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汪沛,1982年出生的小伙子,性格温厚,聪明能干。大学毕业后在信阳中心医院工作。三年前单位委派到扶贫对口村,任息县庞湾扶贫第一书记。</p><p> 刚去村时,老村部几间房潮湿阴暗,霉味熏人。医院来送行的人员一看这样的生活环境,当场流泪,要带汪沛回城。但他说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来了就要完成任务。</p><p> 三年的时光,汪沛不负重望,不忘重托,不辜使命。每天行走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无节假日、无上下班时间。深入到户调查了解,寻访探望,记录登记,造册建档。嘘寒问暖,倾听村民们的意愿。他的真诚与勤谨,得到村民的信任。有话愿意找他说,有事愿意找他办。成了村民的贴心人。汪沛却说,是前任的扶贫书记及村支书打好了基础,我的工作就是继续做好本职工作。</p><p> 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社会各行各业的扶贫行动,第一书记以扶贫政策为抓手,紧盯各个项目的执行落实。如今的庞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首先村路修好了,青石板路通向每家每户的大门。通向村外的路一色水泥路面,绕村一周,村口公交大巴随叫随停。二是村里的环境卫生大大改变。农家院落都粉刷干净,改造了卫生厕所。走到每个院落看到的都是青秀秀的菜和各色漂亮的花。村民说:我们春有月季秋有菊,一年四季都有花看。村中央有荷塘亭台,水映榭亭,鹅戏池莲,变成了令人留连忘返的美丽新农村。</p><p> 全村两千多户人家,五千多亩土地。庞湾地处淮河中游,三面淮水绕村,河滩沙地土薄,过去多涝多灾。怎样让村民摆脱贫困,是基层党支部及历任扶贫书记的第一课题。他们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流转土地,建立合作社,引进企业,发展村加工产业,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流转的四千多亩地都种上了树木。枇杷、石榴、桃树及各种林木郁郁葱葱。林间按季套种的花生、红薯、菊花等进行加工进入市场。村里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以上。</p><p> 汪沛说过去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不知道农民的生活状态,不知道农村工作的艰辛。扶贫驻村工作让我成长了,三年的经历砥我十年的磨砺,相信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成熟应对。</p><p><br></p> <p>去年新建成的庞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部。</p> <p>汪沛与新一任第一书记及村支书每天巡访在村子里。</p> <p>这是贫困户刘国启,重度残疾,独自一人。村里给他改造的危房,安排了公益性工作岗位。生活有了保障。</p> <p>这是村民刘新昌,患有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因脾气怪,和媳妇处不来,独自一人在家。见了汪沛他们来看望,絮叨着家事。</p> <p>这是村里的五保户。鳏寡一生。村里安排他进康养中心。路上遇到他正去办理入住手续。</p> <p>村民陈关新,本人有眼疾,妻子精神病。是低保户。路上遇到他,询问其本人和妻子办理低保的情况。</p> <p> 村里根据他家的困难,安排他妻子到精神病院免费治疗,给他本人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及其他企业劳动。固定收益每年增加了4000元。</p> <p>流转后的土地,种的红薯开收了。</p> <p>承包商介绍产品情况。</p> <p>石榴林里套种红薯。工人都是村民。</p> <p>加工的红薯粉条正在推销。</p> <p>红薯品质不错,通过加工制成纯手工红薯粉条,在市中心医院帮助下销售3万余斤。</p> <p>村里的菊花采摘完工,正在集中加工。</p> <p>工人都是村民。</p> <p>老板说菊花除做茶饮,还可以加工食品。目前联营销售,前景不错。</p> <p>庞湾夜色。</p> <p>庞湾农耕博物馆。</p> <p>农家小院。</p> <p>村外放牧。</p> <p>林间套种。</p> <p>果木林己有雏形。</p> <p> 未来的庞湾将会越来越美丽。八零后小伙汪沛经过三年的锻炼,必将能承大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