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七夕在宛</p><p>文/熊向阳</p><p><br></p><p>七月七日,七夕节,我睡着了。</p><p><br></p><p>白河白,月光亮,星星点点。一座弯腰的桥,河面泛起微微的波,一层层,一卷卷,一现一没,一沉一浮,灯火阑珊处,明暗相加,折叠沉吟。</p><p><br></p><p>来往穿梭的人,在配合,这场景。长长的镜头,从天空之下,河面之上,慢慢的推进。有一些船在白河上缓缓的前行,有些鸟儿往身后慢慢的飞去。葡萄架下,牛郎早已准备好,把所有的相思和千言万语攥在手掌心,去见织女,想带点什么东西,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左右思之,端起了碗。</p><p><br></p><p>这只碗不大,却也有些来历,盘古开天地时,坐在一个山头上,把山都压歪了,这就是桐柏山中的歪头山,盘古爷赶快坐到另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就是现在的盘古山,他用手画了一个圈,像一个巨大的碗,扣出了南阳。这是中国的创世神话,流传最广。然而南阳地形地貌属盆地,这里大气磅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大厦,经天纬地。</p><p><br></p><p>“宛”城有2800多年建城史,宛城周边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就是吕国,吕国自公元前约2100年夏禹初封,吕城即现在卧龙区王村乡的董吕村,有出土的大片古城遗址为证,南阳成为天下吕姓的宗原地。到了公元前约700年,出现了另一个封国即申国。东汉王符《潜夫论》说,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下”,就是出产四大名玉的南阳城北六公里独山脚下。申国是周王朝,王朝实行分封制,那是南阳,小封国很多,多是氏族发展起来,其中有一个楚国,野心勃勃,周文王姬昌伐纣的时候有个部下叫鬻熊,此人十分有才干,著有《鬻子》一书,《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每事王以咨之。”是周文王的得力近臣,可惜因病早逝,所以文王并没有给其分封。到了周成王三年的时候,封熊绎于楚蛮,以子男之田,丹阳,国曰楚,熊绎受封实则是周成王看他祖父鬻熊之功当上了楚君,绎为楚候,以祖父为荣,熊姓始。然而子、男是公、侯、伯、子、男等级中最后的爵位,让熊绎及后人耿耿于怀,于是奋发图强,苦心经营,吞并了许多小方国,势力直达湖北全境。周王朝衰败,楚文王熊赀一举灭掉申与吕,看中了南阳是个好地方,在此扩城并改名宛邑,即宛城,就是南阳城的最早源头。</p><p><br></p><p>西汉时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