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今年期初开始,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我读了郑英老师的《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p> <p> 教育教学工作是琐碎且平凡的,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者,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守护作为育人阵地的课堂?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守护,怎样守护会更好?这本书给出了答案。</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郑老师似乎随身带着一个“锦囊”,面对教学中的各种“意外”,随时可以出招——绝招、妙招、怪招,招招有效。课堂教学总是充满悬念和变化的,正是这种悬念和变化,使教学具有了挑战性和创造性。反观我们当下很多按部就班、精准预设的所谓高效课堂,我常常觉得,我们已经离教育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远了。我们借由郑老师的课堂,重新返回教学的本真状态——课堂应该是灵动的、机智的、有趣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按照新课程实施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少讲,甚至不讲,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是必须要“讲”的,但是教师“怎么讲”“如何讲”却是值得斟酌的。郑老师提醒我们:教师讲解需要找准时机,她提出的“七讲”:讲在“节点”处(学生情感冲突时),讲在“拐点”处(学生误入歧途时),讲在“盲点”处(学生视而不见时),讲在“焦点”处(学生争论不休时),讲在“热点”处(学生兴趣浓厚时),讲在“低点”处(学生思维游离时),讲在“难点”处(学生困惑不解时)——确实是高手使出的妙招,她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课堂是师生相遇的地方,是生命与生命交相辉映的场所,教师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决定了课堂世界中生命的存在状态。“每次临近上课,我都会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着装,以保持知性、优雅的教师形象”,郑老师在课堂上,像一棵开花的树一样“挺拔地站立”,目光“庄重而柔和”,声音“轻柔却有力”“带着饱满的热情”。课堂是教师的高光时刻,也是教师绽放自己生命之美声美色的世界——这就是面向每个学生的生命,敞开并敞亮自己的世界。佐藤学在《教师花传书》中说:“课堂中,教师不是要努力地寻找进入学生的世界的教态,而应该让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的身体意象中。”在郑老师的微信朋友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在她课堂上的那一份发自内心的期待和生命的喜悦。因为,在郑老师的课堂花园里,她不是园丁,而是园中的一树花,用爱尔兰诗人罗伊·克利夫特的诗来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我爱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还因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和你在一起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我的样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郑老师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生命之美。</span></p> <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在课堂绽放自己事业生命的美声美色,才能成为不负众望的师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