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对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其个性发展和学习效果的要素之一,它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够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是幼儿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p><p><br></p><p>我们的老师很认真的在研讨大班阅读习惯的养成!</p> <p>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书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他们的玩具,书中的色彩、图画、文字等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奇特而神秘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一直抱有最初的好奇之心并产生喜欢的情绪,这对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是“雪中送炭”。早期阅读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期阅读中每一点收获,每一项经验的获得都对幼儿的语言、思维等其他能力的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基于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对其做出了明确规定。那么对于如何来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习惯,各年级讨论结果如下:</p><p><br></p><p><br></p><p>小班研讨结果:</p> <p>我们小班组研讨的大班阅读习惯的养成分为五个标题:</p><p>(一)</p><p>创设舒适阅读环境,帮助幼儿“想读”</p><p> 1.在活动室和教室里布置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光线充足</p><p> 2.软软的坐垫,让幼儿看自己喜欢的图书</p><p>,你自己喜欢的姿势惬意地享受阅读</p><p>(二)投放多元阅读材料,帮助幼儿“乐读”</p><p> 1.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图书(至关重要)图书里面可爱的形象和色彩幽默夸张的表情(图书多样化,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和情感)图书要求可购买也可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p><p>(三)构建适当阅读规则,帮助幼儿(会读)</p><p> 1.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制定图书规则</p><p> 2.引导幼儿阅读,限制阅读人数仅限六人,看书时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他人抢书</p><p> 3.看书时不大声说话,避免影响他人</p><p> 4.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p><p>(四)放慢阅读指导,帮助幼儿(阅读)</p><p> 1.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尊重幼儿的阅读方式)</p><p> 2.从封面开始阅读轻轻的翻书,静静的阅读,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气氛,给幼儿充足的阅读时间</p><p>(五)幼儿阅读的立体化延伸</p><p> 1.要让大班幼儿乐于阅读,可用集体阅读和区域活动形式开展活动,加强幼儿的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的动脑,满足幼儿对阅读的渴望</p><p> 2.让大班幼儿创建优良外部环境在班中设立专门的读书角</p><p>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幼儿终生受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策略的帮助指导,与幼儿进行交互式的活动 ,让幼儿在阅读和理解的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p><p><br></p><p><br></p><p>中班研讨结果:</p> <p>大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p><p>《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目标中针对5~6岁幼儿的阅读提出:“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p><p>一、创设舒适阅读环境,帮助幼儿想读。</p><p>试想一下,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光线充足,地板上铺若柔软的坐垫,房间周围的墙壁上叠靠着软软的包垫,还有许多舒适、美观的靠垫。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以自己喜欢的姿势惬意地享受阅读活动带来的乐趣,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p><p>教师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充足的阅读时间。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每周开展阅读日活动、故事表演活动。</p><p>二、投放多元阅读材料,帮助幼儿乐读。</p><p>图书多样化,一指题材多样化、二指文体多样化、三指来源多样化。投放的材料要具有目的性、操作性。例如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排序并大胆讲述。再如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说的故事进行口述,从废旧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或绘画,再请家长老师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一本图书,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了。</p><p>三、构建适当阅读规则,帮助幼儿会读”</p><p>如果说兴趣是引起幼儿行为的内部动机,规则则是约束幼儿行为的外在要求。孩子们进入阅读区时,会出现了拥挤;选择图书的时候争抢;看书的过程中吵吵嚷嚷;活动结束后更是一片狼藉的情况。教师给予一定的线索,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构建阅读规则。孩子们通过观察、商讨、参与、设计、制作,最后构建出了阅读规则。</p><p>四、放慢阅读指导,帮助幼儿阅读。</p><p>幼儿阅读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用双眼余光悄悄地关注幼儿,审视幼儿的阅读状态,若孩子都很投入地在阅读,那么老师此时没必要参与介入指导。此时,老师应和孩子一样,一起轻轻地翻书、静静地阅读,给幼儿一种隐性的示范,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氛围。当幼儿出现常规问题或困难时,教师用微笑、眼神、轻柔的语言、动作及时进行个别引导,不影响其他的幼儿。</p><p><br></p><p><br></p><p>大班研讨结果:</p> <p>1.父母以身作则,养成读书的习惯</p><p>2.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读书</p><p>3.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p><p>4.不要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打扰孩子</p><p>5.可以组织和小朋友一起读书</p><p>6.周末的时候可以去读书馆</p><p>7.给孩子建立一个阅读的空间</p><p><br></p><p>一、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 :</p><p><br></p><p>良好的阅读环境是维护幼儿良好阅读心态,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开辟阅读区,提供图册,书籍,并定期进行更换,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也能增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p><p><br></p><p>二、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p><p><br></p><p>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要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p><p><br></p><p>1.与孩子交流</p><p><br></p><p>孩子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染。实践证明,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孩子的提问,可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p><p>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p><p><br></p><p>2.排图活动:为孩子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孩子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p><p>3.维护孩子良好的阅读心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p><p><br></p><p>我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感受和模仿成人阅读的方式;使孩子懂得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 </p> <p>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