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若尔盖大草原

茶峒山人

<p>  《秋行》寻秋若尔盖大草原</p><p> 那年的一个秋天,儿子自驾车,一家人去欣赏高原的景色,目标是若尔盖,那里有广袤的松潘草原。</p><p> 过了成都,一路北上,经绵阳,出剑阁,达碧口进入甘肃,再沿白龙江右岸朔流而上。白龙江虽然宽不过三五十米,但两岸的山色迥异,左岸树木青秀,花开丛间。鸟鸣深处,时见山泉。而右岸则是黄土高坡,几无植被,花不长,鸟不落,一片干涩景象,显得缺少生气。白龙江水自西北向东南滚滚而下,江中多有大小不等的滩石,水流从石上漂过形成无数朵朵白色伞花,向上游一眼望去,一条长长的不宽的江,活像一条披着鳞甲的白龙,正依山行水,想是直奔东海。两岸河沿尚可见到河水冲刷倒下的树木,其中有一种很特别而不知名的權木,集簇丛生而叶极细小,非常一致的向下游倾伏,但伏而不移,可见扎根之牢固,恰也证明了白龙江在洪水发怒期间是十分凶悍的。一条白龙所向披靡,一去千里。脚下飞沙走石,掀起波涛万倾。两岸草木躬倾,蛰伏了多少生灵。到了水流拐角转身的地方,龙角触击山石纷纷滚落江中,留下更高更大的浪花。</p><p> 白龙江是我记忆里深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神秘,当年为知道它在哪里,问了很多的人全不知道。那是五十年代,国家颁布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其中有一条规定是,白龙江以北粮食亩产要求极低,而白龙江以南亩产量要求高很多,一江之隔要求亩产量尽有如此大的区别,让人着实想看看白龙江的所在,白龙江不属名川大山,无处可寻问,便把它收藏在记忆之中了。不料今日親临其境,见水如见龙,气势如英名,真是开了眼界,多年的神秘也得以揭晓。</p><p> 沿江上行过了郎木寺,到了玛曲后进入了松潘大草原。原上公路宽阔而笔直,一望数十公里杳无尽头,几十米宽的一条公路,伸向远方尽成了模模糊糊的一条细线。汽车急驰,虽门窗紧锁仍觉唬唬生风。前窗望去是低垂的兰天白云,给人的错觉就是兰天白云在远处与地面相接,马上就驶到了一个天地合一的地方。但不管怎么加速奔去,天还是天,地还是地,这种天地相逢的感觉又移向远方了,不断诱人前行,再看看计程表已经走过了百余公里,除了大草原上,去那里行车还会有这样的神奇呢?车窗两边看去是无际的草地,曲河流水在莽原上蜿蜒,黑牛白羊撒落在秋草之中,成群成对或星星点点,远远眺去,像是草原上布满了黑白棋子,草原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盘棋,牧人们赶着牛羊正在棋盘上移动博弈。沿途一派秋的景色,尽收眼底。到了一处有几个藏包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土岗,遍是锦幡,上空有数鹰盘旋。我们停下车来,想看个究竟,问了藏胞才知道,那个土岗是藏民实施天葬的地方,这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双手合十而告别。</p><p> 行到一个小镇就餐,邻桌四五藏男,个个身高体阔,土钵作碗,筷子粗长,大块的牛羊肉用藏刀自剜,一口一刀,一刀一口,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话,但能体查到他们的奔放和豪情。相反,饭店的藏族女服员,个个温和礼貌,服务周到,知道我们是汉人便为我们摆放了普通的碗筷。是高原的风把她们吹成了可爱的格桑花,给来饭店就餐的人许多温馨,甚至让人流连忘返。都说藏家儿女,男人是雄鹰,女人是格桑花,这次秋行有了实实在在的所见。故把这次秋游写成《秋行》以记之。</p><p><br></p><p><br></p> <p>《秋行:寻秋若尔盖大草原》</p><p>秋寒秋雨秋风凉,秋里寻秋秋路长。</p><p>一剪秋情秋不尽,处处秋山红绿黄。</p><p>秋鸟无名秋语脆,秋花无主秋自芳。</p><p>秋天秋地皆秋色,尽收秋客两秋窗。</p><p>畔行秋水叫白龙,直奔东海气冲冲。</p><p>春潮夏雨发情时,两岸秋山一洗空。</p><p>若尔高原秋水绿,松潘草地秋风速。</p><p>秋草苍黄秋雁飞,天作穹庐云作幕。</p><p>原上一骑秋风生,纵横莽原四蹄轻。</p><p>但使龙城该将在,能敌胡马百万兵。</p><p>摩天接地秋原上,藏家儿女秋气爽。</p><p>长鞭卷出日头升,一马放的秋羊壮。</p><p>昔人遇秋动秋肠,牵愁挂恨似秋娘。</p><p>今游藏地眺秋野,人间最美是秋光。</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