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轶事】之七十五

guoshouwei

<p>一日说四种话的曰子</p><p> 前几天的一个早晨,我去修葺一新的环城公园溜湾,碰到一个小学同学发小。他是河南人,我们用河南话聊的非常亲切开心。分手后我才缓过神来,才意识到不知不觉地把潜藏了几十年未说过的河南话给激发了出来,竟然还如此的熟练。由此让我回忆起了一段一日说四种话的经历,挺有意思的。</p><p> 这段经历实际上就是整个小学阶段。 </p><p> 四种话?哪四种?普通话、河南话、西安话、连云港家乡话。一日说几种话其实在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白天在学校,因为西安市实验小学是全国普及普通话的模范学校,学校要求老师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讲普通话。所以与老师的交流说普通话,那是必须的。再说河南话。因为西安城内东北区域,火车站周边街区是河南人聚集居住区,实验小学就坐落在其中。所以学生大多数是河南人。同学们之间流行河南话是自然而然的事。耳闻目染,随大流,说河南话是最接地气的。回到家里,面对父母和慈祥的瞎眼外婆,他们浓重的家乡口音,有一种无形的亲情穿透力。讲起来才无比的亲切。母亲虽是小学教师,也曾经历普通话的洗礼,可回到家中仍然丢不掉乡音。也许这就是那一代人对故土怀念的一种情怀吧。可奇怪的是,当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放学回家,见面却讲的是西安话。那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不在家。我们又曾长期在新民街、通济坊一带居住,邻居发小都是说西安话。那你说不讲西安话行吗。</p><p> 这种一日讲四种话的日子随着考上西安中学,一下子说断就断了。怎么说呢?首先告别了河南话。因为西安中学同学中河人人非常少。大家都讲西安活。就连老师除少数老师讲普通话外,大多数也是西安话。所以在西安中学強化了西安话丢掉了河南话,淡化了普通话。再往后,因父母去世早,没有了连云港家乡话的语境,也丢了。以致于回老家扫墓与家乡父老亲戚用家乡话交流都感到费劲。</p><p> 语言这东西,特别神奇。它是人的思想,智慧、能力、亲情以及生活方式交流不可或缺的东东。不同的方言往往能使你能进入一种境界,让人难以忘怀。河南话让我能回忆起一群活生生的小学同学伙伴。普通话是正式、正统、正轨的标志,至今在正式场合,在阅读时,讲的和默读的必然是普通话。家乡话让我难以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而西安话却成为生我养我的土地,具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p><p> 唉!一大早的。说这些干嘛。洗脸刷牙,出门吃碗糊辣汤,去溜个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