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则将至--记烟台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质量分析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议

拾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精准分析2020年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准确把握命题思想,更加深刻地认识统编教材结构体系和重点内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改革,莱山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于2020年11月25—27日参加了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中考质量分析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br> 本次活动分为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和课堂展示与评价三部分,推进会在烟台市教研员韩明山老师高屋建瓴、风趣幽默的主持下顺利展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9b9b9b">专题讲座</font></b></h3> 烟台市教科院于建云老师就《如何提高课题的论证质量》进行了专题报告。于老师开篇设疑:“什么叫论证?”引导全体教师明确概念,找准方向,并在总结与回顾烟台市课题申报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审核课题中暴露出的目标贪大求全、综述论文罗列、内容尚未分解、思路逻辑模糊几大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于老师展示了课题入选的总原则、省市级规划课题论证设计,剖析了课题的选题、定位与探索,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的问题,着重分析了提高课题论证质量的要求与方向,包括“兼顾整体与局部”“兼顾理论与实践”“兼顾全面与重点”“兼顾普及与强化”。 牟平区教研员王宏老师逆向再现解读中考题目的产生,以《把握命题思想,涵育学科素养》为主题,以试卷结构组成和分数情况总结为切入点,破解知识,厘清做题思路,启发教学实践。王老师剖析道:从2020年烟台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整体架构看,试题为“一村一城一法典一战疫”,充分关注时事政策,联系热点,紧扣主题,厚植家国情怀,同时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以讲好榜样故事为依托,充分关注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长,强调以案说法、以典说法,引导法治行为,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9b9b9b">经验交流</font></b></h3> “千江有水千江月”,莱州市双语学校王文婧老师在诗情画意中结合自身执教初三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经验分享了几点感悟。陶行知先生有言:“生活及教育。”王老师将教学实践植根生活,在捕捉生活元素中借助“一例到底”,把握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化解教材与生活的“相驳点”,搭建教材与生活的“着力点”。同时,王老师以自身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实践为例,向大家分享了教学中巧用情景留白、探究留白和课后留白,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境界。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烟台港城中学袁泉老师细腻深刻,娓娓道来,以初四《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将教材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深化“回归生活”德育理念进行了细致解答,厘清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系统整理了初四教材的内容框架,从“尊重教材”“研究教材”“创造性使用”和“素养与能力”四方面为教材的使用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9b9b9b">课堂展示与评价 </font></b></div> 牟平区姜格庄中学的吴永艳老师和烟台十一中的施桂玲老师各显身手,芝罘区教研员褚迎君老师和莱山区教研员刘建梅老师以浅言表深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课,共同为全体参会教师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习盛宴。<br> 吴老师利用近期“双11”网购热潮吸引学生兴趣,并借助自身“双11”失败的购物经历迅速将学生带入《善用法律》一课的学习中。吴老师巧妙采用中学生同龄人楚歌的故事贯穿课堂,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同理心,带领同学们探究了“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并为同学们科普了“指尖上的法律顾问”——2010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网上问法》。同时吴老师借助身边山东人见义勇为的事例展开了多角度剖析,带领同学们深刻感悟了“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榜样就在身边。<br> 教研员褚迎君老师以《搭起生活与课程之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为题,从教材认识入手对吴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点评。逻辑清晰的阐述了本堂课带来的教学启示:<br> 1.创设生活化课堂,用思政课的方式“教教材”;<br>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br>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学科逻辑;<br> 4.提升教学立意,引领深度学习。 施老师同样从身边事例谈起,借助视频——烟台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抛出问题:“烟台创建法治建设示范市,谁在付出努力?”将学生带入《凝聚法治共识》一课的学习情境当中,并借助李先生的经历带领学生感受政府担当。为增强学生体验感和获得感,施老师将课堂直接转化为《问政烟台》节目现场,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堂放给学生,令同学们在角色体验中感悟法治政府。紧接着,施老师借助“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层层递进追问,巧妙解答了“怎样厉行法治”。<br> 莱山区教研员刘建梅老师对施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评析,如春风化雨,细流涓涓,滋润心田。<br> 首先,刘老师从六方面赞扬了施老师课程的精妙之处。①教学理念从学生出发;②教学过程流畅清晰;③教学目标紧扣核心素养;④教师教学功底深厚;⑤教材处理机动灵活;⑥核心知识点讲解到位。其次,刘老师点明了施老师课堂中出现的细微瑕疵,为课程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①尝试进一步设计具有思维进阶的任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②总计环节引领学生再度升华,使课堂真正实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指导生活;③重视反馈评价,引导学生互评互长。<br> 韩明山老师对褚老师和刘老师的评课表示高度赞同。韩老师总结道: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一节课的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趋同的。这两堂课都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倡导的创设情境、引领发展的课堂结构模式,贯彻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理念。韩老师强调:部分老师纠结于课堂教学改革与应对考试之间的矛盾,吴老师和施老师的这两堂课都能给予我们一定启发,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r>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我们将继续走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路上。

老师

法治

教材

课堂

素养

学生

教学

教研员

烟台市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