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楚国(上)

羽言

<p><br></p><p> —</p><p><br></p><p>如果有人问你,“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nbsp;,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最强盛?"你会想到楚国吗?告诉你,就是楚国。</p><p><br></p><p>《战国策.楚》记述了这一事实:“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今山东半岛南部),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今陕西旬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粟支十年是何意?就是十年不种粮不收获也足以保障全国军民人等之需。牛逼!今天有哪个国家的战备粮够吃十年?</p><p><br></p><p>在华夏这块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值得华夏子孙骄傲的时代。自秦以后的2000多年那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时代,是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的时代,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时代。</p><p><br></p><p>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空前开放,经济空前繁荣,思想空前自由,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空前发达,呈现出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引自《中国文化的反思》萧建生著)</p><p><br></p><p>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其鼎盛之时,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富甲天下国泰民安,成为世界之强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出自楚国,美妙绝伦最富创造性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楚国的音乐闻名于世,一套今天出土的楚人编钟竟然可以演奏出今人所作的复杂乐曲,楚人制作的精美漆器可以调制出7种缤纷的色彩,而原创的中原诸国始终停留在3种颜色,楚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华夏大地上独领风骚,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脱胎于中原华夏文明的楚文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只可惜这一骄傲的华夏文明之光被秦所灭,后人只能在它的余烬之中去找寻远逝的辉煌。</p><p><br></p> <p> </p><p> </p><p> 二</p><p><br></p><p>楚国八百年,一开始充满了屈辱与艰辛。距今3600多年之前(公元前1600多年),商灭夏,楚人的祖先被从中原文明之地-今河南新郑驱赶到了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今湖北保康荆山,当地原住民尚生活在原始社会,故被中原的文明人称为蛮夷。</p><p><br></p><p>楚人的祖先们很快发现,这地方真不错!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冬暖夏凉种什么长什么,当地原住民也慢慢接受了这些新移民,反正能开垦的荒地多的是,这些人还带动了咱们的经济发展。于是,楚人与原住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甚至通婚水乳相融了,这片荒蛮之地日渐生机。</p><p>但是,商王朝的君主贵族还没有忘记他们,不是想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是觉得只有老子才是天下的文明人,隔些年便出兵讨伐这些南蛮子,让你们世世代代服服贴贴听话跟我敬贡。一晃几百年过去了,商王朝迎来了纣王的新时代,纣王很出名今人都知道,商朝就是在他手里败掉的,就不用多说了。值得隆重介绍的是一位楚人:鬻(音玉)熊。</p><p><br></p><p>据史书记载鬻熊可不是等闲之辈,此人乃炎帝时火正官祝融的后代。读到这里,我等草根真是惭愧的很,即便是古代,贵人们都能记得自己千年的祖宗,而现代的我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唉!不提也罢。</p><p><br></p><p>话说鬻熊,这个火神的后代,祖祖辈辈不忘祖先的荣光,不忘自己的使命,那便是摘掉“蛮夷”的帽子,承袭祖先的荣耀,得到中原文明的认可,恢复文明人的身份。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刘欢的那首歌,改个词唱出来,不知道能不能道出鬻熊当年的心情:“千百年,我追寻着你!一代代,前仆后继…"</p><p><br></p><p>楚人等了500年,终于等到了机会,看来机会与正义一样,虽然迟到了几百年但还是来了。这一年,周人姬昌决定召集全国义士“替天行道”讨伐荒淫无道的商纣王。鬻熊决定应邀,变卖全部家当田产带着祖先的嘱托和神圣的使命,带着一帮有志青年参加了这次推翻商朝的革命行动,由于压力太大操劳过度没能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时刻,累死在岗位上。如果把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在鬻熊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了。</p><p><br></p><p>周武王得到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分封诸侯,鬻熊之子本以为新的天子一定会记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父亲,但是周武王就像是忘记了这个人一样,连提也没提,更谈不上分封领地封赏爵位替楚人摘掉“蛮夷”的帽子这事了。</p><p><br></p> <p> 三</p><p><br></p><p>也许是楚人500年忠贞不渝的坚守感动了上蒼,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儿子姬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偶然翻看当年先辈们征讨商纣王的记载,看到了楚人首领鬻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大为感动,便问左右臣子:</p><p>“鬻熊的儿子现在怎么样了啊?“</p><p>臣子回道:“已经去世了!”</p><p>“啊!啊!“周天子不免伤感。</p><p>“他有孙子吗?”</p><p>“有的。"</p><p>“给他孙子封个子爵吧。“</p><p><br></p><p>就这样,到了鬻熊的孙子辈上终于封了个爵位。</p><p>周王朝的爵位分为五等,子爵属于第四等,虽然爵位很底,封地很小,也就今天的一个乡镇大小而已,远不及姜太公的齐和周公旦的鲁,但是楚人一心一意膜拜文明认祖归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楚正式立国的标志,这一年在公元前1000多年,距今已3000多年了。</p><p><br></p><p>但是,楚人的狂欢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发现中原诸国对楚国仍然以蛮夷相待,尼玛!忍辱负重500年,就是要求一个平等待我的地位,就这么难吗?原来你给我封一个爵,搞的是虚的。耻辱啊!长达500年的耻辱,没有击垮这个族群,反而激起了楚人的斗志。楚人清醒了:你不是称我为蛮夷吗?从现在起,我就勇敢的自称蛮夷了!你不是炫耀自己的文明吗?我们这些蛮夷要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明!伟大的楚人抛弃了一切包袱,不再纠结于祖先的身份,不再在乎别人的白眼,不再乞求天子的垂怜,不再继续什么走哪一条路的无谓的争论,一句话: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向前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p><p><br></p><p>中国的历史讲究的是“正史”,正史都是中原的文明人所书,对于楚国人的历史地位从来都是贬低,如《左传》、《春秋》、《国语》之类,虽然这些文化人迴避了蛮夷、南蛮这些侮辱性字眼,但始终不把楚人纳入中原文明圈的范畴,称呼为“楚子”,楚子之子绝对不同于孔子、孟子之子,仍有轻蔑之意,华夏文化真乃博大精深。</p><p>对于“楚子“这一称呼,楚人既不接受亦不在意,公开宣称:“我乃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底气十足!</p><p>(未完待续 ) 文/羽言 图/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