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常在

伶俐💝

<p><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季花常在</span></p><p> — 观徐伶俐花鸟小品画展</p><p><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清 吟</i></p><p> 金秋十月,杭城中山中路上的钱塘书画研究社正在举办衢州著名女画家徐伶俐的花鸟小品画展。徐伶俐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社员。衢州市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以来从事花鸟画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省市展览多次获奖。并曾赴中国台湾、美国雷德温市进行艺术交流。2018年受邀参加《艺术·中国》德国画展。是一位充满着创作热情的女画家。</p><p> 进入展厅60件作品使其空间充满着清新,活泼的艺术氛围。迎面一帧微风吹拂中的一片狗尾巴草,生机勃勃。抬头映入眼帘的是结着金黄色玉米的《秋硕》。更有多幅描绘小松鼠,它们或采集、或嬉戏,活泼可爱。田间的芝麻花,盘中的红草莓..…这些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通过画家的笔墨,传递出浓浓的自然淳朴之美,并富有诗意的趣味。</p><p> 小品画是相对于幅面大,主题性强的作品而言,通常是小尺幅,画面内容简炼 ,讲究笔情墨趣,恰似音乐中的一首小曲,文学中的一首小诗,情趣盎然。花鸟小品画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宋代的《果熟禽来图》、《花篮图》、《出水芙蓉图》等均为经典名作。画家通过这小小的画幅,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生灵的精微体察与细致刻画,并以形写神。追求"画中有诗"的艺术诣趣。</p><p> 徐伶俐的花鸟小品画创作亦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她亲近自然。犹对田间地头的植物及小花野草以更多的关注与表现。作为从小在农村中成长的经历,玉米、冬瓜、狗尾草等植物,蜻蜓、螳螂、粉蝶等昆虫也早已成了她具有乡村特色的审美对象。而后在长期从事艺术创作中,这也自然地成为她的这一审美情趣的视觉化反映了。从这些花开花落,幽草拂风的画面中,我们也似乎感受到作者浓浓的乡情与对自然生命力的歌颂。</p><p> 中国花鸟画历来就倡导写生。宋代就有"写生赵昌"载入画史,据说赵昌作画热衷于写生,他常在田间花圃对植物、昆虫作细致深入的观察与描绘。但中国花鸟画的"写生"又不止于对物象作形体与动态的观察与了解,还应在此基础上,传达出自然界花鸟昆虫的生动情趣。徐伶俐在花鸟画创作中一直注重写生。她经常带着速写本,随时将感兴趣的形象描绘下来,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加工成作品。如此次画展中的《梨花小鸟》、《一树梨花》等作品.就是在乡下一位朋友家的园子里见满树梨花,欣欣向荣。当即用线描写生了好几张,回来后在绢卡上用彩墨创作了多幅梨花的小品画。《草莓》一画,也是见友人送来草莓,形色可爱,逐将其写生下来。这次画展中还有很多作品如"瓶花系列"等,多为平时在生活或自然中所见,通过写生创作而成。</p><p> 纵观徐伶俐的这批小品画。不光在表现题材上比起传统流行的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均有所拓展。在笔墨水色的表现技巧上暨有传统的继承,又结合创作的实践有一定的突破与新的尝试。她将在美院高研班期间对华新罗、恽南田等人花鸟画技法的研习,结合自己水彩画的实践经验运用到创作中。如用泼彩、水彩法画荷花,使画面水色交融,产生朦胧之美感。又如自己摸索出表现整片狗尾草的工笔画法,使之形态生动,质感细致,栩栩如生。梨花用白粉点厾,玉米一画均用色墨没骨法表现等等。总之她是在立足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一切有益的表现形式与技法于以尝试运用。努力创作出暨有中国诗意传统,又具当代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p><p> 自唐代大诗人,同时又是画家的王维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艺术理论,千百年来一直为诗人与画家们所推崇,并努力体现于艺术实践之中。诗与画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其艺术精神却是互为相通的。一首好诗我们在聆听之中似乎有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诗句就是一幅山水画。而我们在欣赏齐白石老先生笔下的花鸟鱼虫,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中,似乎也感受到浓浓的田园诗意。由此可见,画是无声的诗,是视觉之诗。而中国绘画中的小品画,就如一首首优雅的视觉小诗,带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享受。观赏徐伶俐的这些小品画,我们也能在其所描绘的梨花、玉米、狗尾草等画面中感受淳朴的乡恋之诗。在观赏她笔下的可爱小松鼠,有活泼灵动的生命之诗,就连她画的一束瓶花、几颗草莓也使人眼前一亮,顿觉生活之中处处有诗意。正如杭州日报记者陈友望所言:"走进徐伶俐营构的花鸟世界里,你会觉得,我们所追寻的生活之诗意,其实不在远方,就在身边。"</p><p> 四季花常在,美在生活中。徐伶俐的这次花鸟小品画展。给人们带来了自然,淳朴而又清新灵动的视觉之诗。在其感召下,使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p><p> 2020年10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