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缘起</b>: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大半,孩子们都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是由于我们班一开始没有对孩子们的常规进行很好的训练,导致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很好,比如乱扔垃圾、喝水不排队,区域卡乱拿,玩具乱扔等等,所以我们决定抓紧时间好好的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p> <p><b>首先,观察孩子们平时不好的行为习惯</b></p> <p>玩区域的时候,没有规则意识,乱扔材料,躺在地上;喝水也是猛的一群人冲过去,没有排队;排队户外活动时总是会有小朋友跪坐在地上玩,离开座位时小椅子也随便乱放,用餐时桌子上被弄的到处都是;玩具掉在地上也不捡起来……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出现。</p> <p><b>小记</b>: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促进身体健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班的幼儿好动、好玩,自制能力差,是非分辨能力弱,他们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小班开始对幼儿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p> <p><b>行为习惯要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b></p> <p>要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合理的、合适的常规,才能让孩子的行为习惯朝好的方面发展。根据孩子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规定了幼儿各方面应有的规则。</p> <p>喝水知道排队,不拥挤。上课注意听,坐姿漂亮,正确!</p> <p>小朋友也知道爱护花草了,隔两天都会给花草浇水,晒太阳。</p> <p>每次玩过玩具后,都会将玩具收拾干净,放回原来的地方。</p> <p>户外活动要遵守游戏规则,不推不挤,一个接着一个走梅花桩、跳栏杆等。</p> <p>用餐时不挑食不偏食,桌面脏了要及时清理。</p> <p>自己的衣服、鞋子也要尝试自己穿。</p> <p><b>小记</b>:一日生活中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然水到渠成。利用奖励的方式,促进行为习惯的培养。将行为习惯渗透到各领域课程中,都可以有机渗透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只要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就可以使我们的活动和行为习惯有机地整合。</p> <p><b>家园共育——做好行为习惯的培养</b></p> <p>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孩子们在幼儿园慢慢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往往有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习惯和幼儿园两个样。怎样才能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和幼儿园一个样呢?</p> <p>于是我决定与家长合作,让他们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在群里与老师进行交流。</p> <p>幼儿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表现,有自己刷牙、洗脸、穿脱衣服鞋袜、打扫地面等等。</p> <p><b>小记</b>: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了教育的一致性,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我向家长介绍幼儿园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与具体做法。言传身教作用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影响到孩子。家长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孩子的表率,由此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父母良好的行为举止,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也要做到始终如一,对孩子进行提醒和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途径和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行为习惯养成的时间与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