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精读

麻小清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b></p> <p> 精读完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知道人人都要有“与人为善”的慈悲之心。用利他之心度过人生,必会有福报。</p><p>用知道→做到,来践行人生。</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b></p> <p> “利他”之心,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去关心别人,思想行为中至善至美,自然的德行。</p><p> 老人言 “好人有好报”,意思是要多做善事,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这样的善心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p><p>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责,首先从小为自我服务,为家人服务,为家人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这样的利他行为,久而久之,会扩展到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慈悲之心。</p><p>以人为善,从我做起。</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b></p> <p> “利他”中,尽力为他人,尽力做本职工作,这样的效劳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p><p> 作为园长 ,在带员工当中,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很多员工做多做少总认为自己吃亏了,只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从集体和大局观考虑。经常会对员工们说:“人人都要有利他的奉献精神,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共同努力,这样做没有做,不好好做不成功的事。当我们共同努力把幼儿园做好了,我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就会有大大的提升,但是这些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是靠别人的帮助,发自内心的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你这种形式转变员工们的心态,有集体精神,为自己为他作出贡献。</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b></p> <p>  在“利他”的经营当中,要有为世人为社会的利他精神,不是谋取私利,而是追求公益之心。</p><p> 就好比我们在做幼儿教育当中,首先在宏观的目标当中就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而考虑 。在微观教育目标中教育和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当中,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包括教育的行为和方式方法,也都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而考虑。不做昧着良心的教育,而是为孩子。且还追求公义之心做教育,对贫困户家长,对困难户家长,会有相应学费减免的制度,做真正良心教育。</p><p>形成“同样的幼儿园,不一样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为办学理念。</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4、利他拓展视野</b></p> <p> 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各种活动的源动力。利他和利己之心,就像一把天平秤,有时会倾斜不平衡。在做事业当中,想赚钱的这一种“欲望”会无可厚非。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自己能赚钱了就行”、“只要对自家有利就行”,如果单纯这样想,就会变成利己的较低层面上。</p><p> 在思维的层面上,从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地球,为宇宙,尽可能的扩大利他之心。也要时时的审视自己,在各个方面当中自己是以什么为主的?来告诫自己。</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5、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b></p> <p>  利他这一项“德行”是击破困难,召唤成功的强大原动力。每天自问自答,自己是不是“动机至善、失心了无”,扪心自问,你审视自己的真假善恶的动机。以这样的形式,来审视自己,这种方式方法很认同,以行动来告诫自己。</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6、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b></p> <p>  《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精读完这一小节,让我明白事业的成功要有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为集体,为社会,毫无私心 ,从逆境中成长,思维上动机至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是真理,这一点我也很认可。在带员工中,我常是以身作则,不摆架子,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带着员工一起做,而且自己更努力做,其实这样做可以带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做活动时会更成功。</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7、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b></p> <p> “求利有道”,以利他精神赚来的钱,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p><p> 在幼儿园每年活动计划中,都会开展公益的义卖活动,把孩子义卖的资金及幼儿园及老师当中捐出一部分,一起捐献给有需要的贫困户。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这种利他之心,慈悲之心。</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8、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b></p> <p> “富国有德”——“以德为本”的治国方略,是运用丰厚的财力,对他人、对他国以德相报,不是用武力,不是用经济力量,而是以德来为他国行善,获得别人的信赖和尊敬。</p><p> 在经营企业和园所当中,也应该是如此,从善意的角度思考,还是从恶意的角度思考,两者截然不同。</p><p> 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遇到问题的沟通方式,与人争吵时,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对方是错的,要逼迫对方认错。</p><p> 反思:在我和老公相处时,遇到不同观点的碰撞,要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种方式。其实反过来,体谅对方难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9、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b></p> <p>  “忘我利他”的美德要铭记在心。要有正确的道德伦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p><p>并且教育下一代,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爱和利他的“德行”扎根于心。</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0、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b></p> <p> 为什么我们会失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呢?为什么我们会遗忘关爱之心,利他之心呢?答案很简单也很犀利,那就是因为大人没有教育好孩子。突然能够感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使命——道而任远。在职业认知中,无论何种职业,只要认真工作,全力以赴,就能磨练心志,提升人格。</p><p> 作为学生要懂得劳动的意义, 教育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1、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b></p> <p> 对于国家的政治方面我不太懂,也没有深入的去了解。但是“求利无道”这种霸道的哲学,把欲望当动力,是不可取的,这样久而久之会陷入到困境当中。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有必要建立新的国家理念,建立新的个人生活的指针,来代替“经济增长至上主义”。</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2、从自然界学习“知足”</b></p> <p> “知足”就是难满足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状况,是“利他”的思想和行为。懂得知足才能够长期维持自然的和谐与稳定,懂得知足,才会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更加幸福。</p><p>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社会上很多人没有知足之心,有了还想要更多,还想要更加富裕,这种贪婪之心赤裸裸的显示出来,欲望太多,欲望太强,永远都不会满足现状,最终威胁到自己的生活,生存之道会影响家庭的幸福。</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3、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b></p> <p>  “知足”是人生的态度,是生活方式付诸的实践。在生存之道之中,国家和个人的目标不单纯是物质的富足,而是获得精神上的富足。老子说:“知足者富”,我很认同这句话,懂得知足其实是一种无形中的财富,一生的幸福。“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得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族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个人认为都要去实践。当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