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重镇~大同城周边烽燧敌台长城军事防御体系设施

华尔滋

<p> 九边重镇—大同镇 </p><p><br></p><p> 长城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建筑物,举世罕见的伟大奇迹。长城也是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也是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和平的象征,因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p> <p>双面猴头烽火台 (平城桥东)</p> <p>古城遗址 (古城村)</p> <p>大同城北第一墩 (白马城村)</p> <p>北魏鹿苑东侧</p> <p> 大同周边部分烽燧敌台长城防御体系</p><p><br></p><p> 总兵驻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管辖的长城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县东北),西至鸦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口子村东山),全长约335公里。</p><p> 长城的组成主要部分:长城是由城墙墙体、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材料大多数是就地取材,用于黄土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材料等。</p> <p>(窨子沟村)</p> <p>台墩梁(北榆涧村西北)</p> <p>南梁顶峰(北榆涧村南)</p> <p>孤山村北(疑似烽火台)</p> <p>(孤山村东)</p> <p>(山底村东北)</p> <p>(山底村—新村)</p> <p>北羊坊村西北</p> <p>(北宋庄村西)</p> <p>烽与燧</p><p>烽: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如;烽烟、烽火、烽鼓(指战争)等。</p><p>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也是古代取火的工具。</p><p><br></p><p>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快。白天放烟报警的叫烽,先以干柴点燃再配上半湿柴共同燃烧而成或者加以合适的牛粪、油脂助燃材料生起来的烟大多为又浓又直的黑烟。夜间举火报警的叫燧,夜间由于光线不及白天,便点燃烟火,一般就地取材杂草干柴或者混合材料以及燃烟火放炮等。</p><p><br></p><p>烽火台:报警的烽火,不分昼夜,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的消息台,烽火台又叫烽燧。俗称烽侦、烽堠、烽墩、烽台、亭燧、烟墩、墩台、敌台,都是军事防御重要设施。</p><p> 烽火台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侦察和传递军情信息。因为在烽火台上,能侦察到周围地区的环境情况,发现有敌人入侵的时候,就会燃烧杂草狼粪等可燃物用烟火放炮通报敌情,让下一个岗位提高警惕,一般白天放烟,晚上烧柴草,这样更行之有效。</p><p> 烽火台一般在高处上和山谷筑建,独立构筑,也有三、五个配置烽墩群,根据地形状况,大体为方和圆型两种。</p><p><br></p><p>敌台、敌楼和烽火台:一般敌台,敌楼是不燃烧烟火的,而烽火台是需要燃烧烟火的,无论是空心敌台还是实心敌台,他们都是和长城墙体相连的,因此,长城敌台也叫做“骑马墙”,烽火台一般是建在长城的外侧(居多)或者内侧(居少)多数情况下不与长城墙体相连。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下面有士兵居住守卫的房屋仓库等建筑。敌楼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御的,可以驻兵屯粮和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上面铺房的建设是为了给哨兵提供遮风避雨,守望敌情的岗位。常见的空心敌台多分为下、中、上三部分。</p><p><br></p> <p>大小窑山</p> <p>白山村</p> <p>武周山</p> <p>小站村北坡</p> <p>小站村南</p> <p>小站村(玄天庙)</p> <p>观音堂</p> <p>晋华宫煤矿</p> <p>张寺窑村</p> <p>鲁班窑(疑似)</p> <p>吴官屯村东</p> <p>吴官屯西北</p> <p>姜家湾矿西</p> <p>上深涧</p> <p>东梁村</p> <p>北辛窑村</p> <p>黄土坡矿(疑似早期长城)</p> <p>白庙村</p> <p>高墩</p> <p>五墩</p> <p>东店湾</p> <p>高山北</p> <p>高山西</p> <p>鹊山</p> <p>燕子山</p> <p>一矿</p> <p>七峰山</p> <p>  温馨提示:以上先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图片介绍都是大同城附近的军事防御体系设施等,北面和西面沿线的烽火台,如有不符的地方,错误误解或者疏漏,请联系本人相互探讨学习,敬请谅解。</p> <p>华尔滋 微信电话:1873421139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