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初探 First steps of this winter

点点🐱喵

<p>我还是第一次在教堂里演出,根据保密协议,照片就不分享啦!节日盛宴的那一天,尽显!</p> 徒轮画海马 <p>上周的雨雪天儿过后,天儿透蓝透蓝的。出门冒个头,就缩回去补上一件衣服,再往外迈腿儿!</p><p><br></p><p>徒画中经过园内两名国画大师的画展,主题是牛🐂可我真的没看明白墨色的深浅怎么也看不出肌肉感和骨感呐,画家没学习研究过解刨学?</p> 打卡桂公府 <p>骑车去“凤凰窝”,看门的大爷说:“去年12月份就关门了!” 我从门缝往里面窥探这清朝皇后的宅邸。忽听身后两个女人在聊天:“xxB” “xxB” !</p><p><br></p><p>我问大爷:“为啥关门了?”</p><p>大爷说:“他们开KTV、吃饭、喝茶”</p><p>我:“是不是做了出格儿的事?”</p><p>大爷龇着黄噌噌的牙“切”了一声。</p> 东灰岭口长城 <p>出门前订了一宏伟的计划。开车途中看见树上挂着红灿灿的大柿子,正好朋友的车后备箱🈶那根五米长的摘柿子专用杆儿,甚是兴奋!向着高高树杈上那粒大柿子高高举起杆儿,杆儿摇摇晃晃地在小枝叉间无序地晃荡摇摆。还好朋友搭把手固定住长杆,对准,转、拧、揪、拽!😀人生首个自己摘到手的柿子😄据说,很甜!</p> <p>车开到一山口,拐进去看一眼。可能是因为车拐的干净利索果断吧,看山的都没动活儿。找了个不碍事的地儿停车,开始徒步。风儿,呼呼地吹!好冷啊,手指立马冻僵,风儿都蹿进了抓绒衣里,赶紧套上冲锋衣。</p> <p>上周末下的雪,还没被人类踩过,雪上只🈶动物和我们的脚印👣东灰岭口长城,毛石,毛石,还是毛石,铺上雪的毛石。每走一步,我浑身的筋儿啊肌肉啊脑子啊眼神啊都绷到极点,生怕一脚踏进石头缝隙之间给扭出“咔嚓”声儿!那就不只是一百日爬不了山的结果了。</p> <p>雪下,那几块石头之间飘起不太起眼儿的仙气儿。“里面一定🈶只动物!” “是不是雪地上留下圆脚印的那位?” 我们轻轻地大步迈过,不打扰!不惊吓!</p> <p>站稳在山顶,四周环望远方的盆地和山涧,层次、线条、黑白黄绿混搭的色彩,一幅一幅又一幅自然冬景。</p> <p>一路,没有垃圾,没有任何户外队迎风飘扬的彩条,只有我们几个在雪上踩踏留下的脚印👣和考古专家们充满激情的探古论今的争辩。</p> <p>环回去取车,不想惊动看山的老乡。我们从侧面山路蹦蹦跳跳地回到车边。整理好行装,开车出山口。车开到岗哨亭,伸头看看那位看山的老乡,顺便说声:“谢谢”啥的。一件破旧的衣服搭在一张破凳子上,三蹭车停在路边。竟然是个空岗!</p> 宁远堡和长伸地堡 <p>开车出门休闲溜达宣府镇长城防线上两座🈶匾额敌楼。</p> <p>我们选择了一条水泥路前往,路虽狭窄到仅够两辆小车会车的宽度,但沿途的山景还是挺养眼哒!稍停片刻,出车伸伸腿儿,继续前行。</p> <p>一进山,怎么这么冷啊!手立马感觉冰凉。墙友一看表:“这里零下5℃”!赶紧钻回车去,穿上了两件抓绒衣和冲锋衣。带上毛帽子、毛手套。</p> <p>雪还没融化,旁边的玉米地中玉米梗从雪中探出锋利的头儿。</p> <p>爬上宁远楼,远眺,不远处还有三个。和当地一开奔驰的本地人一聊,他说石头都让当地人扒去盖房子了。原本是🈶墙的,连接着所有的楼子,修路种地就都刨了。</p> <p>长伸地堡中还保存着戏楼和城门根儿。</p><p><br></p><p>我们沿着土坯墙,往上爬。</p> <p>到达了镇虏楼。 “镇住俘虏的意思!” 墙友说:“胡虏!”</p> <p>伸头一看楼内,好似欧洲废弃的宫殿一般,得爬进去仔细看看。</p> <p>从窗口往远处一看,不远处还有一楼子。走,过去看看!</p> <p>经过黄龙庙,听到“哗啦啦”的水声,寻着声儿,我们来到黄龙泉。水量还挺大。</p><p><br></p><p>我们得跨过泉旁边的一条溪水才能达到那个楼子。墙友搬了几块石头,搭出一踏脚的“桥”。</p> <p>楼子的墙砖也被扒得就能看见残余的几块深嵌的百年老砖了,周边毛石围绕。兜了一圈后,我们切到田中,和正在吃干草的四头骡子打了个招呼。</p> <p>过个小桥,回头再看一眼。冰水中,我们刚爬过的那座山的倒影。美美地画上完美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