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村 赏秋色—徽州行(一)

刘颂乐

徽州地区是安徽省的南大门。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是一个"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徽州地区由一府六县构成的徽州府。 徽州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徽州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先民即已相当活跃。秦置黟、歙二县,晋称新安郡,宋改徽州。 徽州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徽商以其雄厚的资本办教育、创书院、置祠产、建庙宇,曾称雄明清商界300多年,形成经济繁荣、教育发达的鼎盛时期。 徽州山水灵秀。黄山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天目山、九华山脉间于其中。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峰峦挺秀,河溪环绕,宛如一个天然大公园。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南谯楼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南谯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楠木木柱。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 南樵楼26根木柱其中2根装有门框,只露出24根,故而南谯楼俗称也称二十四根柱,为府衙正门。现存城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二十四根柱呈倒梯形排列支撑门楼,世所罕见。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 “东南邹鲁”牌坊。 古城仁和门。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内有子城,外为罗城。<div>这是东谯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为重檐歇山顶的双层楼阁。原为徽州府衙的东门。楼高13米,深10米,宽12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歇山顶重檐翘角,有石阶从两侧曲折而上。<br></div> 东谯楼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因其面东属于“甲”方,取名“迎和”,后雅化成“阳和”,明代楼上曾设铜壶、定南针、漏箭等报时设备,有军人值守报时。 徽州古城是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保存完好的中国四大古城。 瓮城里面的民居。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道光末年大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 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div> 月台前立有戒石亭,亭中石碑即戒石。<br></div> 戒石上刻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可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br> 这四句最早是在五代十国时蜀主孟昶所作《官箴》中,宋太祖从中摘录以戒官员,自此沿袭。 息民亭,这是调节百姓矛盾的地方,看来古人办事也挺人性化的。 大堂即正堂,,是府官开读诏旨、接见官吏和举行重大庆典、决讼案件之所。 “明镜高悬”匾,觉得“明”字的左半边有点特别,像“囧”字。 二堂 “二堂”,迎面的墙壁上挂着古代徽州府地图,这个屋是整理官服,查阅卷宗的地方。上方照例挂着一幅牌匾,上书三个大字:清,慎,勤——清廉、谨慎、勤勉——官员上堂前先自省一下。有趣的是,是这个”勤“字:左边明显少了一横。 两侧廊坊里是衙门的各个职能部门。左边:更房、户房、礼房。 右边,工房,刑房,兵房。 后花园,不大的空间里,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应俱全。 小桥流水假山凉亭。 清心阁。 宅门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牌坊上那些精美的雕刻:东面,鱼跃龙门。这是说许国通过刻苦读书,终于走上了人生的辉煌(他是三朝宰相)。内侧:豹子和喜鹊,这是许国在报喜,南面:巨龙腾飞。龙这个字,古代为皇帝专用,这里是在拍大明皇帝的马屁。内侧:雄鹰,雉鸟和鹳。这是表示英姿焕发,也是在赞扬皇帝。西边:凤凰和麒麟。这说的是许国家和谐祥瑞。内侧:庭院里一只隼在跳舞。这是暗示许国是武英殿大学士。北面。鹤游祥云,暗喻许国品行高尚。内侧:鹿鸣原野。暗示许国家高朋满座。石雕非凡,书法也了得!那是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整个牌坊,典雅艺术,沉稳庄重。听说董其昌做过许国的门生。所以,为老师题个字也是情理之中、举手之劳。 许国坊如此备受推崇,在于“三绝”。整座牌坊结构由两座三间四柱三楼普通牌坊和两座单间双柱三楼普通牌坊组合而成,平面呈11.54米×6.77米的长方口形,高达11.4米,如此形制的组合牌坊在华夏大地上绝无仅有。此为许国牌坊第一绝。一般纪念性牌坊均是坊主逝世后建造之物,唯独许国牌坊是在其在世建造的,这在数千年封建社会史和中国牌坊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此为许国牌坊第二绝。匾额题字出自明朝书法巨匠董其昌之手,石刻技艺使其书法更显遒劲端庄力透石背。接榫固石,通体锦纹,此为许国牌坊第三绝。 徽州街巷内有斗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div>这条街是中和街,也是主要的商业街。<br></div> 打箍井街以打箍井得名,井圈凿箍。井边方士载宅为明大学士许国府邸部分遗构,已辟为许国生平展览馆。 打箍井街20号的曹氏二宅,建于明末清初,二座宅院并联,座西朝东,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br><br> 砖雕门罩精美绝伦,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精品。 屯溪老街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屯溪老街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一同当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屯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公元前5世纪)先后属吴国、楚国,汉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在屯溪设犁阳县,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犁阳县入海宁县(即今休宁县),屯溪即为休宁县首镇。 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民国时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安徽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屯溪。统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也在屯溪,于是人口骤增,经济一度繁荣,被称为“小上海”。<br><br>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 万粹楼——中国首家古建筑形私人博物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园林、府第、商铺的风格。馆内陈列着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当代名人字画、900方珍贵砚台。据说是国内少有的古建筑形式的私人博物馆。此楼建于1996年,楼高四层,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一楼“九百砚堂”陈列、经营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二楼展出的是各种文物和艺术品。三楼是楼主的起居室。四楼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庭院。 屯溪老街的建筑承袭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整条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朴,结构错落参差,石板街路面,小青瓦,再加上白粉马头墙,更增加了街道的层次感。临街的店铺一般为两层,均为砖木结构,以梁柱为骨架,尽管多为不大的单开间,但设计构思奇巧,门楣上的徽派木雕中,戏曲人物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委婉动人,新安山水秀美灵动。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花式丰富,形态各异。伸出楹外的“飞来椅”或“美人靠”,既拓展了店堂内有效的空间,方便店家和顾客把玩街景,又平添了店外的外观层次,使店堂显得更加恢弘和华丽。 整条老街历史悠久的有60多家店铺,“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轩”“艺林阁”“徽宝斋”等老店,都挂有“老字号”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经营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这里有徽墨、歙砚、徽漆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的名茶。 同德仁——老街老字号中药名店,屯溪老街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字号中药店。这个老中药店深邃而幽长,在商铺林立的屯溪老街可谓特立独行——屯溪老街上唯一一个有着“中华老字号”响亮名头的中药店。同德仁创办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由徽州人程德宗、邵远仁合资开办,以经销中药批发为主,兼坐堂行医,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同德仁药店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药店前面临街,后倚新安江,前店后坊,店后作坊用于药材收购及制作丹、膏等。名医李汉亭先生上世纪30年代为同德仁坐堂医生,“同德仁”金字招牌即是他的手笔。 清朝末年,屯溪老街已发展为钱庄、典当、银楼、药材、绸布、京广百货、南北货、盐、糖、日杂、瓷器、黄烟、锡箔、纸张、酒楼、饭店等行业比较齐全繁荣的市场了。 十几年前来屯溪时,曾在这老街第一楼吃过饭。 新苏老徽馆挺有名气,你可以尝尝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里介绍过的徽州特色菜毛豆腐、鲜美的皖味馄饨、臭鳜鱼、葛根咸菜、梅菜烧饼等等 沿街也有许多卖文房四宝的铺子,安徽歙县的砚台最有名,各铺子里的歙砚种类繁多,制作精致。 “徽墨”、“歙砚”更是琳琅满目、“徽州四雕”(砖、木、石、竹)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根雕更是随处可见。 这是店家在现场制作木锤糖,站在旁边香气扑鼻。 老街上卖着一种烧饼,叫“救驾烧饼”,说是早年朱元璋征战徽州,兵败逃到一农户家,得食当地烧饼,薄而层多,酥松油润,满口生香,因而赞叹不已,称帝后仍念念不忘,此烧饼便得名为“救驾烧饼”,成为徽州名点。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时,屯溪已是中国著名茶市之一。清末,屯溪茶商崛起,饮誉世界的“祁红”、“屯绿”,多集散于屯溪;“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 翡翠谷景区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约6公里,是黄山东部最长的一道大峡谷,纵深约20公里,游程长约6公里。素有天下第一丽水、美好情爱圣地、黄山第五绝之美称! 翡翠谷的谷中之溪名为“碧玉溪”,源自炼丹、始信、天女诸峰。分布着一百多个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彩池。彩池随周围景色变幻、太阳角度及光线明暗的不同,或晶明或翠绿,变化万千,绚丽多彩,宛如一颗颗翡翠洒满谷中,故名翡翠谷。 翡翠谷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翡翠谷也叫"情人谷",1988年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黄山游玩,邂逅于这条峡谷中。当时,此景区尚未开发,道路坎坷,甚至无路可走,他们只能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克服了许多困难才能以脱险。他们回到上海后,有10对结成了终身伴侣,其中有不少人还是翡翠谷内初次相识的,因此,有人提议将此谷改称"情人谷"。 情人谷的“百爱碑”上刻历代名家诸如王羲之、李白、颜真卿、苏轼、唐寅、郑板桥以及当代伟人毛泽东所书的整整99个不同状的爱字,独留1空格,据说这表示将爱留在心中。 谷中由瀑布连缀的大小潭池有100多个,构成彩池群奇观。池水绚丽多彩,宛若颗颗翡翠洒落谷中,故名翡翠谷。 池水清澈见底,小石子静静的躺在池子里。潺流的溪水在凹凸的岩石上不断流动,时高时低、时急时缓,也形成了各种大小不一的深潭。 花镜池形如圆镜,池周岩纹如彩带飘如池中,随波摆动,若天女浣纱。池水晶莹碧透,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翡翠、池底砾石清晰可辨。 获奥斯卡四项大奖《卧虎藏龙》影片中,竹梢打斗、池边爱恋、深潭寻剑、飞瀑踏波等美妙情景即取之于谷中。 翡翠谷中怪岩耸立,流水潺潺,气势非凡。环顾四周,皆削岩峭壁,古树茂密,怪石与洞穴棋布错落,狮头岩、海蚌滩、观天洞、玉叠岩、嬉戏岩、匍匐洞、鹤舞石等景观惟妙惟肖,物状逼真。最引人注目的是翡翠谷中100多个大小不一的潭池,这些潭池水色各异,五彩纷呈,趣味无穷。 景区有启功、袁晓园、张震、迟浩田、傅杰、王震、田纪云等名家名人石刻。 绿珠池,翡翠般的池水,一眼望穿,一颗颗石头在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如同一粒粒翠绿的宝珠。池底砾石艳丽、水深10多米、清澈见底、池壁为瀑布,高15米,水、石一体,水动石秀、石改水色,相应生幻,阳光照耀百彩交织,霓红流动、媚态迷情。翡翠谷中像这样的彩池随处可见。 花镜池上的悬索桥情人桥挂满同心锁,而且在情人桥上,也挂满了旅人们留下的回忆与誓言。人们总是习惯于将思念寄于自然,于是风景便有了诗意。 高空走钢丝表演。 爱字石,长4.6米、宽4.5米的“爱”字大石头,使人间的情与爱在谷中的灵石秀水中得以升华,情人谷的“爱字石”在这霓裳池旁炼丹台的坡岩上,据说这“爱”字是选自苏轼的手迹,大红的字体顺势斜斜地铺于这坡岩之上。 谷中还有瀑布、竹海,绿竹与飞水交相辉映,别有一种奇异的神韵。谷中竹林环绕,泉水潺潺,游人沿着嶙峋山路拾级而上,除了天然氧吧让人陶醉不已,还有大小数百个分布在谷中的彩池让人赏心悦目。彩池形状各异,池水深浅不一,晶莹碧透,池底砾石艳丽,水深石怪,被阳光折射出奇瑰的岩石纹理,整个彩池呈现出或晶明或翠绿的色彩,像一颗颗彩色翡翠散布谷间,灵动至极,醉美人心。 谷中竹林片片,泉声潺潺,岩石之奇瑰,水色之亮丽,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