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紧邻古北水镇,距离北京120公里,属燕山山脉。司马台长城依险峻山势而筑,并以险、密、齐、巧、全五大特点著称于世。1987年,司马台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2012年,司马台长城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二十五处风景之首”。 </p> <p>2011年11月15日,儿子、媳妇开车带我们去登司马台长城。</p> <p>初冬季节,山全是黄色的。</p> <p>攀登司马台长城,必须从古北水镇穿过。这座当年镇守长城的大兵营,虽现在的建筑大多是仿古建筑,却“修旧如旧”,老旧的木料、老旧的斋堂、老旧的庙宇,鳞次栉比的房屋,依水而建的民宅,青石板的老街,悠长的胡同,密布的河道,无不展现了北方古镇的风貌。</p> <p>水流的岸边,一块屏风式的碑墙上,刻着“月明溪畔”几个隽永的大字,落款是戚继光。</p> <p>当年的镖局</p> <p>远远望去,长城宛如巨龙,蜿蜒起伏在山脊之上!</p> <p>索道入口。</p> <p>我们四人乘坐缆车到半山腰。</p> <p>我们到的地方,可供游人攀登的长城共有十座敌楼。如果下了缆车从第一个敌楼开始攀登,可能需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第十个敌楼。那样,别说体力不支,时间也不允许。儿子媳妇已来过此地几次,颇有经验,带领我们从攀登第六个敌楼开始。</p> <p>明成祖朱棣称帝后迁都北京,使这座北方古城成为了明朝的心脏。北京距离漠北很近,此时退居漠北的蒙古族不断袭扰边境,加强北京防务迫在眉睫。隆庆三年(1569年),张居正为了加强北方防务,特别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自隆庆三年起,戚继光开始了艰巨的古北口长城修建工程,他精心策划,亲自监工,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使得十几年之间这里成了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的一道坚固防线。在这道防线上,长城随着险峻山势蜿蜒起伏,城墙高峙、墩台林立,烽火台相望,蔚为壮观。</p> <p>司马台长城是唯一一段保留明长城原貌的古长城。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修筑者们的智慧创造,长城随着刀锋般的山脊奔驰,时宽时窄,时起时落,城台、敌楼、障墙在很短的一段距离形式之多、变化之大,在整个万里长城之中极为罕见。</p> <p>儿子和媳妇捷足先登!</p> <p>我和老伴气喘吁吁追赶。</p> <p>继续攀登!</p> <p>又登上了一座敌楼。</p> <p>在第八座敌楼前合影留念。</p> <p>老伴已经爬不动了,坐在第八个敌楼的台阶上休息。</p> <p>我在儿子、媳妇的鼓励和带领下继续努力前进。</p> <p>这一座敌楼前的部分台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p> <p>终于爬上了第十座敌楼!</p> <p>不到长城非好汉!</p> <p>陡峭的地面,像溜冰场一样难以自持。如果没有登山杖,我难以上去更难以下来。</p> <p>从第十个敌楼的瞭望口望去,则是禁止游人攀登的绵延起伏不知尽头的长城。</p> <p>我们年届七旬还能登上司马台长城,真是无比的自豪和难忘!</p> <p>在山下望司马台长城,只见它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横亘东西,极高极险。若从西面登上长城,侧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仿佛只要奋力爬上,便可居高临下。但一旦登上第一个峰顶的敌楼,转身东望,却又有一峰逼面。当登上第二个山头的敌楼,仰头东望,还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头下望,只见第一个山头上的敌楼全被掩住。仰望、俯瞰这一雄秀奇特无比的长城景观,十分慨叹戚继光等古代将士们的智慧创造和不畏艰险!</p> <p>下了山,暮色苍茫,镇上已经游客稀少。</p> <p>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镇里有现代化酒店,有依水而建的民宿,还有许多美味小吃。在这里住上几天,攀登长城累了,下山后坐在河边,仰望蓝天,放空自己,会是另一种方式的休息和放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