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悟丹青———韶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国画专项)培训第三日

tan

<p>  烟雨濛濛最西湖。在这柔美的江南,诗意的江南,今天我们迎来了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导师张敏教授。</p> <p>  在上午的课程中张教授从《审美语镜与文化浸润》来引导我们如何解读中国画,了解传统文化是在中国画中的积淀和体现。</p> <p>   中国画不仅读的是笔墨趣味,更是浓淡干湿背后的人文情怀 。张教授站在宏观角度观望中国画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从中西方艺术特色的异同开始分析其艺术特色背后的历史、文化、思想的发展。</p> <p>   张教授在谈及赏析中国画时,特别提及中国传统思想:道、儒、佛教对中国画家思想的影响,例如“五行说”的产生对中国画色调的定格。道家思想的“崇尚自然,恬淡虚静、与万物同游”的出世理念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影响;儒家思想“正心,修身,齐天下”对中国画题材的影响,中国画的“写生”并非外向的写实,而是指向事物的本身,表达的是自然哲学之理。因此赏析中国文人画,是通过画面的物像和意境去解读画者对自然、社会、思想及自己的境遇的表达,用最简单的物像表达出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p> <p>   张教授从微观角度分析如何看待“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画作和他的经历,提到中国画并不能以“像”与“不像”论艺术,而是要站在历史与画家思想的角度去品析他的作品,中国画创作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每一张优秀的中国画都是集诗情画意与哲学思想为一体的创作过程。</p> <p>   随后,张教授为学员们演绎一幅完整的水墨山水的创作过程。教授娴熟的绘画技巧吸引了我们学员的眼球,从构图处理到构思体现,从物像表达到意境营造,从笔墨运用到色彩搭配,从落款内容到落款形式等等,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豁然开朗。许多学员拿自己的作品请张教授指导,教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深受启发,之后开始体验写意山水画的过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教授课堂范画作品</p> <p>  下午张教授为大家带来以《中国山水画技法与创作》为题的精彩讲座。结合作品从“高远、深远、平远”谈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从“之”“甲”“由”“则”“须”字形象解析了中国画的谋篇布局。张教授强调绘画要有一定的基奠,经典之作是经得起研究的,写生素材要再提炼加工,并给我们展示了陈平、刘国松、张大千、李可染等不同风格画家的作品。</p> <p>  随后,张教授进行现场示范,学员们细心聆听,认真学习,获益匪浅,开启每个人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篇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教授个别指导老师作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师们认真作画</p> <p><b>附:张敏教授课堂示范画小视频</b></p> <p><b>附:部分教师课堂习作欣赏</b></p> <p>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学习中国山水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这条绘画之路上不断前进,刻苦勤奋、素质修养和生活阅历一样都不能少,刻苦勤奋是基础,素质修养是力量,而生活阅历则是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只有把这三者都做好啦,才能在这条绘画之路上走的更远。&nbsp;</p> <p>   我们身为美术教师、美术工作者,在为人为学、为师为艺的漫漫路途上,不忘美育的初心、艺术的初心,将“大爱”“大美”的美育精神,贯注于教学、思考、创研与生活之中,永远向着最初的理想执著行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小组成员与张敏教授合影</p><p><br></p> <p>撰稿:李亚 杨博 侯敏 熊婷 陈贤健 谭成明</p><p>摄影:郭睿 邓俊松 张红媚 谭洁玲</p><p>编辑:谭洁玲</p><p>审核:王西乾 李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