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高黎贡去看银杏

赵继军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前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高黎贡山的记忆最早是二十年前去腾冲出差,每次行车过了怒江红旗桥后都要翻越一座高山,印象最深的是山上的大雾伸手不见五指,十分惊险!他们说这是高黎贡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再后来是十五年前的某年国庆,来到了百花岭,那里有一个科考站叫“高黎贡山科考站”,方知原来这是在高黎贡山的半山腰上。最神奇的是,当时的一位蔺姓站长,让大家带上泳衣,带着狐疑跟着他钻进丛林来到一处平地。他用竹竿拨开地上厚厚的树叶,一团雾气竟然由地下升起,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硫磺气味。待雾气渐消一潭泉水出现在眼前,心急的伙伴伸手去探却一声惊呼缩了回来!站长说水温有6、70°,还没来得及提醒大家。接着,站长扒开泉边的一块石头,让旁边冰冷的溪水流进潭中,待温度适中后,他招呼大家:可以下水了!更神奇的是潭底还有一尺多深的淤泥!于是我们在深林的怀抱里,在潺潺的溪流声中、刷刷的瀑布声中和清脆的鸟鸣声中,美美的享受了或许是此生仅有的一次最原始的、最原生态的泉浴和泥浴。</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今,瀑布和汤池犹在,却少了几分野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再后来,随着对滇西、特别是对云南境内横断山脉地理人文的认知加深,以及对户外的迷恋,几年来徒步翻越高黎贡山的想法一直萦绕在脑海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弥漫全球的疫情外,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庚子年:国庆期间成功登顶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一个月后,在2020年即将过去的今天凌晨,我背着行囊站在了百花岭旧街子千年“蜀身毒古道”翻越高黎贡山的起点上,即将翻山越岭去看银杏。</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知识学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节文字主要来自网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关于高黎贡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高及宽度均较云岭、怒山为小,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撞及板块俯冲而形成的缝合线地带,是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山高坡陡切割深,垂直高差达4000米以上,形成极为壮观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使之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高黎贡山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伯舒拉岭,山体作北偏西走向。进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称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约3500米。其中,北段较高,海拔4000米以上,南段尾端约2000余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名称的由来:高黎(又叫高丽或高日)是景颇族一个家族名称的音译,"贡"为景颇语,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原意为"高黎家族的山",后来的汉族按自己的习惯在"高黎贡"后加又加"山",最后形成高黎贡山的名称,"高黎贡山"最早始见于唐代著名学者樊绰在其所著的《蛮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生命的避难所"、"野生动物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人类的双面书架"的美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里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高黎贡山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这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森林覆盖率达85%,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条件。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在东西坡海拔1600~2800米地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它连接东喜马拉雅区,组成了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原始阔叶林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被称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和"世界物种基因库"。"植物活化石"桫椤撑起一片天地,延续着恐龙的"绿色梦";"世界杜鹃花王",最古老的一棵树龄达280多年,整棵花树占地500平方米。高黎贡山有扭角羚、蜂猴、绿孔雀、白眉长臂猿、孟加拉虎等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还被誉为 "野生动物的乐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怒江的西岸、云南省西北部的保山市和泸水县境内。总面积405200hm²,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植被类型和多种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种类为目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还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走廊。1983年成立保护区时,周边地区居住着汉、傣、僳僳、怒、回、白、苗、纳西、独龙、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藏等16种民族,他们分别源于古氐羌、古百濮、古百越、古三苗族群和古东胡、古吐番、古女真、古中亚民族。如各种民风习俗、宗教、祭祀活动、歌舞、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民族节庆、民族婚恋、民族文学、民族体育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多种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儒教及原始崇拜之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是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山上山下仍可见不少军事遗迹。有南明军队和清军交战的"磨盘石战役"古战场,分水岭一带多处设有古堡、哨卡和峰火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高黎贡山是滇西大反攻的主战场之一,山上仍可见数十处地堡、密密麻麻的弹坑和纵横交错的战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已知分布有525种鸟类,约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3多、云南的1/2多。于是这里成为“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打”鸟天堂,百花岭的许多村民为此开设了客栈、开辟了“打”鸟塘,接待来自全世界的鸟类爱好者,增加了收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之高黎贡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蜀身毒道是指始于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古代的一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近几年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南方丝绸之路”。永昌(今保山)是蜀身毒道上通往缅甸和印度的重要门户,为汉晋时期中、印、缅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站口。这里中外交往十分频繁,故有“汉至永昌郡,西通大秦”之说。蜀身毒古道大理至腾冲这段称为“永昌道,地处高黎贡山地区,永昌西去滇越(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滇越"),必经汹涌的怒江和陡峭险峻的高黎贡山,道路之险,无与伦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古道分作北、中、南三条路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一条为过怒江勐古渡上高黎贡山过北斋公房古道。这条为北道,其路线是:今保山坝板桥——西庄——清水河——碗水梁子——二道桥——瓦房——汶上——新民——勐古渡——高黎贡山北斋公房——界头——腾冲城——缅甸——印度。这条古道形成最早。据西汉司马迁在其《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到大厦(今阿富汗)见有商人在街上卖着今四川产的邛竹杖和蜀布,便问商人说这些邛竹杖和蜀布从哪里运来的?商人说这是从身毒(今印度)运来的。张骞想,身毒在大厦东南“数千里”,离今中国四川肯定不远。于是回朝廷后便向汉武帝汇报这件事。并建议汉武帝派人考察从四川到印度的这条西南通道,于是汉武帝便采纳了这个建议,认为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国领土有利无害。就立即派出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人出使西南从今四川成都开始考察,到了今云南大理时,被居住在这里的昆明族所阻拦,结果没有走通今印度,只听说“其西千余里”有个名叫滇越的乘象国(属哀牢国下属的一个部落王国),他们就返程回去了。实际上离这个“名叫滇越的乘象国”已经不远了,就在今腾冲、德宏一带。这条最早从今大理到保山坝,又从保山坝西行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抵腾冲出缅甸的古道也应该就是这一条。可见,这条古道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形成了。但随着中道的形成,这条古道的人流也就逐渐少了。此道至今虽然不再行走,但在一碗水梁子、高黎贡山等路段的古道遗迹还大量存在,诉说着其悠远的历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二条为过怒江双虹桥上高黎贡山南斋公房古道。这条为中道,其路线是:今保山坝板桥——保山城仁寿门——磨房沟——老鼠山——杨柳青岗坝——乌头塘——大海坝——阿东——渔塘——河湾——联合——怒江双虹桥——烫习村——大渔塘——百花岭接待站——高黎贡山南斋公房——江苴——腾冲城——缅甸——印度。这条古道略晚于北道,虽无史籍资料记载其形成时期,但可以推定应该形成于东汉设立永昌郡前后。因为在今诸葛营村东侧出土大量汉晋城砖,虽无出土文字记载说这里是永昌郡城,但可推论这里即为“永昌郡城”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古道的开通,主要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流通。而城市又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诸葛营古城位距今保山城南5公里处,这条古道的起点又是从今保山城西老鼠山上去,这对于到达腾冲无疑是更便利的。可以这样认为,自东汉成立永昌郡和诸葛营古城形成,永昌到达腾冲的主干道,就应该是这条了。这时对于北道的人流自然也就会减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三条为过怒江惠仁桥上高黎贡山过天池古道。这条为南道,其路线是:今保山坝板桥———保山城南门——汉庄——辛街——蒲缥——道街——怒江惠仁桥——坝湾——高黎贡山蒲弯哨或禾木树——天池——腾冲城——缅甸——印度。这条古道何时形成,据清光绪《永昌府志》载:“在蒲缥打板箐,两山壁立,只容一人一骑。相传武侯南征时,火烧藤甲兵于此。”又说“在盘蛇谷旁,即武侯南征之哑泉也。饮者多哑。”然而传说当年诸葛亮在此烧火煮饭吃的刨石灶至今还在。这个地点就在这条古道上,从而可看出这条古道早在三国蜀汉时就已形成,并且还是一条繁华的大道。唐樊绰《云南志•卷二》(《蛮书》)载:“高黎贡山永昌西,下临怒江。左右平川,谓之穹赕(今道街)、汤浪(今坝湾),加萌所居也。草木不枯,有瘴气。自永昌之越赕(今腾冲),途经此山,一驿在山之半,一驿在山之巅。朝济怒江登山,暮方到山巅。冬中山上积雪苦寒,秋夏又苦穹赕、汤浪毒暑酷热。河赕贾客在寻传羁离未还者,为之谣曰:“冬时欲归来,高黎共山雪。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囊中络赂绝。”由此可见,这段史料记载的就是这条古道早在唐代高黎贡山商旅行走的情景,是繁华而又艰辛的。说明唐南诏在今保山城始建土城并设永昌节度时,主要行走的也就是这条古道了。到了元代又进行了大的修建。《元史•卷十世祖纪》载:“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六月癸巳,诏金齿(今保山)、蒲缥、曲蜡、缅国立站递,设卫送军。”设立驿站在明朝更为重视,明景泰《云南志》载:“蒲缥驿,在城南六十里,正统十二年建置;潞江驿,在潞江安抚司北一十五里,正统十一年建置。”又说:“其本司所辖者,……打板箐、蒲缥、八湾……凡二十二铺。”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刻立的《八湾驿站告示碑》,就记载了八湾(今坝湾)驿站设施配置情况。到清代,驿铺更多,清乾隆《永昌府志》载:“总铺南去三十里蒿子铺,三十里蒲缥铺,三十五里打板箐铺。”这条古道一直到民国时期都是繁华的,成为第三条主干道。这样对于中道人流虽然没有消失,但自然也就稀少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此可见,从保山到腾冲翻越高黎贡山的这3条古道,其形成主干道时期即大约为:北道于西汉以前,中道于东汉永昌郡设立前后,南道于三国蜀汉前后。这3条古道的人流真正消亡,主要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9年)滇缅公路竣工通车后,才完全结束其历史使命,告别了千年人挑马驮的历史。</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翻越高黎贡去看银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于徒步翻越来讲,相对北斋公房,南斋公房是徒步翻越高黎贡山线路中比较成熟安全,强度适中的一条,是驴友穿越高黎贡山的首选经典路线。此次徒步路线同样是选择中线南斋公房的其中一段:百花岭旧街子—南斋公房—林家铺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间经过1旧街子2二台坡3大风包4岗房(东)5黄竹河6永定桥7黄心树8换米处9迎客杉10懒板凳11南斋公房12雪冲垭口13板壁岩14撑腰石15岗房(西)16撒马坝17花卷石18林家铺子等节点,起始海拔约为1750米,最高海拔(雪冲垭口)3175米,终点海拔2180米,全程20.08公里,耗时约10小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凌晨5:30起床,在住宿地老范黎园农家乐鸟友之家吃过早点后,一行二十人分乘三辆面包车来到旧街子徒步起点,时间已过7时,东方天边开始泛红。整理行装调节好手杖点亮头灯,沿着一米宽的青石板向山林进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路上,我们沿着古道,在原始森林中攀登,耳畔回响着百鸟啼鸣、溪水欢唱,抬头欣赏叫不出名字来的参天大树,附身观察地表生机勃勃的地衣苔藓生命,呼吸着每立方厘米20000个负氧离子的湿润空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午的行程,从起点到南斋公房攀升高度超过1400米,上坡路段较多,相对新手来讲,这是对自身的一个挑战。离南斋公房最后的几百米距离有队员已经是两步一歇。最后一名队员到达南斋公房时,时间已是13时30分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南斋公房位于高黎贡山雪冲垭口东侧,海拔3150米,是一座由一正一耳两间房组成的石头房子,据说因一位一心向佛的志愿者来到这里行善积德,为过往商客提供食宿而得名,后来成为古道上能遮风避雨的中途休息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虽然南斋公房可以遮风避雨,但也仅仅如此。曾经走过的雨崩、虎跳峡高路、哈巴雪山等徒步路线一路上都有相对固定的补给点,有村民山民贩卖零食饮用水等食品饮品。而徒步高黎贡山一路上包括南斋公房都没有补给点,一说明走这条线的人少、市场需求太小,二需要徒步者要随身携带足够的必要的补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进行短暂的休息补给后,由南斋公房向上不远来到雪冲垭口,顿时一阵阵强风迎面扑来,让人难以站立。虽然正午阳光强烈,还是感觉寒风凌冽。路牌提醒:海拔3175米,屏住呼吸迅速通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离垭口不远处隐藏着一处混凝土结构的碉堡,枪口向西面向腾冲方向,让我们脑海中映现出七十年前我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高黎贡山是当年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无数英雄儿女在这里献出自己的生命,大家可以重温一下《我的团长我的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过了垭口,面前出现的就是腾冲坝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估计是由于强劲的西风的影响,相对来时的东坡,西坡显得干燥,而且地势要险峻。还好几乎是一路下坡,也就不是那么要力气,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对安全和膝盖都是一个考验。</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按路边的石碑说明来看,南斋公房西坡古道始于汉晋时期,由垭口起到西岗房止,全长约8公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经过四个小时的高高低低的下行,17点40分许,全体队员到达徒步终点——林家铺子,顺利完成徒步翻越高黎贡山的任务。然后,乘车赶往银杏村安营扎寨。</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次徒步路线的卫星地图示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程20.8公里</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程耗时约10小时</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最高海拔3175米 最高攀升1425米</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腾冲古银杏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深秋里,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那就是静谧梦幻的腾冲银杏村!这里,是宛如天堂的静谧秋景;这里,是冬季里的金色梦想; 这里,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这里,是天堂的后花园,这里"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这里,是天下第一银杏王国。每到深秋,房前屋后,黄叶纷飞,异常美丽。珍贵的百年银杏树让这个小村庄显得古朴和深邃。你可以尽情地在天堂里撒欢,让灵魂在金黄之间自由飘逸,为那一树树灿若黄金的奇特景观叹服!】——这是网络上对银杏村的描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银杏村位于腾冲县城以北四十公里外的固东镇江东村,依山绕水,两千年来,820户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人家世代居住在这里,鸡犬相闻。近几年因村内的两千多亩连片栽种的银杏树而走红江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据统计村里有古银杏树3000余株,其中,树龄在 500年以上的有50余株,400年以上的70余株,200--300年的150余株,30年以上的6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2100株。另外还有中幼林1000亩,约33000 株。村民们居住在林中经营在林中,正可谓:“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洋溢着一片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每年的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全国许多地方已是一片萧瑟的时候,这里却是满目金黄,引得游人不远千里而来红衣白衫倩影流动,把一年最后的美丽身影留在这里......。</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后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总之,翻越高黎贡去看银杏,是一场体力运动和美景欣赏完美结合的盛宴,谨以此文记之。路上听说因为保护的原因,高黎贡山保护区或许将关闭,禁止翻越。到那时,还可以翻出此文来回味回味。</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途中经过的检查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怒江大桥和龙江大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The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