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亦师亦友共成长

<p>——记蕲州数学中心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p> <p>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数形对称,黄金分割,数学的奇妙令人感叹。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数学教育教学质量,11月25日上午,胡才能组长率蕲州镇数学教师在蕲州镇第三小学,开展《圆的周长》“同课异构”活动。</p> <p>  本次活动由蕲州镇第三小学教研主任张洁老师主持。参与人员有蕲州中心学校胡才能组长、三小张子兵校长、五小王美宝校长和全镇数学教师。</p> <p>  活动筹备期间,中心学校和蕲州三小教务处通力合作、磋商部署、周密策划,数学中心教研组活动方案具体详尽,各项安排责任到人,组织实施严整有序。 </p> <p>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表现;一样的目的,别样的场面,同课异构是思想的火花碰撞,也是灵感的集中展现。八位教师的八堂课,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p> <p> 第一位展示课程的是蕲州三小张正老师,他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圆周率的历史,拓展到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规律。课程伊始提出“回音壁”“天津之眼”等建筑物的周长怎么求的问题,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p> <p>  新塘小学的张锋老师,他先利用篮球比赛的视频导入新课,然后教学生“想要投篮投得准,就得知道圆的周长”,激发出学生高昂的求知欲。</p> <p>  雨台小学宋藏金老师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让学生动手用毛线测量光盘的周长,同时联系古建筑“大圆柱”,操场跑道等生活实际。多次让学生上台演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p> <p> 塘垸小学张蕾老师设计新颖,先是基于课本“化曲为直”的两大方法“绳绕法”和“滚动法”。接着利用乒乓球道具,导出“化曲为直”的方法不能计算动态的圆的周长的问题。</p> <p>  蕲州实验小学孙丽君老师利用“男生女生赛跑”的故事导入,通过旧知“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新知“圆的周长”,通过“审判长”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p> <p>  王要小学管慧敏老师利用“滚铁环比赛”激趣导入,接着联系“摩天轮”和“花坛”等生活实例,导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的概念。拓展《周髀算经》《周三径一》等数学故事,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展开人文教育。</p> <p> 菩提小学彭坤老师利用“小黄狗和小灰狗赛跑”的故事导入新课。“一号圆”“二号圆”“记录卡”多种学具的运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得出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p> <p>  蕲州镇第五小学王莎老师,通过圆桌周长的计算和木桩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p> <p>  经过激烈精彩的教师课程展示,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结果揭晓:宋藏金、张正、孙丽君三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张锋、彭坤、管慧敏、王莎、张蕾五位老师荣获二等奖!</p> <p>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接下来是领导评课总结环节,蕲州镇第四小学分管教学的张小林副校长对今天的8节课进行点评。他指出,本次活动教师们都完成的很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化曲为直”,“化繁为简”,通过实际情况与已知方法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p> <p>  胡才能组长最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八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肯定,并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教师们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及专业素养。</p><p><br></p> <p>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和特质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从而使我们每个参与者都获益匪浅,教学能力得以提升。</p>

周长

教师

同课

老师

小学

学生

异构

蕲州

蕲州镇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