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古琴不仅仅是乐器,也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之典范。嵇康《琴赋》: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是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又被视为“八音”之首,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千百年来,古琴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空灵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br> 古琴之声,有时如潺潺流水缓而静,有时又如千军万马气势恢弘,但不论何种声音,总是能感受到其中不同的韵律之美。<br>听一首古琴,仿佛找到了一块净土,豁达的时候,能让人心旷神怡,如同发现新的世界;<br>悲结的时候,能让人抽离悲伤,看淡尘世;<br>烦躁的时候,能让人心如止水,安静下来。<br>静夜听古琴,让心灵安静一会,守护心中那一片净土。<br><br>很多年前,我就经常在新民路口的尚书房聆听刘爵老师弹奏的古琴。刘爵,琴家。中国古琴学会理事。湖南潇湘昆曲社副社长、湖南麓山琴社社长、广东罗浮琴社社长。筝师于潮樂大师杨秀明居士,琴学于广陵琴派名宿林友仁教授。字学弘一大师,画学国画大家黄定初。<br>听刘爵老师的古琴曲简直是一种最美妙的享受,它是“天籁之音”“地籁之音”“人籁之音”的融合。<br> 记得2012年9月,我与刘爵老师、王小保院长一行来到南岳的广济禅寺。夜晚,王院长带着他的一套茶具,刘爵老师携他的那把心爱的古琴,借助着天上稀少的星光,一边品着上好的茶,一边听着刘爵老师的“天籁”“地籁”“人籁”的融合之音。古琴的声音原本不是大,但在那南岳的山谷里还是具有穿透力的。我们静静地听,听着听着,思绪满天飞。似乎与天地融为了一体。<br> <div><br></div><div><br></div><div>因为他把古琴最能表达天地人的散音、走音、泛音完美地呈现。每次见他右手凌空,有力的拨响琴弦时,我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那片混沌之中,看到盘古,使劲挥舞着手中的巨斧创造出世界,感受那石破惊天的魄力。<br>他奔放却不狂野,深沉却不死板,热情却又静谧,他传达出了千百年来万物的思想,大地的思想,他是古琴的灵魂,他是一切美妙音乐的源头。</div><div><br> “人籁”,那么走音也赋予许多人的灵性。比如:在《酒狂》里,接连不断的走音,给人以一种急促、眩晕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醉酒的武功高手,在迷糊中,打起醉拳,那强大的气势,连地都被震动了。<br>而在《知音》中,柔婉的走音,传达出丝丝缕缕的柔情与感伤,仿佛正应和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走音所表现出的,是人世间的悲喜、痛快、情爱之美。</div><div><br>被称作“天籁之音”的泛音,是古琴灵魂与精神的结晶,是集日月之精华的大雅之音,是只有高尚灵魂,才能聆听到的“天籁”。 比起散音与走音,想要很好的驾驭泛音,就要难得多。毕竟,“天籁”讲求的是精神上的宁静以及人与琴的高度合一。想要使泛音拥有情感,就必须认真揣摩各首琴曲的总体思想与意境,从而使自己置身其中,如此,让自己与琴的精神,在沉思中提炼,在宁静中升华。</div><div><br>与此同时,左右手的默契程度,也决定着泛音的品质。<br>总之,泛音,是一个弹琴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古琴音色中的最高境界,他使古琴的躯体,拥有了思想。<br>以上,便是我心中的古琴音色。</div><div><br>后来,刘爵老师创立了麓山琴社,在弟子肖小军夫妇和众多爱好古琴的师兄们的支持下,坚持每月一次雅集。每次雅集一个主题,我参加过两次雅集,感觉雅集的质量非常高。<br>我心生羡慕,只因自己天资愚钝,五音不全,不然早投刘爵老师门下了。<br> 不过,作为一个纯粹的聆听者、欣赏者,也不失为一种美好。<br> <br>【作者简介】<br>王小华:湖南日报资深媒体人,《艺术收藏》主编,湖南省非遗促进会副秘书长,湖南省茶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沙马王堆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