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战女兵的追寻之旅》——节选(一)作者--王莉莉

老哥

<p>2010年6月18日晚,广州火车站。 六位曾参加过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战的女兵:黄小冰、王莉莉、黄艳英、丁湘陵、安秀云、韩广和,登上了开往南宁的列车。</p><p>这是一次期望已久的追寻之旅,也是不知策划了多少次的行程,但我们知道,只有登上南行的列车,追寻当年足迹的旅程才真正开始了。</p><p>列车上,六位老兵屈膝挤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讲起来了,人说三个女人一个墟,况且这有六个呢。这群相识近四十年的老战友,有多少年没有像在部队一样挤在一起聊天了,一个个都抢着说,总自嘲若不抢就像老年痴呆把话题忘了。我们回忆在部队时的往事,打听相熟老战友的近况,聊聊自己的孩子、家人、小孙子,讲得最多的,当然还是亲历的那场自卫还击战……</p><p>一夜无眠。</p><p>除了安子,我们其余五人在战后撤离广西后,再也没有到过南宁。1979年2月15日的晚上,在医院大礼堂看了场电影《家》之后(至今一直未想明白那天晚上为什么会放那么一部悲悲切切的片子?),医院野战医疗所的全体人员集结在大操场,准备出发去火车站,我们野战所中有三个孩子的妈妈、手术组的护士长邹引,有刚生完孩子不到半年的护士刘建辉,但更多的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女兵和俊朗帅气的小伙子,虽然知道是去前线,可对战争的想象还是停留在曾多次参加过的野营拉练上,绝对想不到战争是多么地悲壮残酷。当年我们参战时乘坐的是军用列车(也就是俗称的闷罐车),从湛江到南宁,整整走了20多个小时。</p><p>而今,我们又聚集在一起,为了重寻当年参加自卫还击战的足迹,为去拜祭牺牲的战友……</p><p>6月19日,早上。在南宁的参战老战友刘华(参战时在手术组)给我发来短信:</p><p>“车和住宿已安排好。”</p><p>莉莉:“我们的车正点到南宁。”</p><p>刘华:“好的,我准备去接你们!”</p><p>莉莉:“我们已兴奋一夜了!”</p><p>刘华:“我也是!睡不着。”</p><p>刘华:“我已在出站口等候你们。”</p><p>在火车站出口处,老战友刘华、高小飞(参战时在野战所检验组)早已在等候,一见面又是一阵激动,自幼就相识的好朋友、老战友,细数起来,有多少年没见了?</p><p>中午,受参战战友朱坚东的弟弟朱旭东委托,高小飞夫妇在“好友缘”国宴馆设宴为我们接风。</p><p>午后,我们对行程的安排作了调整,因广和父亲病重,还要带小孙子,所以决定第二天就去那坡、靖西,与我们较相熟的41军参战牺牲的烈士,大多安葬在那里。这样待结束边境的行程后,广和就可以先行离开了。</p><p><br></p><p>下午,刘华陪我们去参观了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的扬美古镇,晚上又带我们去中山路品尝南宁的风味小吃—粉饺蘸黄皮酱,味道真的很独特,很好吃。记得1979年野战所撤到扶绥后,有时借送伤员到南宁,我们也会趁机解解馋,对南宁美食的美好印象那时就深深留在脑海里了。可惜还有老友粉、卷筒粉没吃,实在是吃不下了。</p><p>夜里下起了暴雨,在宾馆里,小冰不停地与东纵后代的朋友联系,我也给袁卫东(41军122师战友)、幼茹(烈士赵幼林妹妹)、捍江(烈士张亚南姐姐)、延红(张亚南妹妹)打电话、发短信,落实烈士墓地的具体地点,明天我们就要去看望烈士们了。</p><p>6月20日,清早。一夜大雨仍未停歇。小飞7点钟就打来电话:“雨太大了,还走吗?”</p><p>“要走,必须的,路上小心就是了。”</p><p>旭东把公司的商务车借给我们用,司机小明的父亲也是广西某边防师的老兵,曾参加过边境保卫战,小明能理解我们这群参战老兵的心情,忍受着我们一路上的叽喳唠叨。</p><p><br></p><p>顶着大雨我们上路了。仍在广西自治区出版局上班的刘华专门请了假,与我们同行,一起踏上追寻之旅。其实她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就忙忙碌碌地为我们打点安排,让我们特别感动。</p><p>广西、湖南、江西等地近来正是涨大水,洪涝成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出现,但我们一心想尽快赶到位于中越边境的那坡县,只得风雨兼程。尽管时下大雨,但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俊美山川,仍让我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和感叹,广西的风景真是太美了,雨后云雾缭绕的山峰,路边白墙红顶的小楼,就是一幅幅绝美的水墨画。</p><p>中午一点多,我们到达那坡,这是中越边境上的一个小县城,地处桂西南边陲,东南与靖西县相连,南和西南面与越南接壤,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是广西陆地边界最长的县,人口19万,民风淳朴。1979年的自卫还击战,41军122师等部队,就是从这里出击的。</p><p>简单的午饭后,我们到街上买了酒和香烛,但绕了几圈,也没看到卖花的,就直奔烈士陵园而去。</p><p>“泪飞顿作倾盆雨”,一路走来,不断的雨水一直伴随着我们,毛主席怀念杨开慧的诗句,竟那么准确地暗喻了我们怀念牺牲战友的心境。当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时,天空确露出了光亮,好像战友们知道我们要来,青翠翠的群山在低低的云朵下显得格外凝重。我们轻轻地踏上烈士陵园的台阶,望着那高耸的英雄纪念碑和一排排墓地,心中百感交集:“亲爱的战友,我来看你们了!”</p> <p>那坡革命烈士陵园的陈列室正在装修,比较零乱,但仍可看到部分烈士的大幅遗照和生平,各级政府、部队、各地民政局及参战老兵战友联谊会敬献的花圈也都摆放在那里。</p> <p>烈士陵园管理处的同志请我们在来访登记簿上签名,还拿出烈士花名册给我们查找,毕竟三十多年过去了,烈士名册的封面已经残破,可一页页翻去,多少年轻生命的印迹留在这里,看得我们心里真痛!我们在名册的第35页,找到了孔令华的名字。</p> <p>当年,我们所在的解放军196医院,在划归军区后勤20分部之前,一直隶属于野战军,原先是55军,1968年55军与41军调防后,我们就与41军122师相邻,与365团更是几乎一墙之隔。那时,女兵是挺引人注目的,不少领导也很乐意牵线搭桥,将部队的优秀干部介绍给我们医院的女兵。孔令华当时是365团的一名连长,山东小伙子,英俊帅气,年轻有为,是我们医院护士小D的男朋友。小孔所在部队,1978年底就奉命开赴广西德保边境,1979年2月17日,在自卫还击战开战第一天,孔令华就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24岁。因小D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段往事大家也都很清楚,所以拜祭孔令华,成了我们196医院参战女兵深藏已久的心愿。此行,小冰就随身携带着孔令华当年在德保写给她的一封信,三十一年了,小冰一直珍藏着这封书信,信中那笔画有力的整齐字迹,那朴实真诚的话语,小孔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还是那么栩栩如生。</p><p><br></p><p>我们在陈列室里看到了孔令华烈士的大幅照片,听工作人员说,照片是烈士亲属提供的。大家听后心中略感安慰,小孔家人来祭拜过。我们一起捧着孔令华的照片合影,仿佛战友还在我们中间,在那场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远离我们而去,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共和国的旗帜上,永远留有他们血染的风采,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当世世代代永志不忘。</p> <p>那坡烈士陵园地势较高,陵园管理处的同志陪同我们一起去扫墓。苍松翠柏之中,我们来到了孔令华的墓前,在烈士的墓前点燃了几支清香,献上了终于在陵园管理处买到的几束花,敬上了广西得胜酒,向孔令华烈士默哀,致礼。陵园里静极了,只有风轻轻地吹,青松翠柏发出飒飒的低吟。我们在一个个墓碑前细细查看碑文,长眠在这里的,有1943年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当年牺牲时已54岁的部队领导干部,也有不少1979年1月入伍的新兵,牺牲时年仅十七、八岁。我们仔细地擦拭墓碑,一一为他们点香敬酒,在他们的墓前默默地送上我们无尽的思念┄,只有亲身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当你真正置身于烈士陵园的时候,当你放眼望去那一排排寂静无言、排列整齐宛如队列的墓碑,当你轻轻地抚摩那些冰冷的墓碑时,你才会深知流血牺牲、为国献身的真正含义,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的历史使命。</p> <p>离开那坡,我们又驱车赶往靖西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的也是41军121师、122师和123师牺牲的烈士。其中有三位是小冰和我在八一学校的校友:欧阳小雄是小冰在东江纵队后代好友的表哥,是东江纵队老同志欧阳洪叔叔和李芬阿姨的孩子,任123师某团6连连长,牺牲时年仅25岁;赵幼林是我在八一学校的同年级同学,1969年入伍,在122师364团一营一连任连长,牺牲时年仅25岁;张亚南是我们196医院战友张捍江的弟弟,是1969年和我同一天参军,一起从广州同到湛江的战友,参战时在121师某团任连长,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们都是我军高级领导干部的子弟,也是我军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当那场战争来临的时候,他们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是我军永垂史册的英烈,也是干部子弟的优秀代表和楷模。</p><p><br></p><p>来到靖西烈士陵园已是下午五时多了,烈士陵园的陈列室也在装修,看见那沿山而建的大片墓碑,我们的心仍然是不能自已地阵阵疼痛,和平安宁的环境是多少烈士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啊!</p> <p>我们在陵园中一排排地查找,终于找到了三位烈士的墓碑,他们的面容真年轻啊,正是人生最好的年华,他们没有来得及享受美好的生活,他们刚刚初尝爱情的甜蜜,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幸福生活所有的一切,就永久地长眠在了祖国南疆。我们向烈士致以老兵的敬礼,把花和鲜果敬献在烈士墓前,敬上薄酒,点上清香,在袅袅缭绕的清雾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战友永远青春的笑容,烈士们如若在天有灵,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么多真诚的思念,那不远千里而来的虔诚的祭奠,那些来来往往不再年轻的身影……</p> <p>记得一位参战老兵说:</p><p>“不论世人是否记得,我们永远记得;</p><p>不论别人怎样理解,我们完全理解;</p><p>不论历史如何评价,我们自有评价:</p><p>共和国的军人,国家的英雄,人民的好儿女,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的英烈!”</p> <p>说得多好啊!</p><p>当晚,我们赶夜路在大新县硕龙镇住下。</p><p>顾不得洗去一路的征尘,时隔三十年的祭奠,仍让我们感慨万千!在那坡、靖西烈士陵园的一切,仍然深深地触动我们心中那久久不能忘怀,又不忍掀动的一页。</p><p>…………</p><p> 作于:2011年1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