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徽州,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地理名称,古时徽州一府六县,其中有今天的黄山、黟县、婺源一带。徽州自古以徽文化、徽派建筑和风光优美,闻名海内外。近年来的秋季,以塔川、石城等为代表的“徽州秋色”火的厉害,对摄影爱好者来讲更是趋之若鹜,11月20—22日我第一次随“摄影团”到徽州拍摄秋色秋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塔川</b></p><p><b style="font-size: 18px;"> 黟县的一个距宏村不到3公里的山间村落,民居依山而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塔川红叶大多是乌桕(“桕”音“旧”)树,经过霜降,由绿变黄,由黄变红,中间呈七彩颜色,观赏最佳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从10月到11月下旬。每到秋天,村落田野中错落有致的乌桕树叶子红了,形成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画卷,塔川秋色也因此得名,并名扬四海。但据当地人讲,今年因为雨水少,老树落叶比往年早,且大多是未红就落,所以我见到的红叶并不是繁茂耀眼。</b></p> <p><b> 站在村里的观景台看村景,大多是枯枝败叶的乌桕树,没有传说中的以红色为主,色彩缤纷的视觉冲击。</b></p> <p><b> 多彩的树叶和尚存的杮子,与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同框,还是彰显了徽州特有的秋色之美。</b></p> <p><b> 这几片应该是乌桕树的红叶,是挺好看的。</b></p> <p><b> 乌桕树的残叶,由你想像枝繁叶茂时,七彩缤纷的艳丽与壮观。</b></p> <p><b> 画画的比挂相机的稀罕多了,且举烟沉思的姿态不错,上一张。</b></p><p><b> 塔川,绘画与摄影的创作基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宏村</b></p><p><b> 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5A级景区,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五年前我到过宏村,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具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游人体会不到什么是仿生水利工程,也没有牛形的感觉,但游完宏村总是说,宏村之美美在水——月沼和南湖。</b></p> <p><b> 傍晚到达宏村,立马赶赴月沼,拍摄月沼夜景。</b></p> <p><b> 月沼的夜景真的一般般,就是中国城乡都有的大大小小灯光工程的缩影,池塘边挂一圈红灯笼而已。我也没带三角架,照片只为充数。</b></p> <p><b> 第二天清晨的月沼,才是最美的时光,塘边廖廖几人拍摄,非常地幽静,池塘边黑白已不太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b></p> <p><b> 晨曦中的南湖,阴天没有霞光,水静的像一面镜子,唯有粼粼波光,远处山峦景秀,雾霭笼罩;湖岸徽派古建筑高低有序,湖光倒映,水天一色。</b></p> <p><b> 横卧南湖的桥叫“画桥”,好贴切的名字,有了这座小拱桥南湖更具诗情画意。画桥也是一个展台,不同的人在桥上桥下展姿摆拍,有招人喜欢的,也有惹人讨厌的,往往是喜欢的稍纵即逝,没能留下美拍;讨厌的恋场不走,直叫人举着相机隔空着急。</b></p> <p><b> 一汪碧水一座桥,半池残荷半池秋。</b></p> <p><b> 宏村村口的大银杏树叶落过半,在绵绵小雨中迎来送往,给人瑟瑟秋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篁岭</b></p><p><b> 婺源的旅游新品牌。一个“地无三尺平”的高山村落,十几年前,结束了篁岭古村500年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隐居生活。外来资本进入,村民土地置换,全部下山“城市化”,入住新建的篁岭村。开发者利用独特地貌和资源、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的乡村旅游景区。</b></p><p><b> 篁岭村民祖辈起就有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的民俗,因为高山缺少平地,就利用徽派民居特点,土砖外墙搭晒架,晾晒各种农产品,称之为“晒秋”,这在湖南、安徽、江西等南方山区农家都有,“晒秋”也并非只限于秋天,而这个“秋”是丰收成果的广义,一年四季都有东西可晒。景区将传统的晾晒习俗,打造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五彩缤纷的丰收成果的晾晒虽已不是真正的农家晒秋,但色彩斑斓的观赏效果更胜一筹。</b></p> <p><b> 古村落建筑肯定整修过,且有几幢宅院可能是整体迁入的,但这棵红豆杉一定是“原住民”,1200年了,太高大了,就拍个有铭牌的根部吧。一圈走下来,觉得簧岭景区作为外来资本运作,旧村落改建新景区应该是成功的,无论门票价格、游览内容、设施和管理都值得一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石城</b></p><p><b> 石城非城,只是婺源的两个小山村,程村和戴村,因海拔约620米的村头石壁岩如似城墙而得名。小山村数百年来贫居深山无近亲,但近十几年来,每年的秋末冬初,总有远方客人纷至沓来,因为不知何时开始,也不和何人何机构冠以了石城“摄影人天堂”的名号,于是乎,摄影发烧友有如穆斯林麦加朝圣般地要来趟石城,年复一年有增无减。</b></p> <p><b> 站在戴村的山头看程村,程村三面古树环抱,百余棵年代久远的枫树,树高均在35米以上,每到秋季巨大的枫树一片火红,与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形成美妙的画卷。如是晚秋晨雾中的小山村,清晨的袅袅炊烟和山谷里蒸腾薄雾挂在树梢,悬浮在山谷中的那些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之上,此时太阳高挂,透过枫树红叶隙间,形成一束束的“耶稣光”,所谓石城如梦如幻般的仙境就这样出现了。美轮美奂的画面,摄影人的孜孜以求,但各项条件的具备又是何其之难的可遇不可求。</b></p> <p><b> 我们是在“小雪”那天观赏程村,倒也远山有雾,近村有烟,唯是没有阳光,一切都不灿烂。但已很庆幸,凌晨五点前还风雨交加,现在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可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虽不是如幻如梦的仙境,倒也有几分写意水墨画的意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菊径村</b></p><p><b> 位于去往石城的公路边,一个地形独特的村庄。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八百余年历史,村庄一面靠山三面环水,一座小桥连接外部,鬼斧神工地构成了中国最圆的村庄。路边临时停车,村民自治收20元观景费,倒也没白收,上山的小路和观景平台修得不错。拍个照片,有点画面感。</b></p> <p><b style="font-size: 18px;"> 三天的徽州行顺利结束,庆幸的是游览时没有下雨,遗憾的是没有阳光眷顾,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所以作为摄影有点缺憾。那儿都有彩色的秋,那儿的树叶都会着色叶落,为何对徽州的秋色秋景推崇有加,我以为是因为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马头墙隐逸在色彩纷呈的秋景中,更显诗情画意的赏心悦目。徽州地区也可能是全国为数不多保持统一粉墙黛瓦传统建筑风格的地区,所以徽派建筑是徽州最靓丽的风景线,这是这次行摄的感受,作为美篇题目与大家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