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第二十一之大雪

天下无疾旷昌革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大雪与养生</b></p><p><br></p><p>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p><p style="text-align: righ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p><p><br></p><p> 乐配:《白雪》</p><p><br></p><p> 一、大雪三候</p><p> (一)初候,鶡鴠(hé dàn)不鸣</p><p> 鶡鴠,又名寒号虫,非禽鸟,亦非虫,乃鼯鼠。鼯鼠生活于岩穴中,白天睡时倒悬其体,夜间出来活动,善攀援,能滑翔,是一种阴性动物。冬天它会冬眠,故不闻其声。</p><p> 注:鼯鼠(wú shǔ])也称飞鼠或飞虎,是对鳞尾松鼠科下的一个族的物种的统称,但它并不属于松鼠。其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林中快速滑行,但由于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因容易驯化而常被人们作为通人性的小宠物。</p><p> (二)二候,虎始交</p><p> 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p><p> 阴气盛极将衰,老虎是阳性刚猛的动物,开始求偶交配,意味着阳气将开始萌动(大雪所在的十一月对应复卦,正是一阳初生之象)。</p><p> (三)三候,荔挺出</p><p> 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xiè)也。荔不是荔枝,而是马薤,在仲冬之月万物均为雪所覆盖的时候,它长出来了。马薤的根长而有韧性,古人将之做成刷子。其果实名马蔺子,是一味清热利湿的中药。</p><p> 二、起居有常</p><p> (一)冬天洗澡不宜太勤</p><p> 洗澡洗对了可以洗掉一天的疲惫,洗错了就损耗人体的元气。尤其在冬天、尤其是老年人和气血亏虚者更要注意这个问题。</p><p> 《内经》讲冬天要“无泄皮肤”,而洗澡令人爽的原因就是它通过热力暖身,开泄皮肤,增强气血的运行,将秽浊之气排出。所以这个爽是有代价的,洗澡的过程中会出不少汗,是消耗气血的。所以,早上空腹(尤其是正有饥饿感时)或夜晚特别疲惫的时候,是不宜洗澡的。当然,刚吃饱饭也不宜立刻洗澡。</p><p> 那老年人气血本身就衰弱了,皮肤腠理也不够密固,如果还经常洗澡的话,就很容易受寒感冒。</p><p> (二)冬天烤火有讲究</p><p> 《遵生八笺》:“仲冬之月,寒气方盛,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勿发蛰藏,顺天之道。”</p><p> 大雪已至仲冬,寒气方盛,保暖御寒自然是第一位的。但现代人喜欢走极端,习惯于窝在暖气空调房内,把温度调得很高,甚至穿着单衣,过着夏天般的生活。这样毛孔处于开泄状态,违反了冬天的闭藏之道。所以古人说“勿以炎火炙腹背”,不要因为天冷,就离火盆太近,热得出汗,那就过了。《内经》上虽然说了冬天要“去寒就温”,但别忘了后面还紧跟着“无泄皮肤”四个字。</p><p> 三、食饮有节</p><p> (一)烧烤少吃防痰火,滋阴莫令腻脾胃</p><p> 虽说冬天要进补,可以多吃点肉养阴,但也要注意其烹饪方式。经烧烤煎炸的食物,性多燥热,多食反会伤阴,久则生热毒。冬天以闭藏为主,人的通透性会差一些,这样热毒不易散发。另一方面,“肉生痰,鱼生火”,肉吃太多不消化,就容易生痰,所以饮食上宜搭配些消痰凉膈的食物,如萝卜、豆腐、冬瓜之类。</p><p> 虽说冬天阳气在内,人的消化能力是强一些,也需要多吃些热量高的食物以御寒,不过还是要注意适量,尤其是老年人,因为阴虚的关系,喜欢吃滋腻补阴的东西,如红烧肉。这是他身体的需要,要滋阴,很正常。但就怕囫囵吞下,腻住脾胃。老人已无多少先天可耗,全凭后天之本的脾胃提供生机,所以护脾对于老年人而言尤其重要。</p><p> (二)为何大雪开始腌腊肉</p><p> 南方有大雪节气前后腌腊肉腊鱼的习俗。肉是含蛋白质非常高的食物,但高蛋白的食物不易消化,所以说“肉生痰”。但如果肉经过盐腌、烟熏、发酵之后,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它就变得容易消化了。腌肉经过风干后,缺少一定的湿度,其自身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所以它就不容易腐坏,更好保存。</p><p> 猪肉最适合腌制。猪肉加工成火腿后,不仅味道更为鲜美开胃,而且因为腌制过程是把肉放在高浓度的盐水中,咸为水味,却得火性,所以作为水畜的猪肉,经腌制后,反得水火的平衡。咸又入肾,所以其补肾益精之力更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腊肉</p><p> 简单地说,腊肉就是腊月天里腌制过的肉类。腊肉可久藏不坏,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除风味独特,有开胃、去寒、消食之功功外,还有以下几种作用:</p><p> 一是改善贫血。腊肉含的半胱氨酸和血红素能促进人体吸收铁铁元素,有补血改善气色的的功效。</p><p> 二是保护视力。腊肉中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能促进视力,提高生殖技能,保持皮肤,骨骼,牙齿和毛发健康生长。</p><p> 三是促进发育。腊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即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而且比值很接近人体所需的比值,可以为生长发育提供足够多的营养。</p><p> 四是强壮骨骼。腊肉含有较多的钙、镁、磷、钠、钾、氯等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磷是生长骨骼的营养要素,能够强壮骨骼、预防佝偻病。</p> <p>(三)雾霾(mái)天的饮食调理</p><p>冬日多霾,古已有之。“霾,风雨土也”,在古人的认识中,霾就是空气中漂浮着尘土,严重点就是沙尘暴。《诗》云“终风且霾”。《晋书·天文志》载“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p><p>我们知道,霾对人体的伤害最直接的渠道就是呼吸,首先就伤肺。霾吸多了,这些颗粒就会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冬天元气相对是闭藏的,春天气血开始向外走了,此时有些人会发一些如湿疹、皮癣之类的皮肤病,这虽是一种病,但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发散出来也未必不好。</p><p>但是,肺是有自我净化能力的,所以如果我们暂时改变不了大环境,那也可以从起居饮食入手来增强肺的排毒能力。</p><p>从饮食上来讲,荸荠和茨菰两味食材,清肺热,养肺阴,能清洁肺里淤堵的毒素。所以,我们平时可以用荸荠或茨菰(与荸荠同类者)煮水喝,煮的时候要留头尖,保留其生发之力,以排霾毒。荸荠还能与梨(见处暑)、藕、芦根(有鼻血用茅根)、麦冬组成五汁饮,其润燥抗霾之功更强。</p><p>肺的自我清洁作用,首先取决于肺阴是否充足,所以我们要减少消耗肺阴的行为。如:少熬夜,少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久待,少吃辛辣,少思虑,少操心。</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荸荠(bí qi)</p><p> 《食疗本草》:荸荠,冷。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食疗方:</p><p> 荸荠萝卜汁(《经验方》)。鲜荸荠10个 鲜萝卜汁500克 白糖适量。将鲜荸荠削皮与鲜萝卜汁一同煮开,加白糖适量,空腹温热服。【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解毒消炎。适用于疹后伤阴咳嗽者。</p><p> 荸荠酒酿(《良方集要》)。酒酿100克 鲜荸荠10个,将酒酿与荸荠(去皮,切片),加水少许,煮熟。吃荸荠饮汤,每日分2次服。【功能主治】清热,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小痘以及风热外感。</p><p> 荸荠熟地汤(《辨证录》)。熟地3两,地栗3两(捣汁),水煎服。【功能主治】肾水无济于大肠,故火旺而致大便出血者,或粪前而先便血,或粪后而始来。注:地栗即荸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藕</p><p> 《食疗本草》藕,寒。上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生食则主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长服生肌肉,令人心喜悦。藕节入药,功专止血。食疗方:</p><p> 藕粉(《食鉴本草》)。真藕粉,空心,滚水冲食,最能散血补阴。</p><p> 藕实羹(《圣济总录》)。藕(去皮,切,五枚) 甜瓜(去瓤,切,二枚,冬用冬瓜) 葱白(切,五茎) 豉(一合,煎汁一升半),先以豉汁煮藕实,次下瓜并葱,取熟,以五味调和,作羹食之,日一度。治发背痈疽,心烦热,补中养神益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芦根</p><p> 《玉楸药解》:芦根,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清热除烦。芦根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之证。食疗方:</p><p> 芦根粥(《太平圣惠方》)。生芦根(二两,锉) 粟米(一合),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投米煮粥,入生姜、蜜少许,食之。治小儿呕吐心烦,热渴。</p><p> 芦根饮(《食治养老方》)。芦根(切,一升) 水(一斗,煎取七升半) 青梁米(即高粱,五合),以水煎煮饮,空心食之,渐进为度,益效。忌咸食、炙肉、熟面等。治老人消渴,消中,饮水不足,五脏干枯。</p><p> 芦根汤(《外台秘要》)。生芦根(切,一升,入土者) 生姜(一斤) 橘皮(五两),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服别相去,以意消息之。主治霍乱初觉不好,主腹痛吐痢。</p><p> 芦根饮子(《外台秘要》)。芦根(切)30g,麦门冬(去心)30g,地骨白皮30g,生姜30g(合皮切),橘皮15g,茯苓15g。水煎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未好瘥,更作。主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饮子方。随证化裁:若兼服,其人或胸中寒,或直恶寒,及虚胀并痛者,加吴茱萸八两。</p><p> 生芦根饮(《外台秘要》)。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去滓,随意便饮,不瘥重作。主治伤寒后呕哕,及干呕不下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麦冬</p><p> 《神农本草经》:麦冬,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食疗方:</p><p> 麦冬粥(《圣济总录》)。生麦门冬(去心,净洗,切碎,研烂,绞取汁一合) 白粳米(净淘,二合) 薏苡仁(拣净,去土,一合) 生地黄(肥者,四两,净洗切碎,研烂,绞汁三合) 生姜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盏,先煮煎粳米薏苡仁二味令百沸,次下地黄、麦门冬、生姜三汁相和,煎成稀粥,空心温服,如呕逆未定,晚后更煮食之。主治妊娠胃反,呕逆不下食。</p><p> 麦冬桑白杞麦饮(《食医心鉴》)。枸杞根 桑白皮(切,一升) 生麦门冬(一升,去心) 小麦(一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渴即饮之。主治消渴,口苦,舌干,骨节烦热。</p> <p> (四)枸杞饮</p><p> 枸杞(见处暑)是补益肝肾之佳品,且阴阳双补,不偏不倚。熬夜、劳累、压力引起的肝肾亏虚是当代人的通病,晚睡又导致睡不着或睡眠质量低,泡煮枸杞代茶饮,对肝肾亏虚引起的失眠多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干的吸收利用率而言,枸杞原浆的效果更为迅速。</p><p> (五)阿胶糕</p><p> 阿胶糕的主材为阿胶(见处暑),配辅料包核桃(见立冬)、芝麻、枸杞、大枣(见处暑)等。因为成本的缘故,市面上的阿胶糕含量往往不高,口感和功效也因之有所下降。阿胶糕做起来很简单,自己做的话,既放心,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辅料。阿胶含量高,更合自己口味,养血润燥的效果也更好些。</p><p> (六)荸荠粉</p><p> 荸荠(见本节)有清肺热、养肺阴的功效,生用偏清热,熟用或澄粉后,偏养阴。荸荠粉性凉,不似鲜荸荠性寒伤胃。肺阴足则人体抗空气中的浊气,如霾的能力就强。另外,经常熬夜、阴虚火旺的人也适合吃,能起到清虚火和养阴的作用。</p><p> (七)柿饼</p><p> 鲜柿性寒,柿饼性平。柿饼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于因脾虚而容易腹泻的人群,有一定的止泻功效。小儿厌食的,可以将蒸过的柿饼和饭一起吃,开胃又养胃。柿饼养阴润燥的功效也是非常好,秋冬食之极宜。柿霜是柿的精华,它具有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治咽喉口舌诸疮痛的功效。</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柿子</p><p> 《食疗本草》:柿子,主通鼻、耳气,补虚劳不足。谨按∶干柿(即柿饼),厚肠胃,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食疗方:</p><p> 蒸柿饼(《食鉴本草》)。大柿饼放饭锅内,蒸极烂,空心热服。最能清火凉血。凡有大便燥结,痔漏便血等症,便宜多食。</p><p> 栗子柿饼糊(《民间方》)。栗子肉15克 柿饼半个,将栗肉、柿饼共磨成糊状,煮熟服食。每日分2次服。【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养胃。适用于小儿腹泻。</p> <p> (八)芋头</p><p> 芋头最适合冬天吃,尤其是蒸食,能够补气润燥。此外,芋头还有润泽肌肤,改善肤色的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芋头</p><p> 《备急千金要方》:芋头,味辛平滑,无毒,宽肠胃,充肌肤,滑中。不可多食,动宿冷。</p>