大恩大德恒以礼义传家风,训后辈务实务本但求清白在人间。”,此乃家风祖训也。</p> <p>  上、下图为视履堡和红门堡建筑模型,方便游客对王家大院的总体了解。</p> <p>  门上悬匾“惠迪吉”,出自《尚书》:“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作善降之百祥,作恶降之百殃。”,以警示后人。</p> <p>  窑洞夏凉冬暖,非常适合山西的气候、地理特点和时代背景。</p> <p>  楼道扶手的石雕,蜂巢和大小猴,意寓“辈辈封侯”,大、小石狮则意寓“太师、少师”。</p> <p>  壁龛,供奉土地爷所用,许多院落都有,样式各异,做工精致。</p> <p>  玄观照壁砖雕,寓意“龟鹤延年”。</p> <p>  养正书塾,王氏儿童的启蒙教育场所,王家大院内有不同的书塾,以应对儿童和少年的教育。可见,王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p> <p>  匾挂“大夫第”,王家从十三至十五世间,开始做官为宦,共有52人次被封典为正七品至正二品官职,以十八世王肯任,二品,曾任户部广西司郎中,诰授资政大夫为最大。</p> <p>  照壁图案五只蝙蝠翩翩起舞,寓意“五福盈门”。</p> <p>  凝瑞居(敬业堂)为王汝聪其弟王汝成宅院,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故老大宅院在东首,老二则在西侧,兄长门楼较高,老二官比哥大,宅院门面更宽,谓之“兄让弟阔,弟让兄高,兄友弟悌”。</p> <p>  王家每个院落都有一个大水缸,用以聚财、储水和消防应急,“蛟龙出水”别有情趣。</p> <p>  凝瑞居包括桂馨书院、兰芳居花院等,分前后院、书房、厨院,后院正窑顶上为祭祖阁。</p> <p>  门楣上映奎、桂馨字样,都带有登科折桂之意。</p> <p>  兰芳居为视履堡花院,僻静幽深,是赏花观天象的休闲之处。</p> <p>  登楼台而赏月观星,星转斗移,看嫦娥舒广袖。春来柳绿花红千山叠翠,秋风瑟瑟吹遍层林尽染,冬至银装素裹惟余茫茫。</p> <p>  一桥飞架东西,把视履堡和红门堡衔接,原桥在1946年被战火所毁,现桥为1988年重建。</p> <p>  这是红门堡(恒贞堡)东二甲腰门,红门堡内有东西巷三条,把堡分成底甲、二甲、三甲和顶甲四部分,一条南北通道把三巷平分,似王又似丰字。</p> <p>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历时54年,堡内88座院落依山而建,各具特色,无一雷同,是堡又似城。</p> <p>  德馨轩王氏第二十一世花翎盐运使衔王鸿翔的宅院</p> <p>  纵观王家大院的建筑,青砖灰瓦,憨厚而凝重,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p> <p>  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技法娴熟。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斗拱、额枋、雀替、柱础、扶拦、窗花,踏步、压脊,匾额、楹联无处不体现红顶商人的文化气质。</p> <p>  缥缃居厅前匾书“澡身浴德”,其意为出污泥而不染。</p> <p>  日晷时时提醒后辈惜时如金</p> <p>  在红门堡比较有代表性的院落还有:司马院王氏十六世王寅德的宅院,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院主题:加官、进禄、增福、添寿;绿门院王氏十六世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p> <p>  顺着坡道,我们往前寻找顶甲花园,花园共有四院,为全堡共用,这里有通往环堡围城的台阶。</p> <p>  泰山石敢当,挡在丁字路口能逢凶化煞。</p> <p>  从顶甲花园上到红门堡北围城,俯瞰红门堡,整堡座北朝南,依山势而降,能避寒风且阳光充足,有龙泉归于底甲,真风水宝地也。</p> <p>  王家大院有五堡,除视履堡和恒贞堡开发为旅游景区外,恒贞堡西边崇宁堡则开发为旅游酒店,举目堡内外,民房建筑挡次反差巨大,况且是数百年前,更是不可想象。</p> <p>  底甲的两口水井,曰“龙泽”,曰“凤泉”。</p> <p>  “恒贞”意为永久保持正道,据说王家十六世王中极,违制将大门漆为三品官员以上才可用的红色,所幸及时整改才躲过一场灾祸,后人也就将恒贞堡称作红门堡。</p> <p>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王家却从十三世开始发达,延续到二十一世,有九代之长,这也许应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p> <p>  随着清朝的衰财,王家也承受清廷豪夺巧取,王氏族人逐渐迁外发展,王家十八世开始就有不屑子孙吸食鸦片,家道由此败落,至二十世王嘉言变卖视履堡,终流落街头做乞丐。</p> <p>  乾隆君为旌表王氏十五世王梦鹏孝行义举,下旨为其修建的孝义牌坊,也于民国初年铲去名讳,以二千吊麻钱卖了。王家虽有大部分人能以诗礼传家,但气势蔫了,终究逃脱不了兴衰起落的規律,大院最终人去楼空。</p> <p>  长长的文化墙,高高的文庙塔楼,静静地伫立着。今天,王家大院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它以丰富的内涵让后人品味和体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